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虹
(遼寧大學黨委宣傳部 遼寧沈陽 110136)
完善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于 虹
(遼寧大學黨委宣傳部 遼寧沈陽 110136)
所謂團體心理輔導,是由輔導教師根據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困惑或問題,以團體動力的理論和團體心理輔導的技術為基礎,依據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心理成長的規律,通過開展豐富有趣的、富有教育的活動,解決和應付學生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其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進而促進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發展的心理輔導活動。隨著高校新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及其教育背景、家庭情況的復雜化,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需要及時的心理輔導,因此拓寬心理輔導的受益面,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團體心理輔導;大學生思政教育;功能
無論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從事心理輔導工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輔導者和接受者,只有在思想上相互溝通,行動中積極配合,雙方形成互動和信任的關系,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才能達到最終的效果。團體心理訓練由于參與人數較多、內容較多、技術性較強等原因,教育者和大學生更應當在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形成相互信任,積極配合的理念。
1.教育者要樹立互動發展的新理念
高校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心理輔導中,都擔負著主導的作用,教育手段的運用和教育方式的設計,教育內容的更新,教育者都應當深入地思考。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大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日益豐富和多元化,單一的說教式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足以使大學生完全地認同和信服,只有充分調動他們自身的思辨能力,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答案,才會使他們自覺自愿地接受和采納。因此,教育者應當樹立樹立互動發展的新理念,在教育中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識,通過探討和交流得到正確的結論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
2.大學生要樹立主動參與的新理念
任何教育目標和功能的實現,都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的配合,教育者應當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在正確的教育目標的指引下,采用受教育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和手段開展教育活動。而受教育者也應當秉持積極參與、認真思考、不斷進取的態度,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得到收獲。團體心理訓練雖然往往是由學校和老師組織和發起的,但是大學生朋友才是活動中的真正主角。大學生朋友不應對團體心理訓練采取消極甚至敵對的心理,而應當才充分了解各項團體心理訓練活動的意義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認真完成各項訓練任務,總結各種得失與收獲,并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訓練的結果。當然,大學生對團體心理訓練的認識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學校和社會應當首先普及各種心理知識,加強對團體心理訓練工作的宣傳力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朋友積極踴躍地參與各項團體心理訓練。
1.成立專門的心理訓練機構
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越來越重視的問題,許多高校都設立了專門的部門和機構(如各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和心理診所),通過進行心理測試、舉辦心理講座、開展心理咨詢等方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鑒于團體心理訓練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團體心理訓練也應當成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而,高校應當成立專門的心理訓練機構,開展高校心理訓練工作的研究,培養從事大學生心理訓練的專業人才,組織大學生開展各項有針對性地團體心理訓練。具體而言,各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可以下設心理訓練室,專門開展團體心理訓練工作,與高校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等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擔負起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
2.建立輔導員心理訓練的培訓制度
高校輔導員身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與大學生接觸最多,感情最深,也最容易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然而,團體心理輔導技術性較強,過程也相對復雜,對于非心理學專業出身的輔導員來說,往往一時不知如何著手,駕馭整個過程也可能遇到很多困難。高校應當建立輔導員心理訓練的培訓制度,幫助輔導員了解心理學的基本原理以及掌握開展心理訓練的技巧和能力,同時也為輔導員提供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進而使心理訓練成為輔導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
3.建立理論水平高的專兼職師資隊伍
在團體心理訓練中,團體的劃分和確定也是十分重要的,針對不同的團體開展不同內容的心理訓練,往往能夠取得不同凡響的效果。然而,不同的團隊、不同內容的心理訓練,引導者和訓練者需要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技巧,而具有各種專業知識和人生閱歷的訓練者,可以帶領被引導的學生收獲更加豐富的人生歷練,達到更加完美的訓練效果。因此,教育部門應當著手培養一支專兼職具備的師資隊伍,從事大學生團體心理訓練工作,可從高校輔導員、德育教師、心理咨詢工作者,以及社會上有教育或心理學資質的人員中著手培養。而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在鼓勵本校有關人員從事大學生團體心理訓練的同時,也應當根據每項團體心理訓練的預計目標的不同,聘請有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帶領學生進行專項的團體心理訓練活動,以使學生在團體心理訓練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4.建立專業資格審查、認定制度
團體心理訓練作為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其專業性應當獨立于教育學和以及普通心理學的領域。為了保證團體心理訓練的質量,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應當經過相應的學習和培訓,使他們既具備團體心理訓練的技術和技巧,同時又能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對具備團體心理訓練能力的工作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并逐步開展資格認定工作,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人員從事該領域的工作并加強對團體心理訓練工作的理論研究。
1.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團體心理訓練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
