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張燕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內容豐富、檢索便捷,網絡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大學生已經成為網絡輿情的一股重要力量,大學生通過互聯網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利益訴求,同時從網絡上接收各種信息、吸收各種思想觀念。大學生的網絡輿情,一方面可以形成大學生關注社會、參與學校和社會事務的民主氛圍,對提升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有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大學生容易被網絡上駁雜的言論誤導,主流價值觀被沖擊,非理性情緒蔓延,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甚至制造校園網絡輿情事件。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大學生網絡輿情越來越復雜,如何做好網絡輿情監控工作,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已成為高校輔導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折不扣的網絡一代,他們將網絡文化的本質,即平民社會的大眾參與,私群交往的虛擬延續,前臺表演的自我型塑,無限空間的情感抒發表現得淋漓盡致。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網絡輿情呈現出以下特點:
1.大學生上網時間較多。90后的大學生都是隨著整個互聯網發展而成長起來的,絕大多數大學生能使用多種網絡工具進行較長時間、較快頻率、較廣內容的信息交流。大學生平時大量的上網時間都浸泡在社交網站、互動社區里面,對這些網站的依賴度都非常大。根據網絡上的一個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每天看手機的次數超過一百次,走在路上看、課堂上看、課間休息看、地鐵公交車上看、晚上睡覺前看,他們能夠時時、方便、快捷地獲取各類感興趣的話題或網絡輿情,他們的關注點時時都在網上。
2.大學生主要通過社交連線接收信息、交流思想。大學生通過網絡社交平臺表達觀點,提出訴求,發泄情緒,溝通情感,接收信息。新浪網、搜狐網、人人網、QQ空間、微博、微信,包括國外的“face book”網、twitter網等網站已經占據了大學生網絡社交的半壁江山,可以說這些網絡互動社區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校外情況的最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他們接受社會主流聲音的一個重要來源。
3.大學生網絡輿情具有非真實性、盲從性、情緒性。互聯網本身具有隱蔽性,加上目前對網絡信息的傳播缺乏有效監督,導致許多網民利用虛假身份在虛擬的網絡空間自由地發表言論,發泄情緒;一些不法分子更是利用網絡資源散播虛假信息和發布謠言來混淆大學生的思想,從而使大學生在網絡輿情中出現非理性的情緒。大學生大多是熱血青年,情緒容易激動,容易產生群體事件,比如說集體抗議、示威、聲討等,影響校園和社會的穩定,且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爆發點不好掌控,任何時間、地點都可能爆發。
4.大學生網絡輿情容易受網絡意見領袖、網絡水軍以及不法分子的影響。大學生們思想較單純,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紛繁復雜的各類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一些不法分子、網絡推手等利用學生思想不成熟,追求新奇的心理,引導大學生去轉發、炒熱一些別有用心的話題。國外宗教勢力更是通過互聯網大量開辦宗教性質的網站,想通過宗教的外衣來傳播異域價值觀。而像人人網,face book及外資背景網站,會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以傳播錯誤思潮去左右大學生的思想。很多專家稱,與網絡上敵對勢力的戰爭其實就是文化的軟戰爭,是沒有硝煙的戰爭。
5.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內容復雜多元、指向分散。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大學生網絡輿情態勢越來越復雜,大學生關注的問題更實際全面;對自身的學習、前途有較高的期望;對社會熱點和敏感問題更加關注;還關注非主流的意識形態;圍觀校園的突發事件;討論教育管理工作等。很多大學生喜歡在網絡上表達自己對學校和社會的不滿或焦慮,尤其是在表達不滿的時候,他們直接將矛頭指向學校和社會的管理者,很是尖銳。
網絡媒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滲透是高校輔導員網絡輿情監控工作中的嚴峻問題。目前,高校輔導員網絡輿情監控工作還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在網絡輿情監控工作中面臨很多問題。
1.輔導員對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很多輔導員缺乏主動利用網絡對大學生網絡輿情進行引導和監控的意識,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聊天、購物、看電影、查找資料,多屬淺層單向觸網狀態,很少主動關注網絡輿情。近些年來,大學生網絡輿情事件發生頻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即在于輔導員沒有意識到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重要性,只是被動地關注網絡輿情的發展,不主動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特點、規律、內容等進行研究分析,不能充分利用網絡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更不能積極地通過網絡平臺正面引導和轉化學生的網絡輿情。
2.輔導員應用網絡技術滯后,采集能力有限,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數輔導員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素養和能力很欠缺,與網絡意見領袖相比,大多還處在“菜鳥”水平。一方面,輔導員對網絡輿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內容非常復雜多元,指向也很分散,輔導員隊伍又缺乏專門的網絡應用技術,缺乏從事網絡輿情工作的指導,所以在應對和處理學生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時行動遲緩、辦法單一。
