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哲 姚 靜
(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24)
地方師范院校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合理性調查
魏慧哲 姚 靜
(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24)
中學實施的英語課程改革對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高等師范院校必須優化其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本文通過問卷調查,錄音訪談等方法,從英語教育專業畢業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反饋這一角度探討了師范類院校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旨在為師范類院校的課程設置與改革提供實證信息和建議。
師范院校;課程設置;課程改革;英語教師培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大社會氛圍使得社會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因此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成為各大高校改革的熱門話題。近年來全國高校英語專業開始逐步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以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使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2000年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課程體系的改革以及課程設置與建設是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培養人才要基于新世紀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實際培養目標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出發,要根據時代變化重新規劃和設計課程體系以及各科目的教學內容。”[1]
而高師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變革更是面臨巨大的壓力。首先,2001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第一次對中學英語教師素質提出了全面系統的要求,這對于目前高等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其次,近幾年我國的高等師范院校的發展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來自綜合性大學和外語專業院校英語專業的挑戰以及取消或者限制獨立師范院校、綜合性大學建立教育學院以培養專業教師的呼聲使我國曾經十分輝煌的傳統師范院校在專業設置和發展方面受到了極大的沖擊。[2](p70)要使普通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培養與新課程標準相適應的新一代教師,承擔起大學知識教育的使命,首先要根據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的特點建立一套真正適合于其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以及人才培養的模式,培養復合型人才。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和對象,因此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學生的反饋是一個重要的測評標準。基于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研究和綜述性文章不少,但是實證性的調查并不多見,本文以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1,2012,2013屆畢業生為調查對象,主要針對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調查,目的在于為高等師范院校外語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一些探索性的實證性依據。
1.調查目的:調查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以及聚焦性訪談的方法,旨在了解畢業生對河北師大外語學院的課程設置反饋以及自我評價。
2.調查對象:2013年3月至8月對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部分11、12和13屆畢業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84份。
3.調查工具:調查工具是自行設計的問卷,定稿前先與16名2013屆畢業生進行了半自由式訪談,在此基礎上初步設計了問卷并在16名畢業生中提前進行了預測并討論,修改后設定為標準問卷。畢業生交回問卷之后,研究者隨機抽取了15名學生進行了聚焦性采訪。
4.數據統計:問卷用spss16.0進行了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問卷中的一些題為多項選擇題,學生的選項不止一個,而研究者在討論數據結果時,只分析有代表性的幾個主要選項。
1.關于英語專業基本技能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問題
2000年出臺的《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將高校英語專業四年學習的課程基本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英語專業技能課、英語專業知識課以及相關專業知識課。此次研究也是在此基礎上設計問卷并進行分析的。
(1)基礎階段(大學前兩年)專業技能類課程設置合理性問題
一半多一點的學生(52.4%)認為基礎階段的英語語言知識性的課程設置偏少,而11.9%的學生甚至認為這類課程比重太少。在聚焦性訪談中,研究者發現有6名學生明確的表明對于基礎階段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不理解。2000年出臺的《高等院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規定了大學英語專業教師對于英語專業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大學前兩年)的主要授課任務是:“講授英語的相關基礎知識,對學習者進行全面、嚴格的語言基本技能方面的訓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習者對于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幫助學習者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為進入高年級階段奠定穩定扎實的基礎。”[3](p164)
而師范院校由于其培養英語教師的特點,在基本功訓練中特別強調準確性。否則必然誤人子弟。同時,對某些語言現象,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除了習慣用法,該講道理的地方還應當能講出道理來,這樣才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3](p103)河北師大外國語學院的低年級階段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嚴格參考了2000年大綱所提出的推薦課程設置,絕大部分課程是專業技能性課程,比如精讀、泛讀、語音、口語、聽力、寫作、語法等等。其中精讀作為兩年的基礎階段的主要課程,占到4個學分的比重,是低年級階段英語技能綜合運用的課程。而其他課程,如泛讀、聽力和口語等雖然學分比重相對而言要少一半,但是也是貫穿整個基礎階段。
(2)高級階段(大學三四年級)英語專業技能類課程設置合理性問題
英語專業三四年級的教學目標是:“學習者要繼續語言基本功的練習,并且還要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習者需要豐富其知識廣度,并且增加對于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進而提高其對于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增強交際能力。”[3](p164)
采訪中得知,關于高年級的語言基礎課程,學生的觀點比較不一致,較少的學生認為高年級階段不應該再有基礎類課程(2%),另一類堅持基礎課程的必要性(48.8%)。
我國高中大都采取的是應試性教育。高中學生通常面對巨大的學習壓力,而高中教師也承擔著相應的高考壓力,因此一方面,老師一般會占用盡可能多的時間為學生授課,甚至占用課間或者體育課。課堂上也是老師作為主導,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最為節省時間,而學生在課堂的主要任務則是記筆記,鮮有時間自己做主導。另一方面,課余時間也被老師留下的各種作業占滿。學生一天到晚三點一線,作業習題從早做到晚,很多甚至寫到半夜才能完成,長此以往的結果是,學生不懂得如何自主學習,任何情況下都依賴老師,老師留作業就做作業,老師不留就認為沒問題,也不需要自己主動去尋找學習任務。這樣的依賴心理延伸到了大學,學生到了大學階段,學習仍然依靠老師的督促。而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很大的一點不同在于,大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大學教師給學生留作業不會鋪天蓋地,因此學生有了大量的課余時間卻不知道該如何利用,不知道自己獨立去學習。因此才會出現以上的狀況,開設這門課的時候,相對應的知識就較為充足,而一旦課程學習結束了,對此類內容或技能的學習也就終止了,不會自己主動的去進行相關知識或技能的培養。這一問題在下個討論中也得到了印證。
