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
鄒東濤
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張廷克
我國能源革命的目標與任務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
鄒東濤
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張廷克
2014年6月25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第60期“經濟每月談”,主題為“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鄒東濤和華能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廷克等專家認為,能源革命概念的提出,彰顯了中央改革的決心;實現能源革命,必須明確能源革命的目標、方向、任務和路徑。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一個重大課題。前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再次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并強調推動四項“革命”。一是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二是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三是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四是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已經進行36年,原有計劃經濟體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功。鄧小平說:“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這表明改革離不開革命,革命重于改革,革命高于改革。黨中央提出能源革命的概念,表明要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保證能源安全、調整能源結構、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能源革命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和重要內容。
能源革命有四個目標。一是實現能源市場的一體化和集約化,整合能源市場,促進各種能源的互補和能源市場的資源配置,降低能源企業運營成本。二是降低生態環境成本,降低能源生產與消費的外部性影響,確保對國民福利產生正能量。三是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確保中國崛起的發動機能夠得到持續充足的能源供給。四是擴大能源的信息交流,為中國的社會進步和整體的能源安全服務。中國能源生產消費革命的方向就是要初步構建多能互補、供需互動、市場主導、宏觀調控的現代能源體系。
推動能源革命的前提是搞清楚“革”什么“命”,怎樣“革命”,也就是明確能源革命的任務和路徑。一是革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之命,大力開拓和發展清潔能源,尤其是那種千家萬戶采煤碳的歷史再也不能回返。二是革能源消費系統之命,嚴堵能源消費放縱。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國人消費水平不斷攀升,人均能源消費和消費總量都急劇增長。今后決不能信馬由韁,放任能源消費。應該按照全國各層級人口平均消費水平來控制能源消費量,把人均總消費控制量與階梯價格水平結合起來。三是革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環境成本高、能源體制機制相對落后之命。目前,我國粗放的發展模式對能源消耗依賴大,國內外能源獲取難度加大,并面臨氣候變化和國際資源爭奪的壓力。國家要制訂讓多種能源共同配置、共同享受的機制和渠道。
要從三個方面推進能源革命。第一,多能互補是實現我國能源供應方式革命的一個重要途徑。能源種類多元化將繼續推進,清潔能源將獲得重大發展,各種能源間的互補替代和協調將日益深化。第二,供需互動將成為我國能源消費的生存模式。能源革命要將過去千方百計保障供應與未來的能源需求很好地銜接,高度融合,協調配合。我國歷來能源需求總量和增量都很龐大,國經中心的《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一書中預測:到203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要達到70億噸標煤(但報告中講要控制在60億噸左右),國際能源署也預測中國到2030年的能源消費總量也要接近60億噸。因此,我們必須千方百計保障能源的供需平衡,推動需求側能源革命,創建新型的消費方式。第三,市場主導和宏觀調控是能源革命的重要保障。能源市場化、政府對能源管理是能源革命的關鍵,要求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各自的優勢,更大范圍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改革和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共同來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
華能集團公司是我國能源行業國有主要骨干企業,2013年年底裝機容量達到1.43億千瓦。在結構調整方面,清潔能源目前達到3500萬千瓦,2010年占比15%,現在已經超過20%,預計2015年將達到30%,2020年爭取能夠達到40%,到2030年力爭達到50%以上。華能集團能不能到2030年實現碳排放總量下降,將來主要靠清潔能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景春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