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亮亮+宮敏麗

我國土地資源短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迅速增長,土地已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因素。目前,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重要階段,而有限的土地資源是我國經濟賴以生存的基礎和載體,也是工業發展在地域和空間上的主要約束條件。本文在開發區土地集約節約利用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舟山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影響因素以及現狀,應用土地集約利用的有關理論知識,對舟山市土地在利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并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土地集約利用的內涵以及方式
(一)土地集約化的內涵
土地集約利用的概念最早來源于對農業土地利用的研究,是李嘉圖等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在地租理論中首先提出來的。所謂農業土地集約經營,是指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活勞動,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較小面積的土地上獲得高額產量和收入的一種農業經營方式。土地集約經營按照生產要素投入的構成不同,分為資金集約型、勞動集約型和技術集約型。發展到現在,土地集約利用是指在兼顧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土地使用目的、增加對土地的投入,達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經濟效益、節約用地目的的一種土地利用方式。
(二)土地集約化的方式
土地集約化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節約用地,就是各項建設都要盡量節省用地,千方百計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約用地,各類用地必須提高投入產出的強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三是通過整合、置換和儲備,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數量和節奏,改善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挖掘用地潛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二、舟山市土地資源現狀
(一)農用地現狀
目前舟山市農用地94597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598.87公頃(40.0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9.68%,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島的平原沿海地區;園地面積2115.2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51%,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島的丘陵平原交接處;林地面積50950.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6.33%,在全市各大陸島均有廣泛分布,其中主要集中在舟山本島、岱山島、泗礁島、衢山島的丘陵地帶;其他農用地8505.0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06%,以坑塘水面為主。
(二)建設用地現狀
舟山市建設用地29865公頃,其中城鄉建設用地14605.3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42%;交通水利用地3975.4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2.83%;其他建設用地5490.4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3.92%。
城鄉建設用地中,城鎮工礦用地8450.55公頃,人均140平方米;農居點用地面積6154.79公頃,人均146平方米。交通水利用地中,交通用地2130.47公頃,主要依托舟山本島公路網和各大港口分布;水利設施用地1844.97公頃,主要為在舟山本島的水庫。其他建設用地中,風景名勝設施用地140.23公頃,集中分布在各風景名勝區;特殊用地1234.64公頃,主要分布在舟山本島沿海地區;鹽田面積4115.59公頃,各縣區沿海地區均有分布。
(三)未利用地現狀
舟山市未利用地面積26991.5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9.24%。其中水域面積769.46公頃,灘涂沼澤12308.09公頃,自然保留地13914.02公頃。
三、舟山市土地資源利用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資源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舟山市土地總面積14547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598.87公頃,按照戶籍人口96.77萬人計算,人口密度為665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積2.25畝,人均耕地面積0.43畝。與浙江省相比,人口密度為全省的148%,人均土地面積約為全省的65%,人均耕地面積約為全省的59%。與全國相比,人口密度為全國的495%,人均土地面積為全國的20%,人均耕地面積為全國的29%。舟山市目前正處于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經濟建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城市建設用地需求猛增,人多地少的矛盾嚴重制約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無居民小島審批周期長,使用難度加大
舟山市是全國唯一的以群島立市的城市,全市1390個島嶼,住人島嶼僅有140個,無人島嶼1250個,占全市島嶼總數的90%。無人島嶼雖然比較分散,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但是蘊含著豐富的岸線資源、旅游資源。隨著《海島法》的頒布實施,無人島嶼的開發利用審批權上收,審批程序更加復雜,審批周期拉長,必然對舟山開發利用無人島嶼發展海洋經濟帶來影響。
(三)農業生產受水資源短缺制約
舟山市地處海島,與大陸分隔,且島嶼分散,徑流短促,水資源時空地域分布不均,目前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700立方米左右,是一個資源型缺水的地區。農業生產是高耗水行業,農業灌溉用水占的比例較高,全市農田灌溉用水占全市用水量比重的30%左右。高昂的淡水價格、難以開展規模農業和農業生產相對較低的產出,使農業生產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四)土地集約化利用程度不高
一是集約用地觀念不強,政府、企業、社會各界集約用地觀念普遍還不強。二是土地資源市場化配置程度不高,土地價格沒有真正反映市場價格。三是土地供應管理制度還停留在“重審批輕監管”的傳統管理模式,各級地方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土地管理中,一貫將工作重點放在用地報批和土地供應上,而對后續的土地開發利用過程的監管往往缺位,對低效利用、閑置土地缺乏有效的處置措施及有效利用的激勵機制。
四、舟山市土地集約利用的對策措施
(一)發展“海上農業”和“現代農業”
“海上農業”和“現代農業”是舟山市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重要發展方向,可以確保在農業用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農業經濟穩定發展。發展“海上農業”,一是要穩定發展捕撈業,在保持捕撈量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不斷減少捕撈船只;二是要大力發展遠洋漁業,拓展漁業作業空間,打造遠洋漁業基地;三是要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將有條件的港灣及近海開發成“藍色耕地”,發展深水網箱養殖。發展“現代農業”,要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劃定若干面積較大、連接成片、基礎設施較好地區域為農業發展區,編制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規劃,建設若干現代農業綜合區、農業主導產業園區、精品農業區,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蔬菜、水果的需求。不斷加大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扶持力度,建立規范的農村土地流轉平臺,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實現規模效應。
(二)發展“節地工業”
隨著建筑技術的進步和土地資源的日趨緊張,向地下和地上發展的“節地工業”是大勢所趨,也是提高工業土地產出率的重要途徑。對于新建的工業項目,要鼓勵引導企業建設多層廠房,給予建造兩層及兩層以上廠房的企業相關優惠政策。對利用現有廠房、土地或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實施“零增地”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的,要安排相關扶持資金。要鼓勵工業企業利用地上、地下空間來布置非生產性設施。
(三)培育發展“海上主導產業”
舟山市區域總面積2.22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占總面積的94%,發展空間廣闊。現階段,要從實際出發,大力發展港航產業,不斷提高海運運力和發展物流貿易服務業,加快港航服務集聚區和物流園區建設,重點打造鐵礦砂中轉貿易、煤炭中轉加工配送、油品中轉貿易儲存、糧食中轉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轉儲運加工、集裝箱中轉運輸等六大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的現代化大宗散貨樞紐港和重點物流節點城市。同時要大力發展臨港大宗物資加工產業,重點布局煤炭、礦砂、石化、糧油、木材、有色金屬等加工項目。
(四)發展“立體交通”
隨著舟山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交通設施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一批交通道路正在建設之中。隨著土地資源的緊張,向空中和向地下拓展、發展“立體交通”也是勢在必行的。近期來看,要實施好定海區文化路立交橋、普陀區東港立交橋項目,一定程度上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建設更多的立交橋、高架橋,甚至發展地鐵、輕軌,也是建設城市“暢通工程”的重要途徑。
(五)向“坡地”要地
選擇一些坡度較緩、環境優美的地段作為山地住宅開發的重點。逐步推廣“山地住宅”的新概念,以引領開發商進行更為科學合理的山地住宅建設。其次,可以將某些工業項目搬上低丘緩坡,擴展用地外延空間。但需要強調的是,山地住宅和工業項目開發要綜合考慮生態、經濟、技術、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實現科學有序開發。
(作者單位:浙江海洋學院)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