(3)學習者自主學習問題
據研究者調查,河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在低年級階段聽力,泛讀等課程的老師經常要求學生聽廣播,閱覽英文網站,英文報刊。由于老師的強調,絕大多數的學生會有意識的通過這種途徑自發學習,提高自己的英語技能。但是進入高年級階段,沒有了基礎課程,由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沒了老師的敦促,大部分學習者(70.1%)都沒有繼續堅持這些途徑自主學習。
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無疑是一句空話。學習者需要在教師的正確指引下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大學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授之以漁。如果學習者只是學會了單純的知識或者技能而沒有培養自己主動尋找知識和培養相關技能,那么這種大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失敗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習者根據自己個體的特點和學習興趣主動學習的能力。
2.專業知識類課程設置合理性問題
對于這類課程的設置,絕大多數的學習者(61.9%)表示滿意。河北師范大學作為百年老校,其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的知識類課程設置相對完善,比如其由來已久的經典文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系統課程體系。在語言學大方向下細分了英語語法、英語語音學、社會語言學、英語修辭學、英語詞匯學、英語語義學、英語文體學等等。文學大方向細分為英國文學史、美國文學史、英美詩歌欣賞、英美戲劇選讀、英語短篇小說、20世紀英國文學、20世紀美國文學、英語小說名篇欣賞等。
絕大多數學生(68.7%)認為相關專業知識課程,也就是實用性課程,比如課堂教學方法、外貿、翻譯、文化方面的課程偏少。
在課程設置改革前,如同全國其他普通師范院校一樣,河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高年級課程設置還是以語言學,文學等傳統學科為主。“長期以來,我國高師院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不僅過窄,而且重復設置,‘千校一面’、‘千系一面’現象嚴重。”[4](p87)而河北師范大學近三年(11、12、13屆)的英語專業師范生畢業走向統計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的是教師行業,因此從就業導向來說,課程設置還是要突出其“師范性”,突出其有關教師教育方面的課程,加強在校學生與中小學教師的聯系,開設如何根據中小學生的特點進行對應的教學模式,學習當前比較流行的中小學教學法,學習如何解讀中小學新課標等等有關中小學教師教育的理論或者實踐課程能夠為師范英語專業學生未來就業做好準備。
2001年,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基礎教育改革正式開始,教育部出臺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這一標準明確指出:21實際的中小學英語教師一定要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一定要保持與新課程的同步發展。[5]作為課程改革的直接參與者,教師的自身專業素質決定了新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否。而高等師范院校,作為中學教師的生源,必將做出相應的改革才能培養出適應新課標的新世紀英語教師。河北師范大學像全國其他地方師范院校一樣,以往課程設置重專業性和系統性,輕師范性和針對性。課程結構以學科教育為基本框架,缺乏與基礎英語教學聯系緊密的實踐類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河北師范大學也意識到這些課程設置中不合理的因素。自2005年下半年開始,河北師大開始實行模塊選課學分制度,并逐年豐滿課程設置,突出了其“師范性”。在專業選修課中專門設置了教學這一模塊,逐步增加的課程分別是:中學英語學科教學理論,英語教學實踐與技巧,測試學,英語學習論,二語習得,現代教育技術等等。這樣課程的設置豐富很多,既有關于理論方面的課程,也有關于實踐,技能方面的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修,滿足了不同學生對理論或實踐的訴求。
同時,根據地方特色,發揮本校優勢專業,設置八大模塊相關專業課程。除了傳統的語言模塊,文學模塊和語言學模塊,教學法模塊,增加了翻譯模塊,文化模塊,經貿模塊和機器翻譯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專業以及自身的特點,選修不同模塊里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充分滿足了不同專業、不同學生興趣愛好的需求。這一模塊制度根據社會,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完善。
此外,基于對我省教師教育問題嚴重性的認識,2006年1月13日河北省教育廳向各市教育局和河北師范大學下達了《河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育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試點工作的通知》(冀教師[2006]2號),要求河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專業各學科三、四年級學生在完成了系統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后,到縣城以下初中開展頂崗實習,每年四期,每期三個月。[6](p104)頂崗實習作為一架橋梁,提供了師范專業學生把自身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英語教學的機會。讓學生提前了解教學,熟悉教學環境、強化自身教學素質、有效運用相關教學專業知識。這樣將來就業之后則會直接適應就業單位,直接參與到有效的教學活動中。這不僅是高等師范院校期望的目標,也是就業單位希望的結果。
普通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和素質直接影響到全國下一代學生的英語水平,研究者認為,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師范生培養的關鍵。在合理的課程設置下,師范院校培養的英語教育畢業生將能跟得上時代社會的發展,更能勝任新形勢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尹國杰.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知識教育課程設置論略[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10).
[3]戴煒棟.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08.
[4]劉道玉.創造思維方法大綱[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李正栓,張敬彩.教師教育新探索(對頂崗實習的理論思考與實踐綜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
Investigation of rationality of setting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Wei Hui-zhe, Yao 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24, China)
Teachers universities must rationalize their curriculums a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middle schools in China poses a great challenge to the training English Education majors receive. This articl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aims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 and suggestion for English major’s curriculum reform of Teachers univerisities nationwide by discussing students’ feedback towards their curriculums.
Teachers univeristies; curriculum; curriculum reform; English teacher training
G642.3
A
1000-9795(2014)06-0219-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5
魏慧哲(1979-),女,河北元氏人,講師,從事英語教學法方向的研究。
姚 靜(1979-),女,遼寧錦州人,講師,從事英語教學方向的研究。
該論文系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課題(134576243)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