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芳
[摘要] 目的 探討高頻超聲在乳腺腫瘤中的診斷價值。 方法 觀察249例乳腺腫瘤患者的聲像圖特征、彩色多普勒表現和血流阻力指數,并綜合分析手術及病理結果。 結果 良性腫瘤208例,占83.5%;惡性腫瘤41例,占16.4%。乳腺良惡性腫瘤的形態、邊界、包膜、鈣化、衰減、彩色血流信號及RI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乳腺良惡性腫瘤彩色血流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高頻超聲在乳腺腫瘤的診斷中起重要作用,采用二維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可為乳腺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準確的依據。
[關鍵詞] 高頻超聲;彩色多普勒;乳腺腫瘤;診斷
[中圖分類號] R73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3(b)-0118-03
乳腺腫瘤是婦女常見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如何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對疾病治療及愈后至關重要。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提高了超聲對乳腺疾病的檢出率及診斷準確率,高頻超聲已成為乳腺腫瘤的首選檢查方法。本文旨在探討高頻超聲在乳腺腫瘤中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1年5月~2012年12月經手術及病理確診的乳腺腫瘤患者49例,均為女性,年齡17~80歲,平均41.6歲;其中<30歲占25.3%(63/249),30~50歲占36.9%(92/249),>50歲占37.8%(94/249);病程為發現乳腺腫塊數天至8年;患者自己發現腫塊者113例,體檢觸診發現腫塊者93例,乳房脹痛經檢查發現腫塊者4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儀器為Acuson Sequoia 512和MyLabTwice,探頭頻率分別為8~13 MHz和8~14 MHz。術前行常規乳腺及腋窩超聲檢查,重點描述腫塊聲像圖并采圖存檔。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乳房并按順序檢查,發現腫塊,仔細觀察其聲像圖特征并描述:腫塊生長部位、大小、形態、邊界、邊緣、包膜、內部回聲、有無鈣化、腫塊的縱橫比和后方有無聲衰減。在二維聲像圖的基礎上,采用多普勒技術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部彩色血流信號、血流分布及走行情況,同時測量阻力指數(resistance index,RI)。腫塊內部血流豐富程度通常分為4級[1]:0級腫塊內未見血流信號;1級為少量血流,腫塊內見1~2個點狀血流信號;2級為中量血流,腫塊內見3~4個點狀血流信號或1條管壁清晰的血管;3級為豐富血流,腫塊內可見4個以上血管。最后檢查雙側腋窩淋巴結,觀察淋巴結的大小﹑形態及內部回聲。將各種聲像圖特征進行系統分析,作出正確診斷。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病理結果
良性組:良性腫瘤208例,包括纖維腺瘤155(74.5%)例、良性乳腺囊腫28(13.5%)例、導管內乳頭狀瘤17(8.2%)例、乳腺急慢性炎癥伴膿腫形成3(1.4%)例、良性葉狀腫瘤2(1.0%)例、乳腺漿細胞性炎3(1.4%)例;腫瘤大小為6 mm×4 mm~42 mm×27 mm;79.3%(165/208)的腫瘤前后徑<橫徑;病理結果顯示超聲診斷準確率為94.2%(196/208),誤診率為5.8%(12/208)。惡性組:惡性腫瘤41例,包括浸潤性導管癌38(92.7%)例,浸潤性小葉癌2(4.9%)例,黏液癌1(2.4%)例;腫瘤大小為7 mm×4 mm~53 mm×42 mm;63.4%(26/41)的腫瘤前后徑接近或>橫徑;病理結果顯示超聲診斷準確率為87.8%(36/41),誤診率為12.2%(5/41)。
2.2 乳腺良惡性腫瘤超聲檢查的結果
乳腺纖維腺瘤:彩超檢查示乳腺內實性腫塊,形態規則,邊界清晰,包膜完整(圖1);浸潤性導管癌:彩超檢查示乳腺內實性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未見包膜回聲,邊緣見強回聲暈(圖2)。
圖1 乳腺纖維腺瘤(右側)
圖2 浸潤性導管癌(右側)
2.3 乳腺良惡性腫瘤聲像圖結果的比較
乳腺良惡性腫瘤的形態、邊界、包膜、鈣化、衰減、彩色血流信號及RI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乳腺良惡性腫瘤聲像圖結果的比較[n(%)]
