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偉
(大連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622)
芻議杜威教育思想在新課改中的應用
張明偉
(大連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大連 116622)
新課改在理念和方法上借鑒了一些國外的教育理論。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結合新課改的實際,運用杜威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提出要重視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尊重學生主體經驗,重視學生主體作用,在課程設置中要以學生的發展規律和需要為主要依據,以期真正將杜威的教育思想有效地貫徹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思想;新課改;杜威
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約翰·杜威通過畢生教育活動和教學理論的研究,形成了獨特的教育思想體系。長期以來,這一教育思想體系影響了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教育發展,同樣,它對我國的教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在我國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如何根據我國教育現狀,將杜威教育思想的精華融入到新課改中去,對于我們遵循教育規律,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多種原因,我國基礎教育形成了嚴重功利化和教育目標的片面化現象,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往往把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優劣、教師優劣、學校優劣的第一標準;追求的是少數學生拔高卻忽視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對升學率的追求,忽視學生基礎性、整體性的發展;追求外在的工具價值,忽視學生內在的主體價值;追求統一的共性,忽視學生主體性和個性的發展。[1]我國教育的這種畸形發展的結果致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個性難以得到張揚和發展,精神世界得不到充實和豐富,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得不到提升,進而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中,突出了探究與創新的精神,注重“生活”和“經驗”。他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學習即反思的過程、從做中學、以兒童為中心”等教育主張,對當前我國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領意義。因此,我們要結合當前新課改的實施,將杜威的教育思想有效地貫徹到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重視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認識和培養。在對兒童個體發展特點的認識基礎上,杜威提出,評價兒童的創新能力應當以兒童的自我發展水平為基礎。他認為,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不宜進行比較。肯定所有兒童的創新能力是教育的基本任務,教育應當創造條件,把兒童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2]
創新能力是人類進行探究的基礎,在大力追求創新人才培養的今天,教育應當肩負著重要的使命。由于基礎教育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創新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如果學校單純以學生的學業成績、考試分數來甄別學生,就會壓抑學生的好奇心、好問心和探究的心理,從而使學生原有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萌芽逐漸消退。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要處理好掌握知識和養成學生好奇、好問和好思考習慣的關系。教師應當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是具有潛在的創新能力,教育就是要發現和發掘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任務,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提供有利的條件。
(二)尊重學生主體經驗,重視學生主體作用。新課改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實踐中如何有效地將這一理念付諸行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杜威教育思想以“經驗”為基礎,提出了“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的經驗概念中,探究、反思、行動是貫通一致的,探究和反思都是處于行動過程的“從做中學”。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經驗,從學生主體的生活現實經驗出發,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探究性和研究性學習,通過總結、積累、反思、建構經驗,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培養學生把社會生活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問題演變成抽象理論的能力,培養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要以學生的發展規律和需要為主要依據來設置課程。杜威指出,由于學校教育中所傳授的都是已有的事實、材料和知識,以分化的形式呈現在各科教材中,因此,這些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失去了聯系。雖然這些知識能解釋、闡明問題,但是它們不能提供給學生所需要的答案。杜威主張要找到問題的答案,應該進行設計,從兒童的生活世界中選擇課程內容,把人類群體的生活經驗在兒童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組織,成為兒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履歷情境”。“作為教育人的課程,在知識的選擇和組織上,不僅要重視邏輯的順序和原則,而且要重視不同形式和內容的知識有意義的結合和互相補充,從而在課程中實現事實與價值、思想與行動、情感與理性等的統一”[3]。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基礎教育是打基礎階段,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掌握比較寬泛的知識和一定的基本技能。學生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課程的組織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序列,要注重學生的心理需要,教師要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有獨特的心智結構,教學時根據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科學地設計課的內容,要立足于學生、知識和社會內在統一的基礎上來設置和設計課程,既要注重學生的興趣、特點和發展要求,又要注意課程的知識性和社會要求[4]。在教學時,教師要了解和研究學生的經驗水平和需要,敏銳地發現學生理解上的偏差、疑惑,才能準確地判斷學生理解的程度,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創設豐富的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興趣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通過對學生成長的引導,從而促進學生發展。
總之,杜威把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很好地結合,提出每個兒童都具有潛在的創新能力,強調教育應當發展每個兒童的創新能力,把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作為主要的任務。關注學生的整體經驗,在促進學生經驗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教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杜威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新課程改革仍具有很強的引領和借鑒作用。
[1]張旺.創新人才成長指向的質量觀與教育模式[J].中國教育學刊,2013(3):1-4.
[2]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54.
[3]同上:16.
[4]朱軒.杜威的教育思想與新課改理念的比較研究[J].職教探索,2010(1):56-57.
On application of Dewey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Ming-we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22, China)
In the idea and the method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some foreign education theory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of the new course reform, the educational ideas of Dewey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basic educa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education, respect students experie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main body function, in the curriculu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need for the main basis, in order to will Dewey's educational thoughts effectively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to promot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ducation thought; new curriculum reform; Dewey
B712.51
A
1000-9795(2014)04-0015-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2-13
張明偉(1962-),女,吉林長春人,副教授,從事課程論和教學論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