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艷
摘 要:作業是反映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了解與掌握情況的重要方式,其作為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有效反饋環節,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以基礎教育為目標的小學教育階段,如何通過對作業的有效設計,來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來實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再吸收,進而實現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筆者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在本文中對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業設計問題進行探討,以期提高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導向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243-0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業的重要性比其它學科更加重要。因為語文課程是以母語為基礎的,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內容之前,無論對知識內容是否了解,其都是有一定基礎的,這為學生在進行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認知以及判斷能力都尚未健全,這使得他們不僅在作業過程中很難做到專心、細致以及嚴謹,還對作業失去了基本的重視,這對于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的重視語文作業這一重要學習環節,教師必須要對作業進行科學的設計,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為他們創造出一個輕松、愉快的語文作業環境。
一、培養創新思維,設計想象型作業
在任何教學活動當中,創新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小學語文教學側重的是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語文素養的培養,但無論是基礎知識的培養還是語文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多設計一些想象型作業,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上,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業給與他帶來的快樂。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教育當中最具代表性的想象型作業就是“看圖作文”。因為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性尚未健全,所以具象思維才是他們理解、判斷事物的根據。通過圖畫的展現學生能夠清楚的觀察到來自于圖畫當中的意思,再配上合理的文字,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那么學生的創新思維自然就能夠得以激發,并付諸于作業當中,看圖作文就是筆者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所最常用的方法。
例: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然后寫出一篇作文。
通過對圖片的仔細觀察,學生能夠發現這是一個發生在小學生與環衛工人之間的事,通過他們的想象,他們可以寫出很多不同內容的作文。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更讓他們學習到了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以及“環保”的重要性。
二、促進能力培養,設計實踐型作業
雖然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但如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始終都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學生對于語文作業的完成情況,很大程度是根據他們的興趣來決定的,為了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多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作業積極性。在完成《一粒種子》的教學活動后,為了讓學生增加對種子發芽、成長的認識,感受栽種與觀察生命奇跡的快樂,筆者準備了各種各樣的花種,并將它們分發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回家將花種在花盆里,為花兒記錄下“成長日記”。通過實踐與觀察,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寫作水平,積累寫作素材,還能夠培養他們對植物的熱愛,學會珍惜生命,愛護花草樹木的良好人生價值觀。
三、培養團隊意識,設計合作型作業
現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來自與家長的愛與關心往往將他們塑造成了家庭的中心,這使得學生每一個人的自我意識都非常強,這對于他們的未來成長與生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因為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道路上,團隊都是最為重要的社會群體。為此,筆者常常會選擇一些具有難度的作業,來讓學生共同合作來完成:
例:世博會剛剛過去不久,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在下堂課上對世博園當中的某一個場館進行介紹給全班同學,比比看誰介紹的最準確、最全面、最詳盡!
通過合作型作業的完成,不僅學生之間的友誼加深刻,還能夠在讓他們得到良好的鍛煉,在合作當中發現同學的優點,取長補短實現同學之間的共同進步。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發現不僅團隊的力量要比自己的力量大,而且團隊的效率也要比自己的效率高得多,由此提高他們對團隊重要性的認識。
四、促進個性發展,設計自創型作業
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有自己的長相,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點以及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當中,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變得非常重要,為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掌握,在把握難度水平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作業的自我創作。筆者在每一單元教學任務完成后都會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一次自創型作業。
綜上所述,作業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當中的重要環節,其不僅能夠給予教師良好的教學反饋,還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總結與歸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的智力發展、認知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未成熟,這使得學生在作業時很難做到自覺與自控,這一樣來作業就無法完成課堂教學賦予其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必須要提高作業環節的有效性,通過精心的設計來讓學生喜歡上作業環節,進而讓學生在作業環節能夠學有所獲,為自己的語文知識能力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耘.以學生學習為導向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探討[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65-67+73.
[2] 黃耘.關注學生學習導向的語文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0,01:62-63.
[3] 羅穎.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優化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