2.4 乳腺良惡性腫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級的比較
良性腫瘤以0~1級為主要血流分布,惡性腫瘤以2~3級為主要血流分布,乳腺良惡性腫瘤彩色血流分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乳腺良惡性腫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級的比較[n(%)]
與惡性腫瘤比較,*P<0.05
3 討論
高頻超聲是診斷乳腺腫瘤的首選方法,有報道顯示乳腺超聲在發現浸潤性乳腺癌方面優于乳腺鉬靶攝影[2],所以高頻超聲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及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中良性腫瘤的聲像圖表現為形態規整,呈橢圓形、邊緣光滑、有完整的包膜、內部回聲均勻或透聲好的無回聲、后方回聲增強、腫塊后方無聲衰減、加壓探頭時可有彈性感;彩色多普勒顯示腫塊內部無血流信號或有少量血流信號,有些較大的纖維腺瘤內部有豐富的血流信號,但血流走行規則清晰,RI為0.51~0.70。惡性腫瘤的聲像圖表現為腫塊形態不規則,無包膜,邊界不清,呈“鋸齒”狀或“蟹足”狀浸潤,內部回聲為實性低回聲,質硬,有些惡性腫塊的前緣和側緣可見不規則的強回聲暈(惡性暈)[3],腫塊內有散在或簇狀沙粒樣鈣化,直徑為0.01~0.50 mm,一般≤1 mm[4]。微鈣化是診斷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指標,已被認可和證實[5],有文獻報道惡性腫瘤內部鈣化率高達96%[6],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乳腺癌僅表現為局部有沙粒樣鈣化點而無明顯腫塊,必須高度警惕,本研究有2例是無明顯腫塊局部有片狀沙粒樣鈣化點的乳腺癌。惡性腫瘤的血流信號多出現在腫塊內部,可見較豐富的血流信號,呈動脈頻譜[7],特別是中央穿入性血流具有重要意義,有學者認為中央穿入性血流為乳腺惡性腫瘤的血管形態學特征[8]。本組資料顯示惡性腫瘤的RI大多>0.7,與文獻報道的乳腺癌多呈“高阻”型流速曲線相符[9];良性腫瘤RI<0.7,與林牧[10]的研究報道一致。一些良性腫瘤隨著腫瘤增大,血供增多,其內可見豐富的血流信號,最大血流速度也增高,而一些小乳腺癌內卻未見血流信號,可能與腫塊較小、腫塊內新生血管較細或儀器的敏感度有關[11],所以單純以血流豐富程度來判斷良惡性會造成誤診[12]。良性腫瘤偶可見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呈橢圓形,皮髓質分界清晰,呈正常淋巴結回聲;惡性腫瘤多可見腋窩淋巴結轉移,且淋巴結形態飽滿,皮髓質消失,結構紊亂,血流信號豐富雜亂。endprint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急慢性炎癥伴膿腫形成2例、乳腺漿細胞性炎3例、良性葉狀腫瘤2例、導管內乳頭瘤5例誤診為乳腺癌,乳腺癌5例誤診為纖維腺瘤,誤診原因分析:長期以來超聲醫生診斷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現是腫塊形態不規則呈高聳狀,邊緣呈“鋸齒”狀或“蟹足”狀浸潤,周邊部有強回聲暈作為診斷標準,彩色多普勒顯示其內部或周邊部有2級血流信號。乳腺良惡性腫瘤血流豐富程度不同,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及診斷正確率[13]。一些小乳腺癌(直徑<1 cm)邊界清晰,形態較規則,腫塊后方無聲衰減,其邊緣無乳腺癌特征性表現,腫塊內部未見血流信號的乳腺癌;一些導管內乳頭瘤不伴有局部導管擴張,聲像圖上僅表現為實性低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邊緣不光滑的腫塊,均極易誤診,對于此類腫塊超聲醫生應仔細檢查,分析其聲像圖特征,對于可疑腫塊應囑其密切隨訪或進行其他影像學檢查。由于纖維腺瘤病程較長,腫塊內可見營養不良性粗大鈣化灶或腫塊較大且形態呈分葉狀不規則,均是超聲鑒別診斷的要點。非哺乳期乳腺急慢性炎伴膿腫形成很難鑒別是因其內部回聲多樣性,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模糊,后方可伴有聲衰減,特別當患者臨床炎癥癥狀表現不明顯時很難與乳腺癌相鑒別,此時腫塊內的微鈣化就成為鑒別要點,穿刺活檢可明確診斷。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對具有典型聲像圖特征的乳腺疾病診斷率較高,但對于病灶聲像圖不典型時鑒別診斷尚有困難,因此熟悉各種乳腺疾病的聲像圖表現,結合各種檢查方法全面分析其特征是提高良惡性腫瘤診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潘麗玲,王良玉,周瑞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8):478-480.
