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輝
摘 要:教育部于2000年11月14日印發的《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已經將信息技術列入全國中小學必修課程,但是在目前的應試教育大背景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地千差萬別,所開設的信息技術課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關鍵詞:教師;學校;學生
一、存在問題
學校方面:首先,重視不夠,目前為了應試,學校最注重的還是主要學科的教學工作。例如,我校只在七、八年級開設了信息技術課,一周每班只有一節課,教學課時非常不足,制訂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都不能完成。其次,沒有統一的教材,我校教師都是自己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進行講解,致使有的同一年級所教內容也不一定相同。最后,硬件設備不完善,我校目前沒有計算機機房,因此學生根本沒有上機操作練習的機會,教師只能通過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看。
教師方面:教學方法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受硬件方面限制,只能采取教師在前面展示,學生在下面看的方式,課堂難免會枯燥無味。而且對課程不夠重視,在上課時間不進行正常的教學內容,完全忽視了課程的教學。
學生方面:學生的知識水平程度參差不齊,在以前的小學接受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或者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基礎就較好,而上述兩者都沒有的學生基礎就很薄弱,另外學生的學習目的也不夠明確,這些都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難度。
二、相應的改進方法
綜上可以看出,上述三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此要想改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就要把三者結合在一起。首先,三者都要提升對信息技術課的重視程度,其次,硬件方面學校應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但由于資金等方面的原因,這不是一個可以短期解決的問題,因此就要求我們教師因地制宜,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施,變換教學方式。例如,我在教學中會讓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到前面給同學展示他們已經會的內容,老師可以在下面給同學適當的提示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學生也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來配合老師的教學。
綜上所述,我根據教學實踐,簡單總結了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淺顯的改進方法。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道路任重而道遠,還會有更多困難和挑戰,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才會摸索出一條科學合理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之路。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