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紅
(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410)
淺談高職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
郭奉紅
(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410)
學習一門語言的根本目標就是能夠運用該語言進行順暢的交流和得體的交際。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素質相對較低,英語更是他們的薄弱學科,而他們畢業后就要面臨踏上社會,獨立工作,因此,對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教學目標更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而不僅僅是要教給他們英語語法知識。本文論述了培養高職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必要性,語用能力的內涵,以及培養高職生英語語用能力的途徑。
高職英語教學;語用能力;培養途徑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信息的全球化,社會上越來越需要的是具有良好英語語用能力的人才。而在我國,一直到高中階段,為了提高升學率,許多英語教材的編寫和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考試制度都更加注重的是語法知識,而語用能力常常是學生的薄弱環節。而且,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素質相對較低,英語更是他們的薄弱學科,而英語語用能力可以說是他們薄弱學科的薄弱環節,但他們畢業后就要面臨踏上社會,獨立工作,因此高職教學階段,加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Thomas(1983)曾經指出,在言語交際中,說話人沒能根據標準的語法編碼模式去遣詞造句,他頂多被認為是“說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沒有按照語用原則來交流的話,他就會被認為是“表現不好”(behaving badly),被認為是“不真誠的,存心欺騙的或居心不良的”。可見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研究如何培養高職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對于語用能力的內涵,各家流派解釋不同。Leech(1983)把語用能力區分為“語用語言能力”和“社交語用能力”。語用語言能力以語法能力為基礎,涉及語言的使用規則,不僅包括正確使用語法規則遣詞造句的能力,而且還包括在一定的語境中正確使用語言形式以實現某一交際功能的能力。社交語用能力則指遵循語言使用的社會規則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是更高層次上的語用能力。Canal和Swain(1980)認為,交際能力由三部分組成: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策略能力。語法能力是指能夠講出和寫出并理解某一語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社會語言能力即能夠遵守社會文化規約和話語規則而得體使用語言的能力。策略能力即有效的向聽話人發送信息的能力。Thomas(1983)認為語用能力包括具體語境下理解和使用語言有效交際的能力。Widdowson(1989)認為“能力”有兩個部分:知識和技能。前者相當于語法能力,后者相當于語用能力。Bachman和Palmer(1996)認為,第二語言或外語的語用能力是非本族語者交際能力的一部分。何自然(1997)認為:“語用能力可以解釋為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可以從語言表達和語言理解兩個方面來解釋。為使語言表達得體,語言使用者必須懂得針對特定語境,結合社會和文化因素,靈活合理地使用語言;而要真正理解一門語言,僅僅懂得構成這門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詞匯是遠遠不夠的,還須了解語言交際的一般模式和原則以及話語意義的多層次性。比如能夠區分以下兩種意義:說話人所使用的詞語本身的意義和說話人要通過這些詞語意圖表達的意義”。
1.為學生開設有關跨文化交際的課程
教材是學生接觸英語的主要方式,而文化在交際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許多的語用失誤都是由于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而造成的。例如:胡超(2006)提到這樣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
In China:
Xiao Li (an interpreter): you must be tired. you’re old…
Catherine (an elderly American lady): oh, I’m NOT old, and I’m NOT tired.
In the West:
A: How are you doing now? Would you like to rest?
B: No, not a bit.
