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模
“電子技術”課程,是一門發(fā)展很快、應用很廣、實踐性很強的技術課程。它作為電子系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在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先修課有數(shù)學、物理和電路基礎等課程,但與先修課不太相同的是,先修課理論性較強,而“電子技術”卻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隨著高職生源的日益減少,高職學生普遍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因此學生普遍感到很茫然,感覺有些理論枯燥難懂,實踐操作又無從下手,很想學但又怕學。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自始至終地結合學科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引入項目教學法成為一種必然。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種。它是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乃至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基本要求,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xiàn)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教師的安排和講授去得到一個結果,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出結論,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果,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職業(yè)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jīng)不是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而是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
項目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教學目的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注重課堂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而項目教學法卻是以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為教學目的;其次,在師生關系方面,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學生聽從教師的指揮被動地接受和學習,而在項目教學中,教師僅僅起著指導作用,學生是主體,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主動地去學習;再次,在學習方式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不足或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補充,而在項目教學法中,整個項目的進行都是利用學生的優(yōu)點展開的。因此,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必須由外在的動力去督促學習,而在項目教學法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了極大的調動,學習效果也事半功倍。
1.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主要是采取傳統(tǒng)的理論講授與實驗驗證相結合的方法,而且教材的編寫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性、概念性和邏輯推理性,學生的學習屬于被動地接受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較少,學習起來枯燥乏味。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使很多學生失去對課程的學習興趣,更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否認在實際課程教學中都會設置相關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也因為局限性,往往很難做到真正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高職“電子技術”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模擬實際生產(chǎn)工作過程,讓學生邊學邊做,這樣能使學生較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中,更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在不知不覺中提升課程的吸引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電子技術”的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2.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職業(yè)能力。“電子技術”是高職電子類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技能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在高職“電子技術”課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具體實用的項目中去,項目的實施需要學生以小組形式共同完成。小組成員在協(xié)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同時,小組成員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既需要合理分工又需要相互協(xié)作,既需要各自探索又需要集體討論,從而使學生在組織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是以知識為本位,強調所謂的“三中心”,即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在教學方法上,通常采用“滿堂灌”,忽視了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項目教學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采用項目教學法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項目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選擇項目。確定項目任務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步驟。項目教學法的整個實施過程以及所有內容都是圍繞項目展開的。項目的選擇要以所教授的內容為依據(jù),但又要與書本知識緊密結合,不僅要與當前的生產(chǎn)實際相吻合,又要給學生留足一定的創(chuàng)新空間,這樣學生不僅能學習到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能夠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揮,最后,還一定要能切實可行,有足夠的實際條件來完成項目。項目確定下來之后,整個教學過程也就隨之確定下來。如“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設計”的項目,在學習橋式整流、濾波電路的知識的基礎上提出,由于該項目在實踐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不僅使學生對該項目產(chǎn)生興趣,還能使其及時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解決問題,
2.制訂實施計劃。學生根據(jù)所要實施的項目內容和學過的理論知識,制訂實際的項目實施計劃,自己設計項目的邏輯電路圖,并對自己設計的思想以及設計理由進行講解。教師對每位同學的電路圖以及設計思路中的合理性與漏洞進行分析,然后學生再根據(jù)教師的講解進行討論重新設計出合理的邏輯電路圖。這個過程不但可以促使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理論,還可以使學生掌握設計電路的技能。如“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設計”的項目,由于所選用的整流電路和濾波電路不同,所選用的元器件會不盡相同,所設計出來的邏輯電路圖也會不盡相同,但最終結果的參數(shù)必須相同。
3.實施項目計劃。實施項目計劃是學生通過自己所設計的合理的邏輯電路圖,選擇自己所用到的電路元器件,按照設計圖連接電路實物圖,并驗證設計是否正確合理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但可以使學生識別各種元器件,還可以使其更容易地掌握每種元器件的特點及其使用方法。此過程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善于學習,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設計過程,及時指導,為學生指點迷津。
4.檢查評價。傳統(tǒng)的課程考核以一次性的閉卷理論考核為主,項目教學法要求我們考核的內容和方式要以“能力”為中心。學生在操作的過程當中肯定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首先由學生互相評價,再由教師對每個項目設計進行評估并比較每個設計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設計所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評價過程中,使學生通過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改進和提高自己,并能通過總結所學知識來提出新問題。比如在“直流整流穩(wěn)壓電源的設計”的項目中,教師要對每一種設計方案進行評價,指出其合理性及不足之處,最終能總結出一套合理、可行、實用的設計方案。通過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用于實踐的興趣,并能鼓勵學生做好下一個設計項目。
總之,項目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當中,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靈活地應用這些知識,提高職業(y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