[2] Benson SR,Blue J,Judd K,et al.Ultrasound is now better than mamm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J].Am J Surg,2004,188(4):381-385.
[3] 劉君,黃紅梅,劉吉鳳,等.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診斷與病理基礎研究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 17(12):928-930.
[4] 徐易,劉瑩,楊先,等.乳腺癌超聲顯像簇狀鈣化點與c-erbB-2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27(12):1057-1059.
[5] 陳宇,田家偉,殷哲煜.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6,3(3):175-178.
[6] 叢淑珍,吳麗桑,陳青,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3(4):242-244.
[7] 黃巍,程文,向佳兵,等.乳腺癌聲像圖征象與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11):970-973.
[8] 姜燕茹,錢曉芹.彩超對乳腺腫瘤血流頻譜及形態學的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2):79-82.
[9]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57-159.
[10] 林牧.超聲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4):88-89.
[11] 白敏,陳惠莉,杜聯芳,等.乳腺癌57例超聲圖像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2):894-896.
[12] 方美秀.50例乳腺小腫塊的超聲診斷及誤診分析[J].上海醫學影像,2008,17(3):259,270.
[13] 叢新麗,李樹祝,武樂斌,等.乳腺癌血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19(12):1636-1639.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編輯:李亞聰)endprint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急慢性炎癥伴膿腫形成2例、乳腺漿細胞性炎3例、良性葉狀腫瘤2例、導管內乳頭瘤5例誤診為乳腺癌,乳腺癌5例誤診為纖維腺瘤,誤診原因分析:長期以來超聲醫生診斷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現是腫塊形態不規則呈高聳狀,邊緣呈“鋸齒”狀或“蟹足”狀浸潤,周邊部有強回聲暈作為診斷標準,彩色多普勒顯示其內部或周邊部有2級血流信號。乳腺良惡性腫瘤血流豐富程度不同,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及診斷正確率[13]。一些小乳腺癌(直徑<1 cm)邊界清晰,形態較規則,腫塊后方無聲衰減,其邊緣無乳腺癌特征性表現,腫塊內部未見血流信號的乳腺癌;一些導管內乳頭瘤不伴有局部導管擴張,聲像圖上僅表現為實性低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邊緣不光滑的腫塊,均極易誤診,對于此類腫塊超聲醫生應仔細檢查,分析其聲像圖特征,對于可疑腫塊應囑其密切隨訪或進行其他影像學檢查。由于纖維腺瘤病程較長,腫塊內可見營養不良性粗大鈣化灶或腫塊較大且形態呈分葉狀不規則,均是超聲鑒別診斷的要點。非哺乳期乳腺急慢性炎伴膿腫形成很難鑒別是因其內部回聲多樣性,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模糊,后方可伴有聲衰減,特別當患者臨床炎癥癥狀表現不明顯時很難與乳腺癌相鑒別,此時腫塊內的微鈣化就成為鑒別要點,穿刺活檢可明確診斷。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對具有典型聲像圖特征的乳腺疾病診斷率較高,但對于病灶聲像圖不典型時鑒別診斷尚有困難,因此熟悉各種乳腺疾病的聲像圖表現,結合各種檢查方法全面分析其特征是提高良惡性腫瘤診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潘麗玲,王良玉,周瑞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8):478-480.
[2] Benson SR,Blue J,Judd K,et al.Ultrasound is now better than mamm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J].Am J Surg,2004,188(4):381-385.
[3] 劉君,黃紅梅,劉吉鳳,等.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診斷與病理基礎研究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 17(12):928-930.
[4] 徐易,劉瑩,楊先,等.乳腺癌超聲顯像簇狀鈣化點與c-erbB-2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27(12):1057-1059.
[5] 陳宇,田家偉,殷哲煜.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6,3(3):175-178.