在第一段話中,翻譯者要表達的意思是“if you are tired, we can take a little rest, since you are getting on in years” (您累了的話,我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因為您年紀大了),這句話一說出來,如果聽話者是中國人,一定會認為翻譯很懂禮貌,但聽話者是一位來自美國的老太太,她的反應與我們預期中的反應大為不同,連用兩個“not”,可以感覺到一絲不樂意。造成上面情況的原因何在?在西方國家,人們不愿意接受自己變老的事實,更不愿意別人說自己老。另外,中西方文化在表示關心的方式也不一樣,前者傾向于用陳述句,比如“你一定累壞了”;后者傾向于用疑問句,比如“how are you doing now?”可見,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是多么重要。第二個例子:有些中國留學生初到英國時,與當地的同學打招呼會用到Have you had your meal?(你吃了嗎?) 這句話,讓英國學生有些不解。Have you had your meal? (你吃了嗎?)這句話,在中國是一種習慣性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在英國文化中,“你吃飯了嗎?”這個問題可能會被誤認為是間接邀請對方吃飯的含義;如果是異性之間問這這種問題,可能暗示男生想跟女生約會。可見,如果不了解這種國際間的文化差異,會嚴重阻礙英語學習者準確的表達自己,甚至有時候會造成嚴重的誤會。因此,為高職院校的學生開設有關跨文化交際的課程非常重要。
2.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突出語用能力的培養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發音準確,是英語學習者無障礙交流的首要和基本條件。而語調的輕、重、緩、急與準確的表達自己也有重要關系。因此,要想讓學生做到流暢、準確的表達自己,必須從他們的語音、語調抓起。
其次,注重在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詞匯的語用能力,是指在一定語境下,選擇使用恰當的單詞的能力。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尤其是對于一詞多義的現象,教師應該結合語境對單詞進行講解,以讓學生掌握單詞的正確使用;并且要注意培養學生根據語境猜測單詞的能力;同時,還要提醒學生注意由于不同文化習俗的差異,而造成的對單詞的不同用法。
再次,注重在語法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很多教師在講解語法時只注重講授語法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從而把教授學生語法知識和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相分離。比如很多教師在講授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語法時,只注重如何把主動語態轉變成為被動語態,而很少講授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被動語態,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講授語法時,教師應該把語法知識和語法內容相結合,這樣才能既教會學生語法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
3.多給學生提供與外籍教師交流的機會
與外籍教師的交流對于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有著最直接、最有效的幫助,因此,除了盡可能多的安排外籍教師給學生上課以外,課下也應該鼓勵學生多組織一些有效提高語用能力的活動,比如:可以組織外語角,請外籍教師主持或者參加,也可以組織英語情境模擬表演或者英語口語等比賽,請外籍教師做指導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與外籍教師的交流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語用能力。
4.利用網絡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資源,查詢和擴展相關知識點,以使上課內容更加充實。
其次,利用多媒體網絡呈現教學內容。這種結合了圖像、聲音、文字、符號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的呈現方式通過聽覺的輸入和視覺的刺激,結合學生的想象力,能使學生更易于記憶和理解教學內容。
再次,經常向學生推薦好的學習網站。一個好的英語學習網站,可以讓學生受益匪淺。因此教師應該經常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學習網站,包括學習英語語法、提高聽、說、讀、寫各項能力及語用能力等方面的網站。比如:練習聽力可以去“聽力課堂”網站,里面有原版的VOA、BBC等的新聞聽力版本,并且有正常語速和放慢語速兩個不同版本,這樣可以不同英語程度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不同的聽力版本,非常方便。而且原版的聽力內容非常有助于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
5.提高英語語用能力的考試地位
到目前為止,在高職院校中,英語語用能力的考試方式還很不健全,甚至很多的高職院校根本沒有設置對英語語用能力的考試。因此,造成很多高職生根本不把提高英語語用能力當作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而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還是來應付傳統的語法考試。因此,健全英語語用能力的考試方式,提高英語語用能力的考試地位,有助于高職生有意識、更有效的提高英語語用能力。
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聯系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提高高職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徑進行了理論闡述,當然,本研究只是嘗試性的研究,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分析層面有限,缺乏系統的實證調查等。因此,期待今后的研究在理論構建、實證調查、理論分析等諸方面能有所突破。
[1]Baehman,L. F. & A.S. Palmer.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 Oxford: OUP,1996.
[2]Canale,M. & Swain. 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 Applied Linguistics,1980.
[3]Leech,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I.London:Longman,1983.
[4]Thomas,”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1983.
[5]Widdowson,H.G, Linguis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6]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高教出版社,1997.
[7]胡超.跨文化交際實用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The analysis on cultivating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Guo Feng-hong
(Gu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510410, China)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a language is to be able to communicate smoothly and properly.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is lower relatively, and English is a poor subject for them. But they must go into society and work independently after graduation, thus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English in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b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vocational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the meaning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and the way of cultivating vocational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pragmatic competence; way of cultivating
H31
A
1000-9795(2014)04-0394-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2-16
郭奉紅(1980-),女,山東濰坊人,從事英語教學和相關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