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波

臺州頭門港區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總體發展格局中“南翼”的重要節點。目前,港區建設已取得積極進展,計劃于2014年實現開港。進一步加快頭門港區開發建設,實現頭門港 與腹地經濟聯動發展,對于推進浙江省海洋經濟示范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頭門港口與腹地經濟聯動發展的現有基礎
(一)港口規劃體系日趨完善
堅持規劃先行,是頭門港發展的一大特色。頭門港區總框架為“一港一城三片區、一心兩軸四廊道”,設計規劃成集“港口、城區、產業”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港區。當前,《臺州港臨海港區頭門作業區總體規劃》已獲省政府批復,《臨海市港區產業城(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已編制完成,《臨海市港區產業城(一期)整體城市設計與重點地區詳細設計》已評審通過,頭門港區近期發展規劃(2013-2020)完成編制,頭門島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頭門港區產業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
(二)基礎設施配套加快建成
堅持配套先行,強勢推進頭門港配套項目建設。自2007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頭門港區的港區集疏運網絡,甬臺溫鐵路、甬臺溫和臺金高速公路已經建成,臺金高速公路東延線、椒江二橋、疏港公路、83省道改建正在建設,臺金鐵路、甬臺溫高速復線、74省道南延線、74省道東復線等已規劃建設,碼頭一期工程、疏港公路工程、產業城基礎設施工程等主體工程順利推進,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
(三)三級聯動平臺初步形成
一是臺州市與臨海市兩級政府分別成立頭門港開發建設領導小組,由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聯動省級、臺州市、臨海市三級相關職能部門,協力破解頭門港區建設難題。二是臺州港臨海港區加強了頭門港與寧波港戰略合作,搭建區域聯動平臺,為頭門港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專業支撐。三是聯動浙江頭門港公司、頭門港新區管委會、上盤鎮等有關單位,搭建政企聯動平臺,全力確保港區建設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四)臨港產業發展平穩啟動
頭門港區產業城規劃總用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基本道路交通網絡、水電綠化工程項目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浙江吉利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自動化汽車生產基地項目已開工建設,頭門島液體散貨泊位項目正加強招商洽談,2336畝汽摩配產業園和中小企業特色園啟動招商,一批有落戶意向、符合入園條件的中小企業進入項目庫,開始申報評估。
二、頭門港與腹地經濟聯動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與周邊港口腹地競爭將日趨激烈
頭門港與寧波港的距離僅為200千米左右,與溫州港距離僅為120 千米左右,與兩者的潛在腹地范圍重疊度比較高,這對頭門港的發展構成了很大的威脅。因此,無論是頭門港定位于喂給港,還是干線港,由于地理上的先天因素,頭門港必將與寧波——舟山港和溫州港在腹地上產生激烈競爭。
(二)腹地經濟產業與港口關聯度不高
臺州沿海產業平臺建設中,臨港產業與港口關聯度不強,腹地輕工制品、汽摩配、不銹鋼、專用設備等傳統優勢產業主導,對港口的直接需求不足,不能直接帶動港口發展。而從頭門港后方臨海產業區塊看,醫藥工業占據主體位置,與港口關聯性也不強。臨海市域內陸更是以旅游用品、工藝美術品等傳統產業占據主導地位,對港口依賴性更小,難以形成直接需求支撐。
(三)港口開發建設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頭門港是新建港區,建設項目多、融資規模大,建設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合作公司銀行抵押貸款投入。由于受國內宏觀調控大環境影響,加上港區尚無大型企業或產業集群落戶,靠圍墾土地回籠資金一時難以實現。此外,臨海市地方財政收入明顯偏小,2012年全市的地方財政收入28.61億元,難以支撐港城開發在資金上的巨大需求。
(四)港口發展面臨人才短缺的瓶頸問題
頭門港新區管委會作為頭門港的建設管理單位,目前正值初創,班子建設與隊伍力量與當前建設任務不相適應。由于臨海市僅為一個縣級市,本身并不具備培養臨港工業人才、港口專業人才、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國際經貿人才、信息技術人才、金融專業人才方面的能力。因而,人才短缺問題將是頭門港發展必然會遇到的一個瓶頸問題。
