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紅
(如皋市林梓鎮陽光初中,江蘇如皋,22651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育領域對有效教學、高效教學等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普遍認為教學方式只要從講授轉向探究、從師主走向自主,學生的學習結果必會有所改善。但客觀地說,在目前的考核評價體系下,這樣的教學結果并沒有完全出現,倒是有不少教師因為改革而使自己的教學效果變差了。究其原因,就是目前的這些討論并沒有觸及學生學習的實質。學生的學習最本質上是心理作用的結果,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其中,學習反映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習的重要因素,而學習反映又是通過情緒和情感體現出來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研究學生的學習情緒與情感。
仔細觀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便會發現學生確實是有所反映的。一般認為,學生對數學學習態度的反映,就是數學學習的情緒與情感。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與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是相伴相隨的,與數學學習的結果也有著直接的聯系。眾所周知,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某一解題思路的忽然出現,某一次數學考試取得了好的成績,甚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一句簡單表揚,都能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心理。反之,如果學生的數學學習出現困難,便會有郁悶的情緒;如果學生難以理解新知,便會有煩惱的情緒;如果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會有失落等消極的情緒。縱觀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體驗引發的各種情緒,我們便會發現,情緒及情感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是非常大的。
那么,學生的學習情緒是從哪里來的呢?也就是說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為什么會有相應的情緒和情感產生呢?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這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需要有關。數學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學科,初中數學其實就是一門教授數與形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期待自己能夠在數與形的學習中有所收獲,這種對收獲的期待就是學生的需要。如果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需要相符,那學生的情緒情感就是積極向上的;反之,學生的情緒情感就是消極向下的。研究還表明,情緒情感與學生的學習情境密切相關,不同的情境會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為什么要特別重視情境創設的深層次原因。在數學發展史中,數學內容對數學家情緒刺激的例子比較多,分析并理解其中的機制對初中數學教學會有很大的啟發。與此同時,數學發展史上有趣的數學事例也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緒和情感產生積極作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利用這種作用,能讓數學教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情緒與情感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前者與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簡單需要相關,而后者則與學生對數學學習理解的深層次需要相關。但總的來說,兩者在數學學習中是不可分離的,需要放在一起討論研究。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情緒與情感是有所表現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來獲得對學生學習情緒和情感的準確把握與判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催生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從而使得數學教學真正走向有效和高效。如二次函數的教學,筆者嘗試從情緒情感的角度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具體如下:
在學習了二次函數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先設計一個學生活動(這個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數學學習的情境,可以促進情緒和情感的有效產生):讓學生在坐標上畫出二次函數“y=x2-2x+3”的圖像。由于學生具備作圖的基礎,因此這一任務可以分解成幾個小問題,而分解小問題的過程就由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在學生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與結果,看他們的神情是輕松還是凝重,看結果是正確還是錯誤。這個過程,就是把握學生學習情緒、判斷學生學習情感的過程。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一般學生會總結出這樣的幾個小問題:作函數圖像的基本步驟是什么?二次函數的圖像具有什么特點?作二次函數的圖像首先要作出哪個點?當這些學生的答案得到教師的肯定之后,他們的情緒就會高昂,自然就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也有部分學生分解的小問題不能指向作二次函數圖像的核心,因而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就會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情感的一種體現)甚至是情緒低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通過鼓勵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完成情緒和情感的調控——這樣的鼓勵切中了學生的情緒情感體驗,學生會因而感受到教師的真誠。
由此例可以看出,教學中對學生情緒和情感細節的觀察,是幫學生形成積極數學學習情緒和情感的重要支撐。
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最終還是希望學生能夠進行情緒和情感的自我調控,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持久的動力。初中生處于情緒和情感調控能力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能夠在這個時間段內養成良好的調控能力,那就可以保證學生數學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在這方面,教師能夠起到的作用有二:一是通過高超的教學技巧,幫助學生打通數學與學習者之間的通道。數學是抽象的,而初中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如何協調,就要靠教師通過自身的教學技巧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二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上文已經說過,學生的學習情緒情感與情境是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的設計不能只滿足于有趣,更重要的是從“趣”的背后去考慮學生的情緒情感因素,讓學生真正在好的情境中收獲數學知識。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教學方式要多從學生學習情緒情感的角度去研究,這樣才能真正看透教學方式的本質。從數學探究到數學建模,如果只關注學生的思維步驟,而忽視了學生的思維需要情感情緒驅動的實際情形的話,就會導致教學方式的無效。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又會誤以為是教學方式有問題,從而又讓教學方式從探究式回到講授式,甚至是向灌輸式倒退。事實上,無論是學生的學習行為,還是教師的教學行為,都是以情緒情感為基礎的,可以說這是一切教與學行為的立根之基。
總的來說,初中數學教師要打造有效教學或者高效教學,關鍵在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從學習情緒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親近數學、熱愛數學,這才是有效教學和高效教學的康莊大道。
[1] 張凌云.情感因素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分析[J].理科考試研究,2013(8).
[2] 溫啟明.發揮情感因素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中學教學參考,2012(3).
[3] 孫玉鋒.情感因素在中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培養中的影響與調控[J].數學教學通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