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巧哲
(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遼寧沈陽 110013)
關于發展支付清算業務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思考
安巧哲
(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遼寧沈陽 110013)
近年來,中央和省市對“三農”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中央“一號文件”多年來連續鎖定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充分顯示了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支持,農村支付清算體系是支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保障農村地區金融運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礎設施。但是農村地區還存在著支付清算系統使用效率低、支付工具單一、金融服務水平低等問題,因此積極探索農村支付清算體系建設發展,勢在必行。
(一)縣域經濟
縣域經濟是以縣域為中心,以產業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村為重點,以縣域行政范圍為基礎,以優化配置資源為目標,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
一直以來,縣域經濟在擴大我國經濟總量、增強綜合實力,統籌城鄉建設、有效化解“三農”問題,促進就業、農民增收、財政增長、鞏固基層政權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央提出了“縣域”概念,并將縣域經濟納入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范疇,縣域經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經濟,并且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縣域金融與縣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是實現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支付清算系統
支付清算系統屬于金融范疇,也稱支付系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交易者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進行清償的系統。具體來講,它是由提供支付服務的中介機構、管理貨幣轉移的規則、實現支付指令傳遞及資金清算的專業技術手段共同組成的,用以實現債權債務清償及資金轉移的一系列組織和安排。市場經濟越發展,支付清算越重要,社會資金的運動,離不開支付清算系統的運載,猶如人體血液的流動,需要有血管的支撐。商品交易和社會經濟活動的完成需要經過物資(勞務)運動和資金運動來實現。而資金的運動主要依托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支付清算來完成。
根據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職能,可以將支付系統劃分為兩個層次,下層系統是商業銀行面對廣大客戶、為社會提供支付服務的金融系統,它是銀行與客戶之間聯系的窗口,是金融服務和信息管理的原點,也是商業銀行與單位、個人客戶之間的資金往來和支付結算系統。上層系統則是人民銀行為商業銀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務,并通過服務貫徹中央銀行宏觀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繁榮市場經濟,對國民經濟實施宏觀調控的清算系統,它是完成各商業銀行之間支付和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支付活動的最終的資金清算與結算系統。并對聯系各個金融和貨幣市場,實現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機制起著重要作用。
支付清算與經濟、金融的發展關系密切,是社會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變化的貨幣化表現,因而銀行間資金的流量和流向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動態。
(三)縣域地區金融支付清算業務特點
隨著縣域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和信用主體的增加,各類新型的縣域金融機構不斷涌現,金融機構經營范圍不斷延伸,支付清算等金融服務產品隨之得到不斷創新。縣域地區的支付清算業務主要特點表現在以農村金融機構為主;與中心城市比較支付業務開展相對比較晚;傳統的資金匯劃觀念在百姓中根深蒂固;金融機構員工普通缺乏業務培訓,對新時期新業務缺乏一定認識。
當前縣域經濟在總體上保持著高度發展的趨勢,但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為主,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題和方向。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社會資金的高速運轉,需要高度發達的支付清算體系。而當前的縣域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體系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因而準確分析縣域支付環境發展的客觀因素有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提出更好的辦法,解決改善縣域支付環境,促進縣域經濟增長。
(一)支付服務供求矛盾因素
就支付服務的需求和供給來看,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仍然不足,改善農村地區支付環境存在著供求矛盾的因素。多年來,不少金融機構受經營成本、效益考核和農村人口分散、地理條件,支付業務少等因素影響,不僅國有商業銀行從縣域撤并網點,涉農金融機構也將業務轉向城區進行發展。另外自助式服務設備投入的矛盾也加劇了農村金融支付網點供求問題,金融機構考慮到機具投放、維護成本、通信、電力、交通、治安等綜合因素,未在鄉鎮普遍設立自助式的金融服務。大多數農民還無法享受到現代化的支付方式,致使一些鄉鎮的重點企業不得不到較遠的縣城或市區的金融機構開設賬戶,辦理支付結算業務。
(二)支付交易意識因素
雖然絕大多數鄉鎮農村金融機構都已應用支付系統,但受意識形態、消費習慣和地理條件的制約,新興的電子支付方式的廣泛應用仍面臨一定的困難。一是來自老百姓自身的意識習慣。目前我國仍然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大,這種狀況決定了傳統支付工具(如現金、票據等)在較長的時期內仍有廣泛的使用空間。目前在農村地區,傳統支付工具,特別是現金支付仍占主導地位,票據、銀行卡等沒有普及,新興電子支付更是少之又少。二是來自金融機構的習慣。目前縣域金融機構依然采取傳統的同城票據交換方式。同城票據交換分市縣兩級。地市級同城票據交換系統業務涵蓋了城市和交通便利的近郊商業銀行機構網點。而縣級票據交換業務由于受諸多因素的限制,多數采用手工方式進行,參加的主要是分布在縣城或交通相對便利的農村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而多數農村偏遠地區營業網點不能參加縣級同城票據交換,其資金清算只能通過人工送票,受交通、郵程等因素的制約,資金到賬一般要2-3個工作日。