(五)港口發展的要素制約仍相當突出
頭門港所在的臨海東部區雖然土地資源比較充足,但農保率偏高,耕田占補平衡矛盾突出。除頭門港口北部北洋之外的海域都被列為一類海域,禁止設置排污口,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頭門港口北部北洋工業區和其他工業區塊的發展。水電供應、土地規劃調整和土地利用指標、海洋功能區規劃調整和環境容量指標(主要是SO2排放總量)等因素都制約著港口滾動開發和后續發展。
三、頭門港與腹地經濟聯動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以理念為先導,以規劃為引領、以政策為支撐,著力構筑港腹聯動的“引流棒”
1.牢固樹立港腹聯動的理念。理念的高度決定行動的力度。要將頭門港的開發建設放在“港口與腹地經濟聯動發展”這個總盤子中作為系統工程來籌劃實施。擺脫當前頭門港的開發建設更多地將視角放在臨港產業如何布局、臨港工業如何做大、臨港新城如何建設等方面,將“大腹地”港口建設理念融入頭門港口的開發建設中。
2.按照港腹聯動要求優化規劃。規劃是港口建設發展的靈魂。一是完善現有規劃。把港腹聯動作為指導思想或原則,納入《臨海市港區產業城(一期)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頭門港區中長期發展規劃當中。二是推動規劃落實。現有系列規劃及在編規劃或多或少體現了港腹聯動發展理念,要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格按照規劃好的方向堅定不移地做到位,真正實現“一張圖紙管到底”。
3.制定促進港腹聯動的政策措施。整合已有政策,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港口開發建設的一整套政策,對促進港腹聯動的指導思想、平臺建設、人才支撐、體制機制等方面做出規定,并由頭門港新區管委會制定實施細則。在全面政策框架下制定各專項政策,形成“1+X”的政策體系。用好用足現有各級各類政策,爭取省市對頭門港建設的高度重視,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形成省、市和臨海三級共建的政策體系。
(二)推進港城互動,發展物流聯盟,培育“飛地經濟”,著力打造港腹聯動“大平臺”
1.推進港城互動?!敖ǜ叟d城,城以港興,港為城用,港以城興,港城相長,衰榮共濟”是港城關系的總結。一是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港口發展初期要充分考慮港口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完善土地儲備制度,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優先保證港口重點工程建設用地,并為臨港工業園區和物流園區的建設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二是促進臨港產業集聚。要充分發揮港口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資源優勢,規劃和發展優先臨港產業,不斷促進臨港產業集聚和產業結構優化,形成強大的臨港產業群,促進城市經濟多元化產業體系的建立。三是加強港口企業與政府間的溝通與協調。政府要及時制定適合港口發展的優惠政策,促進港口現代化和臨港產業的發展。
2.發展港口物流聯盟?,F代物流業是港口與腹地聯系的重要紐帶,建立戰略聯盟是提升港口競爭力與推進港腹聯動發展的重要戰略。一是建立港港聯盟。頭門港的發展要實施資產搭橋、聯合開發,通過資產紐帶,形成跨區域的企業集團,從而實現共贏的港港聯盟。二是建立港貨聯盟。港貨聯盟不但是港口自身穩定貨源的需要,也是港口綜合物流的服務宗旨。三是建立港航聯盟。頭門港口可以與航運公司共同參股及經營支線港的航運及碼頭運作,也可以讓出部分股份,允許航運公司參股共同經營,實現港航雙方資產互補和共享。四是建立園區聯盟。在頭門港口或臨港地區合理布局物流園區與臨港工業園區,建立園區戰略聯盟,形成物流園區與臨港工業園區互相配套、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3.培育“飛地經濟”。充分發揮近海臨港的區域優勢,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是各臨港經濟區發展的新引擎。一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要使政府、重點企業負責人和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實施“飛地政策”的重要性,形成“不求所在、只求所有”的現代經濟發展理念。二要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增強吸引優勢。要整合園區優勢、明確主業定位,規劃發展特色園區經濟,增強“飛地開發”的產業導向能力和招商吸引能力。三要進行體制創新,調節利益關系。要積極探尋行政管理體制、財政體制與獨立的考核體系的改革路徑。四要完善運行機制,保證“飛地政策”實施。要完善合力共建的責任機制、項目建設的調控機制、“飛地開發”的分配機制,確保有序運行。
