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艷
(南京市中央路小學,江蘇南京,210009)
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從教學任務上說,語文教學就是為了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課上教師更應積極開展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多為孩子提供各種語言表達的機會。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可以利用語文教材,在語文課堂上為孩子們提供怎樣的表達實踐呢?
在反復閱讀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美麗的丹頂鶴》一課之后,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課文以生動的文字介紹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課文文字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不由得生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全文充滿了迷人的形象美、意蘊美。特別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對丹頂鶴樣子的描寫特點鮮明,很適合品味欣賞。而第三自然段丹頂鶴的姿態美,文字雖然淺顯,但用詞準確,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的生動范例。我決定選擇此課為例,以感受丹頂鶴的美麗為主線,充分運用教材資源,借助媒體手段,嘗試使用多種表達方式,開展一次關注學生表達的語文實踐研究。
本次實踐研究得到了我校課堂觀察團隊的支持,我們將教學的著眼點放在如何激活低年級學生的表達能力上。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確定了九項表達任務。有品讀課文后,對詞匯領悟體驗式表達;有利用課文語段,朗讀表演式表達;有借助視頻,使用課文句式再創式表達;還有借助生活經驗、課外資料,自主式表達。表達方式更是采用了畫、讀、說、演等多種形式。
在這次特殊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依據觀察團隊給我提供的多方觀察數據,及課后教學錄像的再觀察,我看到了很多很多,摘取其中的幾點與大家分享: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課堂中應該積極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的,豐富多彩的情境,讓學生愉快地說、主動地說,培養學生的表達自信。
對文章優秀段落的背誦積累是低年級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可是我們在許多教學中都看到孩子們背誦文章像小和尚背書一樣,讓積累的過程充滿機械的腔調,讓表達失去了應有的感染力。在本課教學中,對于第二自然段的背誦積累的處理,我便轉換了方式,借助第二段教學感受丹頂鶴美麗的余熱,讓學生把自己變成丹頂鶴夸一夸,孩子在快樂的表演中積累,人人參與,釋放個性,語言表達彰顯出它獨特的美麗。
相比于這段教學中學生對表達的投入程度,我又回首反思在“畫一畫、說一說”教學實錄中呈現的觀察數據。“讀一讀”(文)、“畫一畫”(丹頂鶴)、“說一說”(借助文中語言初識丹頂鶴),從語言表達的引導上來說教師的設計是有思考的。為什么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生的表達狀態與效果都不甚理想。細細觀察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此環節處于教學的開端,學生缺乏應有的情境基礎,加上繪畫所需條件的制約,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精力,使學生反而不能很快地進入課文,表達心理不充分,表達時顯得信心不足。由以上兩個環節數據與課堂實錄的對比,可以看出學生的表達需要情緒的支撐,有效情境的創設直接影響學生的表達激情與效果。
低年級學生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但又存在學習經驗少,知識積累少的問題,這就為他們的語言表達帶來了困難。學生或覺得無內容可說,或覺得不知如何去說,說不生動。因此精選教材中的語言素材,“因材制宜”巧施訓練,指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精妙語言和語言表達方式,把認識的事物,有條理、清楚地表達出來,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家可以看到在“看一看,練一練”教學實錄中,我選用了一組丹頂鶴快樂活動的視頻,為課文內容作了適當補充。生動的畫面、美妙的音樂、丹頂鶴優雅的姿態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表達欲望。課文中的句式“丹頂鶴不論是在( ),還是在( ),都顯得那么高雅”為學生提供了可以依托、借力的表達載體。從觀察數據顯示學生表達欲望強,表達效果顯著。當然對教材語言的模仿訓練絕不是單純的仿照。我在使用課文句式訓練前,還運用了學生較為熟悉的表述方式“它們有的......有的......還有的.....”由淺入深,讓新句式的表達可以水到渠成,同時滲透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體現了語言的多樣性。視頻中的引語,課外詞語的補充更給學生在表達中提供一份依護,在模仿中學表達,在模仿中悟方法,借力文本,孩子們的表達會更規范、更精彩、更自信。
豐富的生活實踐是語言表達的源頭,將生活資源引入課堂,將課堂資源送回生活,才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根本。在“想一想,說一說”教學實錄中,我借助學生課外搜集的材料與生活經驗,讓孩子們自主理解“第二故鄉”的含義,給了孩子一些自主開放的空間。從孩子的反應與數據呈現上看,有一部分孩子的自主表達能力還是比較強的。這也較為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能力發展水平。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逐步培養學生運用資料、整合經驗、自主表達的能力。
一次特殊的教學之旅,“課堂表達”觀察活動讓我看到了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潛力、學生的發展。它更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關注自身表達的示范性,催生對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深層思考。這次特殊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雖然告一段落,但這一定不會是終點。在課堂觀察團隊的支持、引領下,專家的幫助下,我會在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的研究中走得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