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 林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8)
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
宮 林
(呼倫貝爾學院 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8)
文章解析了自1970年以來流行于歐美一時的交際法英語教學理論,尤其是巴克曼的交際語言能力說和海姆斯的交際能力說,本文說明了交際法英語教學的特征及規范,經過解析國內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近況,最后歸納出交際教學法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啟示及改革歸宿。
大學英語;交際教學法;教學改革
交際法英語教學具有多種定義,所牽涉到一切聯系于教學的教學綱要的內容、教科書的編制、詳細的講堂執教方式及講堂活動的策劃,還有相對應的考試策劃及評測系統。在其成長進程中,交際法英語吸收了諸多科目的觀點,如心理學、哲學、人類學等。所以交際法英語教學具備較豐碩的內在,可是該理論的關鍵是美國的人類學教授、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率先發起的交際能力學說。該理論經海姆斯上世紀70年代提起后,80年代初又加拿大學者斯溫及卡奈爾加以添補,之后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通過美國學者巴克曼得以深度發揚。對于喬姆斯基把語言能力判定為語言系統知識或語法準則知識的論點,海姆斯發起了當今常常被人借用的經典理論。他認為,通常一個孩子獲取的語句知識不但包括語法,還涉及到“是否融洽”。換言之,人類學習語言之時,經過參與團體語言活動,不但學得了言語的準則還懂得了語言行徑的準則,按照他人的反應評測自我的語言。
繼海姆斯之后,加拿大學者斯溫及卡納爾極大擴展了交際能力的一些定義,豐碩了交際能力學說的內涵,認為交際能力最少含有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策略能力及語法能力這四種技能及知識。之后心理語言學家比亞里斯托克又擴展了交際策略學說。由此我們可得如此啟示,語言教學應當教的是語言,而非策略。
此后,巴克曼把交際能力系統性整理,完善了交際語言能力學說,其策略能力已非語言能力的添補,而是自發體系、獨立運行的能力。最關鍵的是,他將心理生理規制也囊括于交際能力中,顯示了施展要素的比較關鍵性。
教學方法是一個廣義上的概念,是完成教學目的的全部方法,包含了詳細的教學活動、教學程序及教學技能,包含了關于學和教的常規性準則。完美的交際英語教學應當是憑借效力性的教學方法,開展交際教科書所給予的使命,完成實際綱領要求的任務。
交際法英語教學剛剛發展于歐洲的時候,大家較為側重于大綱的策劃及教科書的編制,當前則相對偏向于教學法。2000年時,徐強認為交際教學法要遵守三條準則:盡量注重交際進程;切勿過度改正錯誤;所有活動環繞于交際。文章認為,交際英語教學要具備布朗所闡述的幾個特性:
1.講堂的中心應是所有的交際能力,不應束縛于語言能力或語法能力;2.策劃語言學習方法的目標是讓學生在真正、適用的情形中有價值的了解語言的真實運用;3.將精確性和順暢性當作是基于交際戰略的兩個填充準則;4.在交際法講堂上,學生學習的終極目標必當處于沒有排練過的情形中,頓悟性地運用語言,而且語言要具備生產性。
以上的四個特性之中,第三個與2002年徐強發起的三個準則相重復,也就是對學生交際中問題的忍耐度。本文認為,這一點對大學英語教學而言非常關鍵,對教學踐諾的轉換具備指導性。交際法教學注重的是含義的互相傳導,言語的任意選取及交際目標的完成,常規教學法較側重言語模式的確切性,所以經常改正學生的所有錯誤。而交際教學法的方法是讓學生因畏懼犯錯而懼怕展現自我意愿,阻礙其任意交際。
大學英語教學已有的模式在我國已有若干年的歷史,正是根深蒂固。就全國領域來看,十幾年間的大學英語教學常常處于應試教育的深水區,以四六級考試來指導。學生學習英語也是為了可以通過四六級考試,老師的效用則大部分表現為怎樣讓學生通過四六級,提升及格率。社會對應屆生英語層次的判別都是基于四六級考試,不然單位不予錄用。
其次,語言學生招生的擴展,每個執教班的人員也迅速提升。這樣的班級人員客觀的給外語老師的執教事務,尤其是口語交流引來了諸多麻煩,同時也為我們引來了變革教學的機會。怎樣使用現代執教手法,提升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是多數大學英語老師急切思考的難題。
可是,慎思我們當前的教學踐諾,要執行執教變革的確不是一件簡易之事,需要國內教育單位、老師與學生的協同奮斗。就老師來說,首先要變革常規的講課模式,用交際法教學為引導。其次,變革以講壇執教為主流學習方式的理念,超越精讀課的束縛。
按照教學論的論點,任意一種教學事務都會受到對應的教學環境的束縛。教學環境就是影響教學活動的各式外在因素,或是校園教學事務所必備的一些了客觀條件的整合。教學環境包含人際環境、理念環境、教學社會環境及教學自然環境等。教學環境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和教學,不但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們要變革大學的英語教學,執行交際教學法,就應該改革教學宏觀境況的諸多方面,讓教學環境盡量沿著有助于教學發展的方面改變。
