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軍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問題及建議
數學離不開生活,《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要貼合學生生活實際,也就是說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數學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務于生活的指導思想,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用處、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教師為了體現生活化數學教學,有意識地創設生活情境。但是這個生活情境是為了體現生活化而創設的,根本不是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的,為了體現生活化教學而忽視了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比如,一位老師在講“兩步計算題”時,為了體現生活化創設了學生去游樂場游玩走迷宮的相關問題,這種為了情境教學而設計的生活情境造成了數學課堂華而不實,表面看起來熱鬧實際學生卻沒有學到知識。因此,數學教學生活化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教材需要出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生活化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問題與建議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這個教學理念的指引下,隨處可以看到學生三個一群、五個一組地按照合作交流的方式圍在一起,經常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就合作交流、自主探索,這種方式對小學中高年級也許有效果,但是對于部分小學一年級部分中下等學生來說卻非常盲目,不知何去何從,只好裝模作樣地濫竽充數一下。即使真的需要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也因為教師對自己課堂的預設而被中斷,合作交流流于形式。如果在一天的課堂教學中其他各科也采取這種合作交流模式,就給個別學生以可乘之機,認為“說閑話”機會來了,像這樣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對部分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來說只會越來越差。那么如何在課堂實施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呢?首先,要依據教材,采取適合學生合作的教學內容供學生合作。其次,在合作小組的分組安排上要兼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另外,教師合作目標要明確,告訴學生具體需要做些什么、如何做,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只有這樣合作交流才能稱得上有一定的效果。最后,要注意合理評價、及時評價,有一系列的小組獎懲評價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避免學生的濫竽充數,才能避免有些學生無所事事現象的發生。
三、師生互動的問題與建議
在師生互動活動中,如果互動目標不明確,那么只是課堂上表面熱鬧,互動卻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只重視互動的形式,沒有互動的內容,因此,互動效果難以保證。比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時,為了實現課堂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建議學生把自己家的鬧鐘帶到學校來備用。同時,在師生互動中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實際,根據不同學生各自的認知特點,認真分析學生個體情況,做到對癥下藥,在師生互動活動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以一位數”的計算時,我們就可以采取讓學困生把計算法則讀一讀,中等生到黑板上板演計算,優等生批改的形式進行師生互動。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就像板演這個環節,中等生最合適,它既可以避免學困生由于沒有掌握方法而出現無所適從的狀況,又避免了優等生做得非常正確不容易發現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總之,任何一種教學理念都有利有弊,關鍵是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將新課改的先進理念和方法融入課堂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不斷進步。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西溝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