(三)支付機構設置因素
一是金融機構的銳減。由于國有銀行商業化的改革,金融機構基本按經濟區劃原則進行設置,受金融效益和風險的制約,縣域的金融投入大幅減少,縣域內的金融機構網點出現減少的情況,而目前的農村信用社實力欠缺,尚未進行根本性的改組和改制,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比較有限。二是支付網點設置的因素。就目前縣域農村鄉鎮情況來看,農村鄉鎮設立的營業網點主要是以農村信用社為主,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為輔,并且主要設在鄉鎮政府所在地,村以下幾乎為空白。農民工外出務工,家庭主婦和老人存取款更加不便,為方便考慮,大部分農民習慣于使用現金,致使絕大部分農民享受不到普惠制的金融服務。三是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在鄉鎮設置金融機構網點大多問題表現在科技投入不足,電子結算硬件設施薄弱,管理不規范,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支付工具因素
一是支付工具未能廣泛推廣。絕大數農村地區沒有布放ATM機、POS機具等,多數鄉村與鄉鎮營業網點所在地交通不便,加之信用問題,許多農戶只好選擇進縣城辦理業務。二是支付工具功能未完全放開。目前農信社的金信卡和郵政儲蓄開辦的綠卡業務方便了部分學生和農民工,但還不能惠及廣大農戶,業務處理只停留在儲蓄功能上。三是支付系統作用未能全部發揮。目前支付工具的使用還主要以大額支付系統的匯兌方式為主,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雖然在設立一些營業網點,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村網點未加入支付系統。小額支付業務品種主要集中于普通貸記和普通借記業務,定期借記業務極少,未開展實時貸記業務;支付支票影像系統和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也沒有廣泛地應用、業務非常少,這些都阻礙了鄉鎮企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支付系統運行效率的要求則越來越高。縣域經濟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當前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從長期看,支付清算流量與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經濟增長促進了支付清算資金流量增加,支付清算使用效率的提高促進了資金流通速度,從而也提高了經濟增長速度。從經濟金融角度來看,金融業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行業,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是金融業的職責所在。
(一)鼓勵金融機構合理布局,完善支付服務組織體系
一是加快建立多樣化,多層次,適度競爭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鼓勵或優先支持商業銀行到農村地區特別是金融機構空白地區設置營業網點,引導涉農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和公益性相結合的原則,合理規劃布局鄉鎮營業網點,尋求支付服務覆蓋面和成本收益化的最佳平衡點。進一步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競爭主體,有效彌補服務機構單一的問題。二是縣域政府應支持人民銀行積極引導各金融機構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促使金融機構從服務“三農”的角度出發,發揮好農村網點的作用,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三是農村各金融機構應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點,做到既分工合理,競爭有序,又相互補充,相互配合。
(二)改善支付環境,擴大支付服務覆蓋面
一是農村金融機構應不斷加大在農村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改進票據傳遞方式,借助影像傳輸,擴大支付系統在農村尤其是縣以下地區營業網點的覆蓋面,縮短資金匯劃在途時間。二是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提高支付系統在農村地區營業網點的覆蓋率。鼓勵更多的營業網點加入支付系統,特別是村鎮銀行等新興農村金融組織,切實改善支付服務環境。三是大力提高農村地區銀行結算賬戶的普及率,人民銀行應會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便利農戶和農村個體經濟組織開立單位銀行結算賬戶的政策措施。農村金融機構要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為農村經濟組織、種植業、養殖業等各專業戶開立銀行結算賬戶,適當簡化開戶手續,促進非現金支付結算服務業務的發展。
(三)創新支付工具,提供更多更好的支付服務功能
一是創新支付方式。針對不同的客戶設計不同產品,積極開發適合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特點的支付結算工具和方式,為農村客戶提供特色的支付結算服務。針對縣域地區地域廣、儲蓄網點密度低等不利于農民支付的狀況,建議開辦一些適合農戶存儲的便民服務。如推動移動支付、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等支付服務方式,建立電話存儲預約服務等。農村金融機構可將儲蓄網點開辦到重點村屯,并發揮其輻射作用,使附近村屯農戶也能夠就近辦理業務。二是鼓勵和發展票據業務。充分利用全國支票影像系統,擴大開辦銀行支票、匯票業務范圍。可考慮重點農村金融機構開辦票據業務,逐步推廣銀行承兌匯票、個人支票業務等,不斷豐富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支付服務品種,使農村支付結算工具手段多樣,服務健全。三是積極開展鄉鎮自助金融服務。大力推廣農村客戶群體使用銀行卡,加快出臺農村客戶使用銀行卡的優惠政策,如免收或降低農民銀行卡的卡費和年費,以推動農村銀行卡結算業務的發展。鼓勵各金融機構選擇部分鄉村增加ATM和POS機具的布放,針對農村地區特點,適應放寬POS商戶的準入條件和門檻,使自助服務成為營業網點的有效補充。
(四)積極開展支付宣傳下鄉活動,加大培訓力度
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一是組織金融機構開展支付宣傳下鄉活動,與反假幣宣傳、征信宣傳相結合,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采取講座、培訓、座談等形式,使農民掌握支付結算的一般常識,鼓勵農戶使用新的支付方式。二是對重點企業、農戶和當地主要產業,如種養殖大戶、收購大戶、糧食大戶等要積極引導其采用方便快捷的新興電子支付方式,提高資金匯劃速度和資金周轉效率。三是加大對農村金融機構現有會計人員業務培訓力度,改善基層網點人員業務素質,真正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機構人員的宣傳和服務水平,為縣域支付清算業務的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責任編輯:何昆燁)
安巧哲,男,碩士,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