為了充分發揮大學生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門和各高等院校應當逐步制定和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團體心理訓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并對從事團體心理訓練的人員、開展團體心理訓練的方式,以及在進行團體心理訓練過程中的安全保障等問題進行規定。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高等院校,還應出臺相應政策,引導和鼓勵有條件、有能力的高校教師和輔導員從事團體心理訓練工作,并就工作的開展情況制定相應的考評制度。
2.設立大學生團體心理訓練的指導機構
團體心理訓練作為大學生心理輔導的方式,不僅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性,也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團體心理訓練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教育主管部門應當設立專門的指導機構,負責培養專業的團體心理訓練師,定期培訓高校輔導員或其他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對各種團體心理訓練活動進行指導,開展調查研究,通過發行刊物和加強媒體宣傳等方式,為高校開展團體心理訓練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同時也為從事這項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和溝通的平臺。
3.建立校、院系、學生三級工作網絡
為了充分發揮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高等院校應當建立起校、院系和學生三級的工作網絡,系統地開展這項工作。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的團體心理訓練工作室,負責組織全校的團體心理訓練工作,組織從事該項工作的輔導員和教師進行培訓,交流工作經驗并進行理論研究。院系作為開展團體心理訓練的主陣地,應當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輔導員組成教研組,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團體訓練工作。如在大學新生、貧困生、畢業生等群體中開展有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信心或提高應試能力等方面的團體心理訓練工作。學生作為團體心理訓練的參與者,也是團訓活動的主角,最了解自己的渴望和需求,可以為團訓工作的內容和方式提供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因此也應當參與到團體心理訓練的組織過程中來。因此,院系可以通過在學生中設立心理健康委員或組成心理健康小組等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團訓工作的熱情,并及時向輔導員和教師反饋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新動向,為制定各項團訓計劃出謀劃策。
1.開展校園宣傳活動
大學生心理健康已成為社會、高等院校、高校教師和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特別是高校內部,更應當形成人人關注心理健康、人人關注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學校團委、心理健康咨詢中心或其他負責學生心理健康的部門,應當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宣傳板、廣播電臺等媒介方式,在校園中大力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團體心理訓練的功能和優勢,吸引學生關注心理健康,熱心團體心理訓練,積極踴躍地參與各項團訓活動。
2.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鑒于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教育部門也應當聯合各類媒體,在社會中廣泛宣傳團體心理訓練工作,使全社會普遍認識這一工作的重要性,引導更多的單位和人員各盡其能地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1.重視學校內部各部門的溝通與協調
團體心理訓練由于參與人數較多,涉及范圍較廣,專業技術性較強,因而一個部門很難承擔起全部工作任務。因此學校領導應當充分重視大學生團體心理訓練工作,指示學校各部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這項工作。學校應設立團體心理訓練的主要負責機構,負責安排和協調各部門工作,為團體心理訓練工作提供場地、技術支持和物質保障,將團體心理訓練工作作為各部門常規的工作內容之一。
2.重視校際間的相互交流
各高等院校由于不同的歷史和校園文化,其團體心理訓練工作也必然各具特色。為了豐富團體心理訓練的內容,不斷提高這項工作的質量和趣味性,高校之間應當定期舉辦相應的交流和研討活動,交流經驗、溝通信息并進行理論探討,逐步完善團體心理訓練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3.重視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作用
團體心理訓練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好手段,其效果不盡體現在校園內部,更反映在學生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因此學校、家庭和全社會都應當關注大學生團體心理訓練工作,積極支持大學生參與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并配合學生完成各項活動內容,鞏固訓練成果。
[1]田淑梅,秦泗巖.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6(7).
[2]呂玉.團體心理輔導視野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徐州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5).
Improvemen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un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u Hong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110136, China)
The so-called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by the teacher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is inevitable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or confusions, to group dynamics theory and group counseling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law,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ich interesting,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deal with the students mental confusion or problem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sychological potential,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ctivitie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dividual quality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licated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family situation,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need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benefit from the surface thereby broad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G444
A
1000-9795(2014)04-0311-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1
于 虹(1976-),女,遼寧沈陽人,講師,從事高校思政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