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軍
(南京市長城中學,江蘇南京,211505)
所謂學困生,通常是指那些不能很好適應正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不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習困難學生。他們通常表現為自由散漫、懶惰貪玩、學習成績落后,并伴有人際關系不好、厭學等情況。只有細心地觀察他們、研究他們,找準形成學困生的原因,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才會找到轉化他們的“良藥”。
出現學困生的成因是比較復雜的,大都不是單一方面的原因。總體來說,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學習習慣不好
他們大多數養成依賴的學習習慣,學習被動,不懂得預習,也不會復習,甚至課堂上不主動聽課。剛接觸化學時,多姿多彩的化學現象能引起大多數學生的興趣與好奇,但這部分學生只看熱鬧而不看門道,只有表象知識的感知而缺少理性的思考,不會聯系實際和現象去思考問題,也不重視事實、原理、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更不懂得怎樣由淺入深地思考。頭腦中的化學知識是零散的,不能將所學內容形成知識網絡,從而造成知識上的脫節,解決問題時無從下手,逐漸對化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2.學習興趣不濃
有些學困生在學化學前就已是其他學科的學困生,所以缺少自信心,學習目標不明確,缺少刻苦鉆研的精神,缺乏學好化學的決心和毅力。有的學困生動手能力不強,不善于觀察,因此畏懼做化學實驗,害怕參與學習活動;有的學困生一遇到困難,就灰心喪氣,覺得自己缺乏學習化學的能力,上課不敢主動發言,有問題也不敢向同學、老師請教,有異議也不敢提出,于是漸漸地產生厭學情緒。
首先,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校與校之間的升學競爭,尤其是一些不合理的教育布局,使一些屢屢排名滯后學校的學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和考試負擔,這無疑在一定層面上加劇了學困生的形成。教師受各種清規戒律的束縛,對一些放蕩不羈、違反校規校紀的學生缺乏有效的管理辦法,學生“道理都懂”,就是“錯誤照犯”。長期放任下去,學困生也會越來越多。
其次,現行化學教材雖然內容比原來少了,但是難度卻沒降低。有些教師為了趕進度、上難度,把部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改為講評實驗,甚至將活生生的動手操作演變為課上投影實驗、課后記錄實驗,使有趣的課堂變得抽象、枯燥。有些教師偏顧尖子生,對中等以下學生缺少學法指導,缺少關愛與溝通,導致一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
農村中學,部分學生家庭條件不太好,家長的素質也不很高,對子女的教育問題往往沒有很好的辦法。有的農村家庭學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學生由祖輩管教,平時無法顧及子女的學習。有的學生父母沒什么文化,教育方式有問題。還有的學生家中學習環境惡劣,父母非但不給子女樹立好榜樣,還以不良行為影響子女,如抽煙、酗酒、打麻將,導致子女胸無大志,無心學習。同時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在農村仍然存在,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有的地方受拆遷影響,家庭一夜暴富,同時離異家庭數目增多,這些都會促使家長、學生的心態發生變化,導致學生厭學現象加重。
分析學困生的成因是做好轉化工作的前提,教師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筆者從事初中化學教學工作十六年,每屆學生中都能遇到很多學困生,以下是筆者轉化學困生的幾點體會:
初中化學的啟蒙性、基礎性決定化學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相信每位學生都能在接受一門新學科的起跑線上同時起步,力求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雖然學生之間已經存在差異,但是這些差異中有一點是共通的,即他們都處于成長期,都有可塑性。教師對學困生真誠的愛是轉化學困生的一劑良藥。平時,教師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的目光,多給學生一些寬容的微笑,多給學生一些體貼的話語,生活上多給他們一些關愛,在作業的批語中多用賞識性語言加以鼓勵。比如對學習上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給他們的作業批上“后進不可怕,就怕無信心”“不怕底子薄,就怕不努力”“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績”等批語;如果發現某個學困生作業稍有進步,可以不失時機地對他說“今天,你的作業比以前進步多了”“老師相信你會學得更好”等。作業的批語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通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喚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1.指導學生學會記筆記
學習習慣差、厭學的學生很少愿意記筆記,常常隨便記,不成系統。大多數學生都知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憶力再好的人所掌握的知識也會隨著時間而逐漸遺忘,這就需要用筆記來幫助自己復習。但是,不少學生對聽課與筆記的關系處理不好,往往顧上聽就顧不上記,顧上記就會漏了聽。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平時做補充筆記,主體記在課本上,邊看書,邊聽講,邊把關鍵性、規律性、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知識畫上記號并做必要的文字說明;對演示實驗、圖片的說明,可做簡明圖解;把教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摘錄下來,便于課后再復習思考。同時,教師還應要求在習題或試卷的評講課中,學生不能只改答案,要用紅筆畫出題中的關鍵信息,記錄一些特例、解題方法,而且不許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于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真正做到不僅僅是把題目做對,而是要把題目做會。要把要求落實到位,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定期檢查,及時溝通,尤其關注學困生,努力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2.指導學生學會規范解題
學困生解化學題目時,思路不清,一般只停留在題目的表面,題型一變,就束手無策,同時他們不會用化學語言規范表達。為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要求學生把題目中的關鍵詞、有用信息等用筆標注,要求在題目旁邊留下自己的解題思路即所謂“解題過程”,以便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知道他們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書寫態度。從中抽取一些典型的錯誤解法作為每次評講的切入點,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讓做錯題的學生多讀題、說出對題目意思的理解。要通過提問啟發,幫助學困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題思路、方法,逐步歸納出各類題的解題規律、解題格式,培養他們反思的良好習慣。對于進步較快、書寫認真、方法獨特的學困生,要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其作業,激勵每一位學生積極要求進步。
總之,轉化學困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堅持,是多方面綜合治理的過程,有時在轉變過程中還會出現反復,這也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持之以恒,讓每個學生都對化學充滿信心。
[1] 秦軍.淺析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革新,2010(2).
[2] 龍大福.控制學困生數量與轉化學困生的新途徑[J].教育革新,2009(3).
[3] 李莉.轉化學困生的良藥——愛心[J].教育革新,2010(7).
[4] 戴穎成.淺談化學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中學生數理化,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