(三)引導資本進入,強化人才支撐,構建信息網絡,著力豐富港腹聯動的“維生素”
1.建立多層次港口投融資體系。港口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投資巨大、回收期長。港口資金來源如果依靠自身積累和信貸,遠遠不能滿足港口的發展需要。一是爭取并用好各級資金扶持政策。比如港口碼頭專用機械、后方堆場、后方裝卸機械、疏集運設施等資金可以利用國家的相關政策。二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包裝頭門島南側液體散貨泊位項目,對接溫臺地區產業轉移項目,加強與新加坡、中化、華電、浙能、遠洲等企業集團項目洽談,爭取一批中小企業落戶港區。三是培育多元化的港口投資和經營主體,開辟港口融資綠色通道。鼓勵央企、大型公司、外商以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
2.建立立體式的人才支撐體系。誰占據人才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贏得未來。一是抓統籌規劃和重點培養。根據港腹聯動發展需要,分別類、分層次、分階段制定人才開發目錄,加快實施頭門港重點產業緊缺人才培養計劃。二是抓剛性引才和柔性合作。進一步完善臨海市“春泥”人才引進計劃,一手抓基礎性人才、緊缺急需人才、創業創新人才的剛性引進,一手抓高層次人才智力的柔性引進,加快集聚和拓展高層次人才資源。三是抓基礎配套和人才激勵。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高標準推進臨港新城和港區生活區工程,讓人才在住房、交通、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營造舒適溫馨的居住環境。
3.構建先進的信息網絡。先進的信息網絡是提高港口運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信息化、網絡化是現代港口發展的重要特征。在頭門港開發過程中,不但要注重港口碼頭、集疏運網絡、集裝箱場站等硬件設施建設,而且要適時構建面向港口業務運營的信息網絡和電子商務平臺,開發面向貨主與經貿、口岸、航運等聯網的開放式物流信息系統,使之成為港口物流的強大支撐。
(四)高效管理服務,破解發展要素,合力強勢推進,著力健全港腹聯動的“保障網”
1.統一協調,完善管理實施運行機制。頭門港新區管委會作為省市明確的管理機構,應針對頭門港新區跨鎮域發展的實際,盡快理順136平方公里內管委會、職能部門、所涉鎮以及科研院所、港口企業的關系,既要實施區域集中管理,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協調、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確保有序開發建設;還要調動各方的積極性,確保各司其職,做到服務之事部門做、征遷之事鎮做、產業之事院所企業做。
2.優化環境,著力破解發展要素制約。建立統一的領導協調機制、分片開發建設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機制,落實好《關于進一步加快溫臺沿海產業臨海東部區塊發展的若干意見》,抓緊出臺頭門港口新區的戶籍管理、社會勞動保障等相關配套政策。推進港、城、區、鎮聯動開發,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優先調整頭門港新區范圍內的基本農田,加大土地復墾力度,強化農村宅基地“三統一”工作,拓展用地空間。建立企業上市融資梯隊,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鼓勵引導外資、民資和各類社會資本參與頭門港區開發建設。
3.各方聯動,不斷完善合力推進機制。頭門港口是浙江省、臺州市與臨海市三級共建項目。要進一步爭取省市支持,早日制定出針對頭門港開發建設的專項政策,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強化頭門港新區、杜橋鎮、桃渚鎮和上盤鎮整合提升之間的內在聯系,整合資源要素,加強道路交通、城市形態、基礎設施、產業項目等方面的統一協調,形成優勢互補、彼此聯動的推進機制。繼續開展項目百日攻堅大會戰,全面推進頭門港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和產業化項目建設。發揮新聞媒體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頭門港開發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與社會氛圍,形成全社會的聯動機制。
基金項目:臺州市社科規劃課題(課題編號 13GHY02)的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楊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