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萍
新的教育改革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也就是要求每個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獲,得到最大的提點,在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上得到最大的成功。這一切不僅取決于學生本身的智力因素,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習慣在英語教學中的培養,抑或說是取決于學生的心態、方法等行為因素。
一、英語教學與學生學習習慣關系概述
1.學習習慣的內涵
目前,關于學習習慣的確切定義并不多見,而我認為,學習習慣是以先天生理條件為基礎,經過后天的訓練和培養所獲得的有利于完成學習任務的穩定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學習習慣具有以下特征:(1)潛隱性。學習習慣是內化了的心理品質,它不是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一定的學習實踐活動來體現。(2)穩定性。學習習慣是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學習培養所形成的穩定的行為模式,這些基本品質形成后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能夠長期發揮作用。學習習慣會隨著學習過程的發展而發展,雖然在一定的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但也是一個慢慢發展的過程。(3)差異性。由于每個學生后天接受教育的客觀條件不同,自身主觀努力的程度不同,導致每個學生個體的學習習慣存在著明顯差異。幾乎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心理素質都有某些方面強而某些方面弱的“個性”特點。(4)整體性。學習習慣雖然包括了行為模式和心理過程方面的各種要素,但這些要素統一于一個整體之中,整體的水平取決于各個要素的水平,而且往往是最低的那個水平。
2.學習習慣對英語教學的作用
對提升英語學習成績很頭疼的人,常常會采用聽說讀寫等模式化的訓練作為唯一手段,卻從不考慮學習習慣對結果的影響。學習較好的學生,經常會受到教師的贊揚,久而久之,會對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那些處于落后階段的學生,則經常會獲得消極情感,這樣就會對學習習慣的養成產生必要的抑制。這必將兩極分化日趨明顯。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中的萌芽期,習慣都還未養成,心理也非常脆弱。因此,在小學階段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正確地發揮各種因素,以促進英語成績的提高。
二、小學英語學習心理素質障礙形成的成因分析
1.當前教育的急功近利
當前,小學教育急功近利的情形也愈演愈烈。學生的興趣和潛力被榨干,出現了對學習厭倦甚至深惡痛絕的現象。而學校和教師在“成績為王”的圭臬之下也似乎走向了學生的對立面,讓學生無法停止。人人都在痛陳應試教育的弊端,卻又欲罷不能。衡量學生的唯一尺度就是學習成績,只要能得高分,其他一切都可以放在次要地位。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需要環境,需要長期的堅持,對于小學階段來說,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像成年人一樣進行考試和排隊。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孩子剛接觸英語不久就試著讓小孩頻繁地進行這樣那樣的考試。這樣的教育模式在“放棄”了那一部分所謂“差生”的同時,對孩子們的今后發展也是一種揠苗助長式的扼殺。在追求高分的大旗下,孩子們的天性、個性和創造性徹底被磨滅,更何談以后的健康成長。
2.教師錯誤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有些教師認為,對待學生就應該從嚴,雖然《教師法》有明確的規定,但有部分教師還是認為懲罰依然是一種屢試不爽的教育模式。教師經常批評或懲罰學生,主觀愿望是好的,其結果卻會阻礙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小學階段是學生自我理性發展的萌芽時期,特別是小學生還沒有形成獨立的、內化的價值標準,他們的主客觀評價主要受外界影響,即主要依賴父母家人、老師或玩伴的評價,從而形成對客觀事物及自我認識的評判標準。而這個時期,教師的“指路”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循循善誘的指導是養成學生良好習慣的最重要手段。
三、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習良好習慣的途徑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內在激發點,是培養學生打破傳統思維的最強“引擎”。學生自發形成的學習興趣不僅能成為學習的動機,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思想成熟度和智能的發展,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會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習慣。通過對學生間接習慣和直接習慣的培養,形成思想與行為的統一,這樣不僅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能激發學生高度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極大提高學生的成就欲和自信心,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2.情感教育,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
值得慶幸的是,多數英語課本都是圖文并茂,這為教師的多樣化教學提供了充足的實踐素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有利因素,有目的性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感受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讓每個學生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教育。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要想收獲良好的學習成效,需一切有利因素組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樂觀的學習環境,用積極向上的表揚激勵學生,從而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學模式。
3.重視學生的綜合語言素質
英語學科主要是聽、說、讀、寫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把這幾個方面有步驟、有規劃、有全局考慮地統一起來,讓學生通過綜合性的語言實踐去學習、去積累、去應用,從而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中小學階段應從最基本的書寫開始,逐步由看圖說話到看圖書寫,繼而把復雜的詞句連續化表述,最后過渡到完成完整的語篇。
英語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肩負著培養祖國棟梁之重任,既要有所教學科的較堅實的理論功底,又要有從事基礎教育所必有的較廣博的知識,既要有正確的教學觀和教學方法,又要有過硬的教育、教學基本功。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熟練運用英語語言的終極目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河實驗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