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有欲
摘 要 通過對本校學生體質健康項目檢測后的數據顯示,學生的體質總體指標有所下降。因此,文章通過走訪調查研究,找出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樹立全新教育體系,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和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
關鍵詞 初中生;體育運動;問題分析;對策研究
一、調查中發現的問題
1.從中學生對體育運動興趣的分析
中學生對體育非常感興趣的占50%,興趣一般的占45%,不感興趣的占5%。其中男生明顯多于女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男生或女生對體育感興趣的比例都隨年級的提高而下降,但趨勢不明顯。這符合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說明中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還是很濃厚的,這對學生體育工作的開展以及新課程改革很有幫助,中學生體育運動發展前景樂觀。
2.從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分析
有61.67%的學生是為了增進健康;有為了中考升學需要的24.5%;有2%的學生是家長所迫,其中七、八年級的學生占90%;有8.5%的學生只是覺得好玩,另外,有3.3%的學生是其它的動機,在這里面有85%的人是為了增加體育知識和技能。
從結果可以看出,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非常明確,首先是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這與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思想相吻合;然后是把它作為一門特長去發展。這也是現代社會形式的需要。該動機與現實的招生制度、現代教育制度相符合。
3.中學生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分析
結果顯示,學生們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是球類,觀察表明其中足球與籃球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其次是游泳,隨著極限運動和一些新新體育運動項目的新起,武術運動也逐漸受到學生們的青睞;同學們最不喜歡的是田徑,因為它枯燥、單調、乏味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學生怕苦、怕累也是因素之一。這與初中生的心理特點相符。從結果分析看,都基本符合現代各體育項目的體育人口特點。
二、發展對策
體育運動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各個階段是互相聯系,逐漸過渡的,前一個階段的發展為后一個階段準備了條件。通過以上對本校關于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問題的調查分析,提出以下幾點調適對策。
(1)加大的宣傳體育學科知識的力度。體育教師應該利用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堂課和雨天教室室內課組織學生學習,并利用黑板報、宣傳窗每月出一期體育專刊,使體育知識人人皆知。
(2)在課堂教學中要科學合理的選擇教材,運用生動有趣和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愉悅氛圍中學習,掌握正確的動作技術。
(3)教師要要轉變觀念,打破獨統課堂的局面。以一種自主、平等、合作、互動的學習氛圍在體育課堂呈現,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成了主動學習者,讓教師與學生保持民主合作的關系。
(4)由學校牽頭,組織成立課外體育活動小組。合理安排場地、器材、項目、班級和指導師,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 鍛煉時間。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并形成傳統,成立多種體育興趣小組,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帶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
(5)學校環境差阻礙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因此,學校領導要重視體育場地的建設和維護。學校也要在現有的條件下,以改造舊設施為重點,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則指導下進行擴建和改建,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6)中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較強,但運動能力及參與意識較差。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無論為了獲得健康體質還是為了獲得健康心理,都要將體育鍛煉作為“不是別人要我練,而是為了健康自覺練”的高度自覺行動,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把體育鍛煉放在人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
三、結論與建議
中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狀況,通過調查資料顯示結果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該深化教育改革,切實實行“素質教育”,加強新課程改革力度。繼續開展“減負”工程,增加學生課后活動時間,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1)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增強教改意識,大膽實踐、創新,勇于探索。敬業愛崗、踏實工作、銳意進取、不斷創新,以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2)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健康意識,學校課程安排較多,學生課余活動時間偏少,學生意志品質較差,怕苦、怕累的思想比較嚴重。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學生意志品質與組織紀律的培養與提高。
(3)學校體育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技能,使他們逐步形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無論為了獲得健康體質還是為了獲得健康心理,都要將體育鍛煉作為高度自覺行動,牢固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把體育鍛煉放在人生發展的重要位置上。
(4)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 鍛煉時間。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并形成傳統,成立多種體育興趣小組,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帶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
(5)加強體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加大素質教育的宣傳廣度的和深度,切實使全社會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充分認識體育教學的必要性。特別是加強對家長的宣傳,爭取家長強有力的支持。
(6)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切實了解學生想干什么想學什么,靈活機動的安排教學內容,切合本校的實際,開展具有自己學校特點的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明君.陽光體育運動對學生體質發展影響的調查與分析——以綿陽市城區初中三年級學生體質狀況為例姓名[D].四川師范大學,2010.
[2]佐顏輝.體育運動對在校學生的重要意義[J].才智,2013,(18).
[3]姜紅衛.體育教師在學生主體性學習中的作用[J].中國學校體育,2006,(3).
[4]夏峰.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J].中國學校體育,20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