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婷
摘 要:通過對鋼琴演奏和鋼琴伴奏的分析、比較,找到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并對鋼琴獨奏的演奏技巧進行分析,將其運用到鋼琴伴奏中,從而進一步提高鋼琴伴奏在課堂教學中的演奏技巧。
關鍵詞:鋼琴演奏;鋼琴伴奏;心理素質
鋼琴伴奏也被稱為鋼琴藝術指導,是鋼琴藝術的一種表演形
式,近年來被運用得更加廣泛,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并且與鋼琴演奏有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藝術實踐中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
一、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的區別
鋼琴伴奏與鋼琴演奏都屬于表演專業,他們之間既相互緊密
聯系,又存在著區別。
首先,在心理上,鋼琴演奏者會單獨地面對觀眾,這對演奏者的心理上就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演奏者在心理素質和心理調控
上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的演奏者心理素質比較好,會處于一種興奮、亢奮的狀態,這種心理在演奏過程中往往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甚至會超水平發揮;而有的演奏者心理素質比較差,而且心理調控能力也不是很好,會出現緊張、消極的情緒,由于緊張過度,更有人在演奏過程中出現各種意外情況,比如,忘記樂譜、出現錯音等等,這在作品的表現方面就會有一定的影響。在這一點上,鋼琴伴奏者會比鋼琴獨奏者的情況好一些,鋼琴伴奏者并不是單獨地面對觀眾,而且在伴奏的過程中,會有樂器或者人聲與之配合,有主有次,這可以讓伴奏者在心理上有一個緩沖的過程,當自己處于次要位置的時候,可以放松心態、舒緩情緒,在主要位置的時候又可以表現自己的演奏水平,伴奏者不會長期地處于緊張的情緒當中,相對來說,這樣的配合會使音樂的整體效果比較好。
其次,在靈活性上,鋼琴演奏者會有比較大的靈活性,由于是單獨完成演奏,對于樂曲的控制完全由自身的情況來把握,獨奏者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同一首樂曲,完全可以在演奏的時候塑造出不同的風格、情感,甚至在演奏過程中突發奇想,換個方式來演奏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在這一點上,鋼琴伴奏者的靈活性則沒有這么高,甚至可以說不能有太多的靈活運用,因為鋼琴伴奏講究的是與其他樂器或者人聲的配合,追求的是團隊精神,不能過多地融入自身的靈感,一般來講,兩者在配合的時候,要按照事先的排練進行演奏,鋼琴伴奏者只可以在前奏、間奏和尾奏的部分給予新的想法或靈感,這樣,對于鋼琴伴奏者的靈活性就有了一定的限制。
二、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的技巧轉換
首先,鋼琴的演奏技巧分為很多的種類,本文簡要地分析運用在鋼琴伴奏中的演奏技巧。鋼琴演奏最基本的技巧就是手指的技巧,在伴奏中,鋼琴的音量不能過大或過小,音色要與配合者相融合,例如,在聲樂演唱過程中,演唱者的演唱處于比較柔和、緩慢的狀態,這時鋼琴伴奏要配合演唱者的演唱,音色要柔美、舒緩,手指放松,音量適中偏弱,而當演唱者處于激動或者是悲憤的情緒時,鋼琴伴奏要起到強調、引導的作用,音色要清脆,手指觸鍵的顆粒性比較明顯,音量加強,從而烘托氣氛,幫助推動演唱的情緒。
其次,鋼琴演奏的歌唱性技巧就是處理表情符號的技巧。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表情符號的處理往往被演奏者所忽視,這就是為什么有的人彈鋼琴“不好聽”的原因所在,樂譜中,“字里行間”的東西是最為珍貴的,也是樂曲靈魂的所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點在鋼琴伴奏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伴奏者有一多半的精力都應注意在表情符號上,注意強弱、快慢等等表情術語,是保證作品完整性的重要因素。
最后,鋼琴演奏的關鍵技巧就是樂感,樂感是指人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良好的樂感是彈好鋼琴的關鍵因素,在鋼琴獨奏中,演奏者要通過自身的樂感來體驗作品的情感、內涵,有的時候通過聽、模仿來與作曲家“對話”,這也是培養樂感的一種方式。樂感,體現在鋼琴伴奏中,就是人們常說的一種韻律,以聲樂演唱中的鋼琴伴奏為例,判斷鋼琴伴奏者與演唱者配合得是否默契,主要看的就是樂感,演唱者在演唱中體會到了這種韻律,并與鋼琴伴奏者達成共識,二者有了相同或類似的樂感,從而進行默契的配合。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學生演唱時,節奏、節拍并沒有問題,但是鋼琴伴奏在與之配合的時候,往往就是差了一點點的默契,這里所說的默契,就是本文中提到的樂感。
如果說鋼琴演奏是基礎,那么鋼琴伴奏就是升華,它是鋼琴發展史上的新歷程,也是人們對鋼琴的一種新的需求,我們要學會運用它,發揮其特點,為音樂、為藝術提供更加新鮮的因素。
參考文獻:
[1]李長青,張健.淺談鋼琴伴奏的藝術[J].藝術教育,2005.
[2]張桂林.鋼琴演奏與伴奏技巧[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3]錢致文.怎樣提高鋼琴伴奏的演奏水平[J].鋼琴藝術,2007(01).
[4]劉玉環.聲樂鋼琴伴奏應重視的問題[J].樂器,2006(04).
[5]鄭興三.論鋼琴演奏的思維模式[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6(0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