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濱+陳旭
摘 要 電力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線損的大小有直接聯系,因此,精細化管理線損問題除了可以解決線損問題之外,還能促進電網的運行穩定和發展,為供電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線損問題除了反映出電能質量問題,還能夠體現管理水平,文章主要對線損的精細化基礎數據系統進行分析。
關鍵詞 線損;數據;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M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3-0052-01
線損反映了電網的管理、生產等各方面的水平,對低壓臺區線損進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分析和解決線損問題,且通過負荷中斷等工具的運用時,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低壓臺區線損的情況,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1 線損精細化系統構造
在電網線損管理需求上,供電公司建立了一個管理系統,這個管理系統主要有兩個大系統,一個是生產管理系統,另一個是營銷業務系統,通過這兩個系統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綜合數據平臺集和而成了監視控制系統、數據采集、大用戶集抄、負控系統集等一些系統的數據,企業為了實現各個平臺信息的共享,綜合了過程監視系統、內容管理系統、集中資料處理系統。
低壓臺區線損計算基礎數據含有臺區售電量和供電量,數據采集下配變負荷檢測系統是提供供電量的數據,而售電量的數據則是通過人工抄表或遠程集中抄表,這些數據為低壓臺區線損計算提供了依據。
2 影響線損精細化管理平臺系統的因素
通過負荷檢測儀覆蓋的配變臺區,監測低壓臺區運行數據,根據負荷檢測儀提供的整點電量,上傳到供電公司的數據平臺上,即國家電網公司SG186系統上,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對抄表段進行編排,然后將抄表電量綜合,用來提供售電量的數據。通過線損平臺,將供電量和售電量對應起來,可以對臺區線損進行計算。
根據上面的情況,有以下幾種因素影響到了線損精細化管理系統平臺。
2.1 供電側的影響
對現場的負荷檢測儀采用的是0.5S級別的開口式傳感器,只要安裝正確,就可以進行供電量測量,對低壓配電系統引入負荷檢測儀的時間不長,設備在安裝和運營的時候沒有經驗,而根據實際操作來看,進行負荷檢測儀的安裝時,有流變反接和電壓電流相位對應錯誤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供電量的正確計量。在負荷檢測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上面,也沒有經驗,在工作當中,經常出現負荷檢測儀在進行數據傳輸途中丟失了數據,時常需要人工補救,在負荷檢測儀運行時間過長的時候,也發生了計量失效的情況,這個時候又需要人工復位,因此要檢測負荷檢測儀計量的可靠性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2.2 影響售電側的因素
對低壓用戶進行管理的時候,關聯到了兩個管理系統,一個是工程生產管理系統,另一個是SG186營銷業務應用系統,新用戶通過內容管理系統錄入的時候,要經過數據庫再進入工程生產管理系統,將導入的數據與工程生產管理系統比對,可觀察到其因為通過的流程不同,所以,用戶圖形和信息有可能無法匹配。在處理線損不合理臺區時,有可能出現兩個系統里面的資料不對應,或者不符合實際的情況。新裝用戶有可能沒有關聯到相應臺區,因此,相關臺區的售電量就會少計算;還有一種情況是用戶信息關聯到了錯誤的臺區,讓兩個臺區的線損不正常。因此,要保證線損精細化平臺使用數據的準確和真實,就必須要保證現有用戶關聯到正確的臺區。
用戶表計的實抄率對于線損精細化平臺的應用來說,有更高的要求,因為進行估計抄表或者沒有抄表時,就會導致用戶電量的數據不準確,從而對線損計算產生重大的影響。很多情況下,因為線損偏差太大,進行復查審核的時候,都發現是因為抄表工作人員工作不負責,進行了估抄。
2.3 系統配合對線損精細化管理平臺影響因素的分析
有關規定表示,低壓客戶按照容量分為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低壓小用戶是每個月內進行抄表,而低壓大用戶是月末進行抄表,然而,在線損管理系統中,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是共同存在的,兩種用戶抄表時間不同,存在著時間差。
QS表示的是臺區供電量,QC表示的是臺區售電量,低壓臺區的線損率為:q= (1)
如果低壓小用戶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時,平均用電量分別是Q'ui(i=0~m'),Q'fi(i=0~D-m');低壓大用戶工作日和休息日時,平均用電量分別是Q''UI(i=0~m''),Q''FI(i=0~D-m''),其中,D表示的意思是線損周期長度,m'和m''分別表示的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線損計算周期內工作日的天數,因此,這個臺區的總售電量就應該是:
(2)
負荷檢測儀線損計算周期采用低壓小用戶抄表周期,那么,在不考慮線路損耗等一些外界因素的情況下,此時的臺區理論線損率就是0,那么供電量就應該是:
(3)
將(2)、(3)式代入到(1)當中,可以得到臺區計算線損為:
q=
(4)
因為Q''ui>Q''Qfi,從(4)中得出,當m'和m''相差越大,那么系統計算時的誤差也就越大,因此,這種情況下不能反映臺區線損的狀況。
當m'=m''時,q=0。因此,因為抄表同時性對基礎數據平臺線損計算結果有直接影響,所以在計算的時候,要嚴格控制抄表的同時性。根據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只有同時對臺區低壓大用戶和小用戶進行抄表,才能減小線損的計算誤差。
3 對線損精細化基礎數據系統未來規劃
現在的用戶表計一部分用的是微機抄表,用這種方法抄表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對電量實際抄表的情況不能很好的控制,第二個方面是就算正常抄表也不能做到和售電量完全同步,因此,按照國家電網的發展和規劃,將采用智能標記,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上面所說的問題。它主要是通過交互的方法,讓用戶在長期或者短期的情況下改變用電的模式,對短期容量短缺和電網升級投資的減少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
就目前來說,組網方式已經實現了智能化,對變壓器分布廣的問題進行了解決,如果在技術上能夠實現負荷檢測儀和用戶智能表之間的實時通訊,那么,高級測量體系對低壓用戶的覆蓋就完全不是問題。
4 結束語
智隨著智能電表的廣泛應用,配合光線通訊和無線專網建設,供電公司將逐步實現遠程抄表。進而及時、準確無誤的獲取用戶的電量信息,提高線損計算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劉振艷.淺談農村電網線損及降損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7).