[6] 叢淑珍,吳麗桑,陳青,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3(4):242-244.
[7] 黃巍,程文,向佳兵,等.乳腺癌聲像圖征象與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11):970-973.
[8] 姜燕茹,錢曉芹.彩超對乳腺腫瘤血流頻譜及形態學的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2):79-82.
[9]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57-159.
[10] 林牧.超聲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4):88-89.
[11] 白敏,陳惠莉,杜聯芳,等.乳腺癌57例超聲圖像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2):894-896.
[12] 方美秀.50例乳腺小腫塊的超聲診斷及誤診分析[J].上海醫學影像,2008,17(3):259,270.
[13] 叢新麗,李樹祝,武樂斌,等.乳腺癌血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19(12):1636-1639.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編輯:李亞聰)endprint
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急慢性炎癥伴膿腫形成2例、乳腺漿細胞性炎3例、良性葉狀腫瘤2例、導管內乳頭瘤5例誤診為乳腺癌,乳腺癌5例誤診為纖維腺瘤,誤診原因分析:長期以來超聲醫生診斷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現是腫塊形態不規則呈高聳狀,邊緣呈“鋸齒”狀或“蟹足”狀浸潤,周邊部有強回聲暈作為診斷標準,彩色多普勒顯示其內部或周邊部有2級血流信號。乳腺良惡性腫瘤血流豐富程度不同,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檢出率及診斷正確率[13]。一些小乳腺癌(直徑<1 cm)邊界清晰,形態較規則,腫塊后方無聲衰減,其邊緣無乳腺癌特征性表現,腫塊內部未見血流信號的乳腺癌;一些導管內乳頭瘤不伴有局部導管擴張,聲像圖上僅表現為實性低回聲,內部回聲不均勻,邊緣不光滑的腫塊,均極易誤診,對于此類腫塊超聲醫生應仔細檢查,分析其聲像圖特征,對于可疑腫塊應囑其密切隨訪或進行其他影像學檢查。由于纖維腺瘤病程較長,腫塊內可見營養不良性粗大鈣化灶或腫塊較大且形態呈分葉狀不規則,均是超聲鑒別診斷的要點。非哺乳期乳腺急慢性炎伴膿腫形成很難鑒別是因其內部回聲多樣性,腫塊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模糊,后方可伴有聲衰減,特別當患者臨床炎癥癥狀表現不明顯時很難與乳腺癌相鑒別,此時腫塊內的微鈣化就成為鑒別要點,穿刺活檢可明確診斷。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對具有典型聲像圖特征的乳腺疾病診斷率較高,但對于病灶聲像圖不典型時鑒別診斷尚有困難,因此熟悉各種乳腺疾病的聲像圖表現,結合各種檢查方法全面分析其特征是提高良惡性腫瘤診斷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潘麗玲,王良玉,周瑞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8):478-480.
[2] Benson SR,Blue J,Judd K,et al.Ultrasound is now better than mamm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J].Am J Surg,2004,188(4):381-385.
[3] 劉君,黃紅梅,劉吉鳳,等.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診斷與病理基礎研究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1, 17(12):928-930.
[4] 徐易,劉瑩,楊先,等.乳腺癌超聲顯像簇狀鈣化點與c-erbB-2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27(12):1057-1059.
[5] 陳宇,田家偉,殷哲煜.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小乳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6,3(3):175-178.
[6] 叢淑珍,吳麗桑,陳青,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乳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6,3(4):242-244.
[7] 黃巍,程文,向佳兵,等.乳腺癌聲像圖征象與分子生物學之間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0,26(11):970-973.
[8] 姜燕茹,錢曉芹.彩超對乳腺腫瘤血流頻譜及形態學的分析[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06,8(2):79-82.
[9]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5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57-159.
[10] 林牧.超聲對乳腺腫塊的診斷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4):88-89.
[11] 白敏,陳惠莉,杜聯芳,等.乳腺癌57例超聲圖像分析[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2):894-896.
[12] 方美秀.50例乳腺小腫塊的超聲診斷及誤診分析[J].上海醫學影像,2008,17(3):259,270.
[13] 叢新麗,李樹祝,武樂斌,等.乳腺癌血流特征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的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3,19(12):1636-1639.
(收稿日期:2014-01-26 本文編輯:李亞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