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蘇州市吳江區高級中學,江蘇蘇州,215200)
在有效教學研討氣氛十分濃烈的情形下,高中體育教學不應當脫離有效教學研討的語境。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對于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人們的討論往往過于機械,認為體育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過多的學術探究價值。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這一觀念在高中體育的常態教學中還是一種很常見的認識。顯然,這樣的認識還停留在體育只是一種“力量型”教育的認識上,還沒有將體育教育看成是一種“智慧型”“成長型”的教育。而筆者以為,高中體育教學更重要的恰恰是后兩個概念。
所謂智慧型體育教學,是指體育教學要走出力量與體力付出的傳統認識,將體育作為一種需要動腦思考的腦力勞動,將體力付出看做是腦力付出的后續行為,而不是唯一行為。所謂成長型體育教學,是指體育教學不能只著眼于學生眼前的體能的提高,更要著眼于學生的持久發展。從目前的實際來看,高中階段是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要階段,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可能就是進行系統鍛煉的最后階段,這段時間的體育意識對學生一生的健康意識有重要的影響。筆者以為,重點研究如何智慧地促進學生在體育訓練中獲得成長,是每個高中體育教師都必須思考的問題。這也才是真正有效的體育教學。
所謂當前,即是指學生在校的每一節體育課。當前的體育課是體育教師成長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教學狀態的主要體現場所,是反映一位體育教師真實狀態與水平的主要場所。同時,當前的體育課也是學生體育水平得以即時展現的場所,是學生體育與健康理念體現的主要場所。因此,在當前的體育課上,要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符合高中生成長需要的體育訓練基礎與能力。關于這一點,筆者想重點強調一下目前高中體育教學的課堂結構問題。
課堂結構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體育課堂由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組成,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真正對他們有效的卻是體育課堂上的理論傳授與體能和技能訓練。如果體育教學習慣于從學生角度看課堂結構,那我們目前的教學可能都會需要做一些調整。筆者以為關鍵要從這樣的幾個角度進行考慮:其一,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在高中體育課堂上,教師往往只有宏觀視角而缺乏微觀視角,容易忽視學生個體差異,而這種粗放式的教學實際上不能讓每一個學生個體有所收獲。根據筆者的經驗,重點要關注一些特殊學生,如較胖、較瘦、協調能力較差的學生,這樣的個體關注會讓整個課堂呈現出面向全體的狀態。其二,關注課堂密度。這是一個對體育教師而言較為新鮮的概念,課堂密度具體到體育教學中,是指學生有效參與體育訓練的時間與總時間之比。這是課堂結構的核心,也是體育教學能夠達到“有效”境界的核心。關注課堂密度的重點在于杜絕課堂上的無效行為。其三,良好的師生關系。高中體育教師總是以粗壯甚至是粗暴的形象存在于學生的心目中,而實際上,良好的形象是課堂結構中不同和零件之間的潤滑油,要相當重視。根據筆者的觀察、自身的教學實踐,以及對優秀的高中體育教師教學經驗的研究,筆者注意到體育教學效果良好的課堂,一定是師生關系融洽的課堂,而優秀體育教師促使師生關系融洽的技能恰恰體現在一些教學細節當中。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學細節一樣決定著體育教學的成敗。
高中體育教學的一個核心無疑是提高學生的體能與技能,讓學生能夠在相關評價中獲得一個好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提升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認識,更是高中體育教學的核心,而且從長遠來看,這一認識可能更為重要。長遠有多遠?筆者以為至少應當延伸到學生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延伸到整個高中三年的學習與成長。提升學生的體育健康認識,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第一,課前的教學目標設計要有滲透健康的意識。從國內外比較來看,我國社會對健康的認識水平較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值得思考的是其中相當一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不重視自身的健康。筆者以為這是高中這個重要階段的健康教育沒有到位。顯然,體育課堂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高中體育教學的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以給學生進行什么樣的健康教育,其在促進生理尤其是心理健康方面可以發揮什么作用等。
第二,課上的體育教學實施要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延伸。即體育課不能只關注學生的體育情況,不能就體育說體育。教學經驗表明,如果體育課上只說體育,那學生就會失去興趣,而如果能夠將體育課延伸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那體育課就會吸引學生,體育教師的教導也會為學生所接受。在“全場運動繞障礙傳球”的籃球教學中,一位學生總難將繞障礙與傳球協調起來,筆者觀察了好長時間之后,基本確定了學生可能是協調能力有問題。于是跟他聊,并向其他教師了解這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怎么樣。做好了相關準備之后,筆者跟他進行了接觸,告訴他可能是他的注意力分配能力不強,并教給他一些訓練方法,達到了較好的效果。這位學生后來在體育課上的表現明顯要好了許多。
從體育課內到體育課外,從體育學科到其他學科,這樣就將學生的學習、生活與體育密切聯系了起來,而這也是筆者所理解的“有效”之一。除此之外,筆者以為更有效的體育教學應當是給學生培養終身健康的意識。
這一認識是有其深刻道理的。為什么要在高中階段要實施體育教育?高中的學業評價為什么會越來越重視體育?其背后的真實原因,是國家要通過教育來促進全民素質的提高,而身體與心理的健康就是最重要的目的。而這與筆者所理解的終身健康意識是一致的。而終身健康的意識顯然在于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目光不能只局限于一堂體育課或高中三年的學習,而應當放眼一生。在體育教學中要跟學生強調:無論是現在的學習還是將來的工作與生活,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這里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學生的健康意識對未來成長的影響,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后就不再具有明確的健康意識,經常透支自己的精力干一些無聊的事情,這恰恰是高中階段的體育學習積累下來的不良習慣。因此,高中階段作為學生真正邁入人生的定型階段,要高度重視健康意識,體育教學要從單純的體能技能訓練,轉變到健康意識與健康能力的培養上來。而體育教師在這其中發揮的作用與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因為有什么樣的教的理念,學生才有可能形成什么樣的體育意識,只有學生認識到體育不僅僅是體育還包括健康時,健康意識才有可能真正形成。
以上所圍繞的有效進行的闡述,看起來與體育與技能無關,事實上這正反映了當下高中體育教學的一種趨勢,即體育遠遠不只是對體能和技能的教育,更是健康的教育——這是高中體育有效教學的應有之義。
[1] 鄧國良.新課程視域下的體育有效教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1).
[2] 劉偉.高中體育有效課堂教學的構建[J].體育師友,2013(2).
[3] 趙愛軍.談高中體育有效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