[2]李小龍,張旭輝,曾岸理,等.小電源接入配網后的線損理論計算方法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1(04).endprint
摘 要 電力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線損的大小有直接聯系,因此,精細化管理線損問題除了可以解決線損問題之外,還能促進電網的運行穩定和發展,為供電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線損問題除了反映出電能質量問題,還能夠體現管理水平,文章主要對線損的精細化基礎數據系統進行分析。
關鍵詞 線損;數據;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M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3-0052-01
線損反映了電網的管理、生產等各方面的水平,對低壓臺區線損進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分析和解決線損問題,且通過負荷中斷等工具的運用時,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低壓臺區線損的情況,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1 線損精細化系統構造
在電網線損管理需求上,供電公司建立了一個管理系統,這個管理系統主要有兩個大系統,一個是生產管理系統,另一個是營銷業務系統,通過這兩個系統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綜合數據平臺集和而成了監視控制系統、數據采集、大用戶集抄、負控系統集等一些系統的數據,企業為了實現各個平臺信息的共享,綜合了過程監視系統、內容管理系統、集中資料處理系統。
低壓臺區線損計算基礎數據含有臺區售電量和供電量,數據采集下配變負荷檢測系統是提供供電量的數據,而售電量的數據則是通過人工抄表或遠程集中抄表,這些數據為低壓臺區線損計算提供了依據。
2 影響線損精細化管理平臺系統的因素
通過負荷檢測儀覆蓋的配變臺區,監測低壓臺區運行數據,根據負荷檢測儀提供的整點電量,上傳到供電公司的數據平臺上,即國家電網公司SG186系統上,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對抄表段進行編排,然后將抄表電量綜合,用來提供售電量的數據。通過線損平臺,將供電量和售電量對應起來,可以對臺區線損進行計算。
根據上面的情況,有以下幾種因素影響到了線損精細化管理系統平臺。
2.1 供電側的影響
對現場的負荷檢測儀采用的是0.5S級別的開口式傳感器,只要安裝正確,就可以進行供電量測量,對低壓配電系統引入負荷檢測儀的時間不長,設備在安裝和運營的時候沒有經驗,而根據實際操作來看,進行負荷檢測儀的安裝時,有流變反接和電壓電流相位對應錯誤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供電量的正確計量。在負荷檢測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上面,也沒有經驗,在工作當中,經常出現負荷檢測儀在進行數據傳輸途中丟失了數據,時常需要人工補救,在負荷檢測儀運行時間過長的時候,也發生了計量失效的情況,這個時候又需要人工復位,因此要檢測負荷檢測儀計量的可靠性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2.2 影響售電側的因素
對低壓用戶進行管理的時候,關聯到了兩個管理系統,一個是工程生產管理系統,另一個是SG186營銷業務應用系統,新用戶通過內容管理系統錄入的時候,要經過數據庫再進入工程生產管理系統,將導入的數據與工程生產管理系統比對,可觀察到其因為通過的流程不同,所以,用戶圖形和信息有可能無法匹配。在處理線損不合理臺區時,有可能出現兩個系統里面的資料不對應,或者不符合實際的情況。新裝用戶有可能沒有關聯到相應臺區,因此,相關臺區的售電量就會少計算;還有一種情況是用戶信息關聯到了錯誤的臺區,讓兩個臺區的線損不正常。因此,要保證線損精細化平臺使用數據的準確和真實,就必須要保證現有用戶關聯到正確的臺區。
用戶表計的實抄率對于線損精細化平臺的應用來說,有更高的要求,因為進行估計抄表或者沒有抄表時,就會導致用戶電量的數據不準確,從而對線損計算產生重大的影響。很多情況下,因為線損偏差太大,進行復查審核的時候,都發現是因為抄表工作人員工作不負責,進行了估抄。
2.3 系統配合對線損精細化管理平臺影響因素的分析
有關規定表示,低壓客戶按照容量分為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低壓小用戶是每個月內進行抄表,而低壓大用戶是月末進行抄表,然而,在線損管理系統中,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是共同存在的,兩種用戶抄表時間不同,存在著時間差。
QS表示的是臺區供電量,QC表示的是臺區售電量,低壓臺區的線損率為:q= (1)
如果低壓小用戶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時,平均用電量分別是Q'ui(i=0~m'),Q'fi(i=0~D-m');低壓大用戶工作日和休息日時,平均用電量分別是Q''UI(i=0~m''),Q''FI(i=0~D-m''),其中,D表示的意思是線損周期長度,m'和m''分別表示的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線損計算周期內工作日的天數,因此,這個臺區的總售電量就應該是:
