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雯
隨著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教學工作者和學生越來越感覺到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影響到“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效果。展開和推進“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探索實踐教學的模式已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被認為是高校當前教學改革和創新的重要課題之一。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新形式,它創設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公辦院校民營運作為主要形式。近年來,高校的發展逐漸開始注重本校的特色教學,辦學呈現多元化趨勢。獨立學院應把“應用型本科”“教學型學院”作為辦學定位,因此獨立學院要同時注重學生理論基礎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獨立學院的“形勢與政策”課程必須要促進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發展,提高其政治理論水平、道德修養和思想覺悟。
“形勢與政策”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指依據“形勢與政策”理論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以其教學的內容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時代特征,把課堂教學作為基礎,在教師主導下,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學生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它是“形勢與政策”理論教學的重要形式,對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以及觀察、分析社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實施實踐教學可以充分實現理論教學的目的,讓學生了解社會,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讓教學獲得預期的效果。
“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是開展課程理論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分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認識社會的平臺。“形勢與政策”是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踐的學科,因此需要充分尊重教育規律和實踐規律,強調以正確的理論指導社會實踐。因此,我們必須全面堅持馬克思主義來正確地組織實施教育。“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實踐教學目的即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及參觀考察等活動,了解國際形勢,把握和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科學、理性地觀察,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
當前,“形勢與政策”的教育大量存在著理論灌輸式、填鴨式的機械教學,實踐能力培養較為薄弱。當代高校學生處于社會的轉型期,人生觀、價值觀處于人生的重要形成時期,欠缺社會實踐,因此情緒化和非理智因素較多,處事較為偏激,是非觀念與信息的鑒別能力較差,對形勢與政策缺乏正確的看待。他們所處的人生階段,令其在價值觀多元化的今天容易受到社會上其他思潮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強化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導向,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要求教育過程把形勢政策教育同社會及學生生活相聯系,向學生傳授切實的理論。因此,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實施理論教育,還要逐步探索并充實和完善實踐教學,以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其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和技能。
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之下,獨立學院的地位和性質導致其教學處境的尷尬。由于其辦學的獨立性,經費以自籌為主,相對于國家扶持下的其他院校,經費極其有限。另外,獨立學院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辦學理念,偏重于應用型、專業性的高等教育,對“形勢與政策”的教學不夠重視,在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背景下,其投入十分有限。再加上對形勢與政策教學投入的逐漸削減,教學活動形式化嚴重。
同其他高校一樣,獨立學院的“形勢與政策”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以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為主,導致了教學效果不理想。隨著教育部對高校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各高校“形勢與政策”的教學轉向了實踐教學。
首先,活動經費有限。思想政治教學的經費本來就比較少,在現有條件下,由于實踐教學而需要支付的實踐教師經費、交通費和宣傳費等就更無以為繼。這導致獨立學院開展的實踐教學活動越來越少,每學期至多一次,可想而知在教育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其次,師生安全問題。實踐外出離校,學生的安全管理問題比較突出,教師人員數量少,而學生較多,多數教師也無力和不愿意承擔安全的責任。再次,學生時間問題。學生在校的時間是有限的,外出參加實踐教學勢必影響到其他課程的學習,在時間上很難統籌。
針對“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創新實踐教學的模式,來改善“形勢與政策”的教學效果。主要的可行模式有以下四種: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通過關注國內外的焦點新聞,搜集資料,設計一些調查研究的選題,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地選擇這些題目。教師以選題為依據將每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依其選題形成研究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實行實踐研究,撰寫實踐方案,經過教師審定后自由實施。小組的實踐研究進行之前,教師可對實踐的方案及其實施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明確實踐資料搜集方法、實踐方式及報告撰寫要求等。這樣,教師在學生實施之前就能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學生在實踐中出現失誤和盲目的行為。
所謂校內第二課堂是指,以學校作為“形勢與政策”的第二課堂,由學校宣傳部門及獨立學院學工部等組織實施,要分工明確。宣傳部門負責每學期第二課堂的主題制定,并設計實踐教學的選題;獨立學院的學工部要依據宣傳部門的選題來實施實踐教學活動。要設計出能夠吸引學生的選題,同時要能反映社會熱點,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話題“創辦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人生理想”等,有關和諧社會話題“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具體組織實施上,學工部要組織教職工就確定的課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以樹立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個專業都需要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而這些實踐教學大多由教務處或學工部組織實施。其他實踐教學為“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可以將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同“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實施。例如在化學專業的專業課實踐教學實施中,可以適當地滲入一些環境保護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等,讓學生充分認識所學專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志愿活動是“形勢與政策”的重要的實踐教學形式。獨立學院的志愿活動大多由團委、學工部等部門實施。志愿活動以社會服務為主,要能夠體現課程的特點與要求,同時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此,既擴展了該課程的教學空間,也鍛煉了學生的專業素質。經過這樣的活動,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自身與社會的關系,以及自身對社會的作用,幫助學生盡快融入社會。比如通過殘疾人幫扶日的組織,喚起學生對社會的感恩,能夠更深入地認識社會。總之,通過校內第二課堂、專業實訓和志愿活動結合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科學地認識國家形勢和政策。
當前,社會的發展是信息技術為主要特征的。“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可以引入新媒介,創新實踐教學的新學習平臺。獨立學院的“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為了要節約教育經費,離校外出進行實踐教學的機會很少。所以,我們可以在課外引入新的媒介,來開展“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由于網絡具有開放性和及時性等特點,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對各種媒介進行教學互補,建設媒介學習平臺。獨立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內論壇、微博、校內廣播、電視臺、報告會等多種媒介,擴大實踐教學的覆蓋廣度和深度。例如,獨立學院可以建立“形勢與政策”的教育專題微博,做到普及課程的基本理論,迅速向學生宣傳黨和國家的時事新聞,引導學生展開自由評論,以達到學以致用,進一步拓寬學生學生思維。也可以通過網站,開辟專題,對學生關心的問題進行呈現,如“大學生就業”“宏觀調控下的房價”“八榮八恥”和“時事快遞”等,開展“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活動。
學生團體是學生的自治性組織,是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學習的重要載體。他們來自于學生,和學生群體有著天然的聯系,對學生的興趣更是一清二楚。同學生社團合作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實施“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的捷徑。獨立學院具備各級學生會、團委、黨支部等官方性的學生組織,還有學術類、文藝類、公益類及體育類等各種學生社團。可以通過這些組織,共同在校內進行講座、主題晚會、環保等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如“紅歌拉力賽”、建團周年活動、愛心捐贈等。
開展“形勢與政策”課程的實踐教學任重道遠,我們要在實踐中探索該課程的教學模式。獨立學院應懷有敢為人先、積極創新的態度,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形勢與政策”教育長效機制,不斷探索“形勢與政策”的實踐教學模式,將“形勢與政策”建設成為學生真正喜愛并終身受益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