3.輔導員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缺乏滲透力和說服力。對于大學生網絡輿情的變化發展,輔導員的管理方式略顯被動、簡單。不少輔導員存在畏難情緒,認為網絡上的信息、言論紛繁駁雜,常以限制和堵塞信息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理性、寬容、民主的對話,導致學生的某些合理訴求和情緒得不到抒發。不法分子則借助“網絡推手”“意見領袖”來發表觀點,沖擊社會主流價值觀。同時,輔導員對網絡輿情的認識滯后,不能及時、主動地與大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溝通交流,不能有效引導大學生理性地發表觀點。
4.輔導員缺少有效的思政網絡平臺來引領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思政網絡平臺的建設還較落后,基本上是單向信息傳輸,話語體系局限于傳統理論語境,缺少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因而導致學生群體對思政網絡平臺的興趣不大。缺少重訪率和粉絲量的思政網絡平臺,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導者的價值引領性。
5.輔導員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機制不健全。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專門成立了網絡管理辦公室,由一線輔導員負責網絡輿情監控工作。但由于輔導員大多未接受過網絡輿情監控的專門培訓,缺乏相應的工作素養,故在開展網絡輿情監控工作時效率不高、方法單一,應對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時多處于被動狀態。同時,沒有完備的組織領導工作架構,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缺乏歸口管理部門,存在多頭管理、分散管理、職責不明等問題。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與意見交互空前快捷,對高校輔導員來說,如何有效地對大學生的網絡輿情進行及時的監控、引導,如何克服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積極化解網絡輿情危機,對創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都有重要意義。
1.輔導員應重視網絡輿情監控工作。大學生網絡輿情是反映大學生思想動態的晴雨表,如果輔導員能正確認識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相關工作,網絡輿情就可以成為輔導員提高工作效能的減壓閥,但處理不當就可能變成校園輿情事件的導火索。所以輔導員應高度重視輿情監控工作,把此項工作當成課題來研究,這樣才能及時、穩妥、高效地處理影響校園穩定和社會穩定的各種輿情。
2.輔導員在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當下的大學生個性突出、自主意識強,熱衷于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觀點、表達訴求,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輔導員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了解學生的愿望,以誠懇的態度積極應對學生在網絡上發表的言論和訴求。同時,輔導員應用自己的學識、品德和人格去影響學生,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的網絡輿情。總之,只有在理解、尊重的基礎上積極營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輿論氛圍,才能真正促使大學生網絡輿論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
3.輔導員要善于學習,努力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和能力。面對網絡輿情的多樣性和分散性,如何有效利用網絡渠道把握大學生網絡輿情動向,有效引導和規范管理大學生網絡輿情,是推進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課題。高校輔導員需要及時了解網絡輿情動態,改變被動應對的觀念,創新應對措施,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輔導員只有具備良好的網絡媒介素養,懂得媒體運作規律,掌握輿論引導策略,才能有效利用媒體傳播正能量,切實幫助大學生全面發展,維護高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會穩定。
4.高校應建立專家庫,輔助輔導員進行決策。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內容是非常復雜多元的,沒有經過專門培訓的輔導員缺乏相應的專業素養,不能全面地應對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各種情況。高校應充分整合校園師資力量,組建一群由思想積極上進、思維活躍的專家和學者形成的專家庫,以輔助輔導員進行決策。同時也可以讓這些專家和學者充當“意見領袖”的角色,通過論壇、微信、微博等平臺引導和監測大學生的網絡輿情,從正面去引領部分學生的思想觀念。輔導員還可以培養一批思想覺悟高、品德好、語言表達能力強、文字功底好的學生干部,參與大學生的網絡輿情,適時地發表意見,引導網絡輿情。
5.輔導員應利用好的思政網絡平臺來開展網絡思政工作。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網絡平臺對大學生切身利益的關注不夠,不能解決學生群體在利益需求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歸屬問題,從而導致大學生群體對思政網絡平臺的疏離與淡漠。所以,積極探索建立一個有益于高校輔導員進行工作管理,又能滿足學生需求,便于學生學習生活娛樂,切實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服務的多功能網絡平臺才能獲得學生的青睞,能夠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政治觀。
6.積極創建和完善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機制。高校要積極應對網絡輿情的發展變化,創建和完善網絡輿情監控工作的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要設立監控和引導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管理機構,整合管理力量,形成指揮統一、協同配合的體制。同時,高校要形成以輔導員為主體的專門隊伍,互相交流學習,主動參加相關的學習培訓,具備熟練的網絡輿情工作經驗,關注大學生在網絡上呈現的思想動態,引領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主動應對源于網絡的各種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