觀測了國內大學英語教學近況及學校的教學境況,本文覺得老師要改變自我的執教經驗所面對的困難是極大的,具備多種原因。首先,學和教的沖突是對老師的挑戰。校園里執行的教學評測手法有些不太合規、影響老師的要素,進而影響了老師的積極性與轉換教學踐諾的推動力。比如有些老師要協助學生做好語言基礎功課,可是班級某些急切于通過四六級的人,盼望立竿見影,反而使得執教不適合。
其次,當今社會大多對大學英語的關注局限于四六級考試,客觀的束縛了老師變革教學并發揮自我的執教夢想。此等理念不轉變,教學變革舉步維艱。最后,學校具有的教學設備陳舊,也束縛了教學事務的效力執行與教學變革的踐諾。很多老師盼望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函授,但是學校少數的資源及陳舊的設備難以迎合老師的需求,導致教學變革停滯不前。
通過上面的解析,我們可以看到,處于成功開展大學英語教學變革的目的,教學境況、老師及教育機制都應該采取一些變動及調整。交際教學法可以啟示我們,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變革:
1.每個大學要基于教育部最近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準則來編制出迎合校內實情的校本教學綱領,開展考教分割,也就是推薦把當前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與教學全部分隔出來,學校再也不籌劃學生參與考核。此等的做法能夠改變當前學校的一致舉動為學生私人舉動,讓大學本身脫離四六級考試的煩擾,一心一意的開展素質教育,進而完全提升學生的英語交往能力。
2.明確確切的教學任務,撤銷講堂的各式應試執教,對學生的自發學習技能進行訓練,學生按照自我的學習狀況,自發抉擇課后的個人改善訓練,老師施展監管與輔導功效,深層次的進行學分制的改善,試探性的讓高年級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英語課程,讓四年大學的英語教學不再產生斷層。
3.強化對老師的訓練,用科研推動執教,踴躍的探究大班的寫讀函授,以小班方式開展聽說課程;踴躍的推進每個專業的雙語執教,嘗試運行輔助性英語專業,給培育“外語+專業”的混合型人士提供機遇和條件。
4.學校應該踴躍的完善執教的境況,提供條件,塑造函授英語的氣氛,全力開發出第二講堂的功效,激發起學生說英語、學習英語的興致與踴躍性,逐漸的去除“啞巴英語”的情形。
5.要正確的引領學生,讓他們了解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是為了交流,二并非為了通過某種考核。
6.變革教學體制,學校的考核應該基于怎樣提升每個學生的英語水準,來將終極性評測融合于形成性評測。形成性評測注重學生平日的講堂表現,例如是否踴躍發言參與探究,課后是否做完了作業及上課出勤情況。
[1]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04).
[2]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2011.
Im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y
Gong Lin
(Hulunbeier University, Hulunbeier Inner Mongolia, 021008,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ve English teaching theories popular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70, especially 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 and communicative ability,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omestic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 and finally concludes the enlightenment and reform end of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university English;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H31
A
1000-9795(2014)04-0340-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0
宮 林(1985-),女,河北棗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