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香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南京210038)
高等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路徑探索
張賀香
(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南京210038)
藝術教育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藝術素養。改革開放以來,普通高校藝術教育有了長足發展,但在管理體制、課程體系、評價機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課程體系、評價機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索了藝術教育改革路徑。
高等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路徑
普通高校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高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旨在普及藝術知識,提高藝術修養,陶冶性情、啟迪智慧和激發創造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當下,如何進行高等學校藝術教育改革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有人曾對江蘇省12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實效做了調查研究。其中涉及“課程目標、內容、形式與資源、教師素質、課時”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現狀的評價為中下,其中對課程教學形式與資源方面評價最低。大學生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現狀的評價明顯低于問卷設定的中等水平。” “大學生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效果”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江蘇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效果的評價明顯低于問卷設定的中等水平,說明江蘇省大學生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效果的滿意程度低。”[1]
江蘇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和教育大省,大學生對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及效果滿意度尚且如此,其它地區情況可想而知。這理應值得關注和深思,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對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就業壓力導致片面注重學生的專業學習,忽視學生的美育。藝術教育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而成為其他學科的附庸而失去其主體性,沒有屬于自己專門的發展空間,處于陪襯、從屬地位。經費投入有限,缺少藝術教育必需的場地、設備。尤其是在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由于投入不足,導致教學場所、藝術教學設備非常簡陋,制約著藝術教育的發展。
第二,藝術教育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表現在課程設置不全、內容單調、課時不足。受師資和教學條件設施的限制,課程類別少,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部分高校沒有按《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要求開設選修課,課程設置隨意性較強,“按人開課”,有什么教師開什么課,教師能教什么課就開什么課。
第三,藝術教學有待規范、形式方法有待改進。藝術教學的隨意性較大,缺少統一、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規劃、規范的教材。普通藝術教育中甚至使用專業藝術教育的教材或者教師自編的講義。缺少評價標準和考核機制,不能準確評價學生的藝術水平和能力,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上,存在重教師講授,輕學生參與;重知識技能傳授,輕鑒賞和表現能力培養;重教學結果,輕教學過程的現象。
第四,師資力量不足。教育部2006年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明確規定:“各校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人數,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0.2%,其中專職教師人數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50%。”很多高校遠遠達不到這一標準。
(一)重視藝術教育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
要提高對藝術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新觀念,與時俱進,使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教學中占有與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納入學校統一的教學管理和計劃中,形成尊重藝術教育的良好氛圍。應結合各地情況,采取多種途徑和形式,完善相關場地、設備,為高校藝術教育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設置專業管理機構,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完善的評價機制
建立專業管理機構是高校藝術教育長遠發展的重要保障。專業管理機構應當負責藝術教育的規劃、管理、督導以及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研討、交流實踐活動,使高校的藝術教育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課程是教育的心臟,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育的性質和質量。”[2]藝術教育課程,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既要遵循普遍規律,又要照顧個別差異。高校藝術教育不以培養藝術家為目標,但應尊重每位學生成為藝術家的可能性。課程設置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年級以培養興趣為主,開設欣賞和藝術實踐類課程,高年級注重藝術理論素質的培養。藝術課程設置應注重不同藝術門類、不同學科的聯系和融合。課程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構建以人為本的規范科學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創建精品課程,逐步建立完善藝術類課堂教育為主,藝術講座和藝術社團為輔的藝術教學體系,使藝術教育系統化、規范化,是高校藝術教育改革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完善考核評價方式。普通高校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從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和綜合素質為目的。專業藝術院校的衡量評價標準顯然不適合普通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普通高校藝術教育評價標準應該多元化,應重過程、輕結果。應放棄尋求唯一標準答案的不合理的考核方式,將認識美、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作為藝術教育的最高目標,采取表演展示、作品創作、撰寫論文等多元化評價機制和考核方式。
(三)充實藝術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規定“專職教師人數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50%”,沒有達到這一標準的學校應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制訂人才引進計劃和加大培養現有專職藝術教師的力度,提高他們的學歷水平。組織一支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和專家學者相結合的教師隊伍。通過各種途徑讓教師的成果得到獎勵和肯定,在評優和職稱評定方面有所傾斜,提高教師從事藝術教學的積極性。
經濟落后地區藝術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情況尤為突出,有的甚至身兼數職,影響藝術教育的專業化水平。要不斷提高經濟落后地區藝術教育的經費投入,加大對邊遠地區藝術師資的培養力度,聘請民間藝人充實教師隊伍,拓寬教師選拔途徑,創造條件,提高待遇,提供優惠政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發展藝術教育。
教師是教育的決定因素,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水平直接決定教學質量和教育目標的實現。師資培養是抓好高校藝術教育的關鍵。對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實行嚴格的資格認證制度,提高對教師學歷學位、專業技能、教學能力、藝術修養的認證要求,定期考核、優勝劣汰。建立師資嚴格的培訓與選拔制度,是提高藝術教育水平的堅強保障。推行繼續教育制度,實現教師的終身學習。
(四)改進教學方法,做好教材建設工作
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思想[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與、實踐,親身體驗藝術活動,感受藝術之美和藝術魅力,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使其獲得成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采用靈活多樣、互動性強的教學形式,積極提煉古今中外優秀藝術成果,提高學生藝術鑒賞水平。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在參與過程中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和感受,使學生從單純為修滿學分而被動選課轉變為因興趣和藝術課程本身的魅力而主動選課。
我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缺乏統一規范的教材,直接影響藝術教育質量。做好教材建設和編寫工作重要而緊迫。要改變教材編寫缺乏統一的宏觀管理和指導,使得一些教師 “單打獨斗”“孤軍奮戰”的現狀。做好教材建設要加強統一管理,制定統一標準,并給予必要的經濟支持。教材內容、涉獵范圍、難易程度、現代媒體技術的應用等都要考慮地區差異。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自幼受到良好的藝術教育,起點相對高一些,而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在教材編寫時應加以充分考慮。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選擇適合的內容,是編寫教材的基本原則。教材建設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完善的過程。
[1]易曉明, 杜麗姣.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實效及改革建議——基于江蘇省12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研究[J].美育學刊,2012,(6).
[2]連 赟.中國特殊音樂教育歷史與現狀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155.
[3]馮 淵.提高教學質量必須重視教學的三大因素[J].江蘇高教, 2013,(1).
(責任編輯朱旗)
G647
1003-8418(2014)06-0063-02
A
10.13236/j.cnki.jshe.2014.06.017
張賀香(1971—),女,黑龍江鶴崗人,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國家一級演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