(2)
負荷檢測儀線損計算周期采用低壓小用戶抄表周期,那么,在不考慮線路損耗等一些外界因素的情況下,此時的臺區理論線損率就是0,那么供電量就應該是:
(3)
將(2)、(3)式代入到(1)當中,可以得到臺區計算線損為:
q=
(4)
因為Q''ui>Q''Qfi,從(4)中得出,當m'和m''相差越大,那么系統計算時的誤差也就越大,因此,這種情況下不能反映臺區線損的狀況。
當m'=m''時,q=0。因此,因為抄表同時性對基礎數據平臺線損計算結果有直接影響,所以在計算的時候,要嚴格控制抄表的同時性。根據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只有同時對臺區低壓大用戶和小用戶進行抄表,才能減小線損的計算誤差。
3 對線損精細化基礎數據系統未來規劃
現在的用戶表計一部分用的是微機抄表,用這種方法抄表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對電量實際抄表的情況不能很好的控制,第二個方面是就算正常抄表也不能做到和售電量完全同步,因此,按照國家電網的發展和規劃,將采用智能標記,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上面所說的問題。它主要是通過交互的方法,讓用戶在長期或者短期的情況下改變用電的模式,對短期容量短缺和電網升級投資的減少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
就目前來說,組網方式已經實現了智能化,對變壓器分布廣的問題進行了解決,如果在技術上能夠實現負荷檢測儀和用戶智能表之間的實時通訊,那么,高級測量體系對低壓用戶的覆蓋就完全不是問題。
4 結束語
智隨著智能電表的廣泛應用,配合光線通訊和無線專網建設,供電公司將逐步實現遠程抄表。進而及時、準確無誤的獲取用戶的電量信息,提高線損計算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劉振艷.淺談農村電網線損及降損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7).
[2]李小龍,張旭輝,曾岸理,等.小電源接入配網后的線損理論計算方法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1(04).endprint
摘 要 電力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線損的大小有直接聯系,因此,精細化管理線損問題除了可以解決線損問題之外,還能促進電網的運行穩定和發展,為供電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線損問題除了反映出電能質量問題,還能夠體現管理水平,文章主要對線損的精細化基礎數據系統進行分析。
關鍵詞 線損;數據;精細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TM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3-0052-01
線損反映了電網的管理、生產等各方面的水平,對低壓臺區線損進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分析和解決線損問題,且通過負荷中斷等工具的運用時,可以快速、準確的掌握低壓臺區線損的情況,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
1 線損精細化系統構造
在電網線損管理需求上,供電公司建立了一個管理系統,這個管理系統主要有兩個大系統,一個是生產管理系統,另一個是營銷業務系統,通過這兩個系統進行信息、資源的獲取。綜合數據平臺集和而成了監視控制系統、數據采集、大用戶集抄、負控系統集等一些系統的數據,企業為了實現各個平臺信息的共享,綜合了過程監視系統、內容管理系統、集中資料處理系統。
低壓臺區線損計算基礎數據含有臺區售電量和供電量,數據采集下配變負荷檢測系統是提供供電量的數據,而售電量的數據則是通過人工抄表或遠程集中抄表,這些數據為低壓臺區線損計算提供了依據。
2 影響線損精細化管理平臺系統的因素
通過負荷檢測儀覆蓋的配變臺區,監測低壓臺區運行數據,根據負荷檢測儀提供的整點電量,上傳到供電公司的數據平臺上,即國家電網公司SG186系統上,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對抄表段進行編排,然后將抄表電量綜合,用來提供售電量的數據。通過線損平臺,將供電量和售電量對應起來,可以對臺區線損進行計算。
根據上面的情況,有以下幾種因素影響到了線損精細化管理系統平臺。
2.1 供電側的影響
對現場的負荷檢測儀采用的是0.5S級別的開口式傳感器,只要安裝正確,就可以進行供電量測量,對低壓配電系統引入負荷檢測儀的時間不長,設備在安裝和運營的時候沒有經驗,而根據實際操作來看,進行負荷檢測儀的安裝時,有流變反接和電壓電流相位對應錯誤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供電量的正確計量。在負荷檢測儀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上面,也沒有經驗,在工作當中,經常出現負荷檢測儀在進行數據傳輸途中丟失了數據,時常需要人工補救,在負荷檢測儀運行時間過長的時候,也發生了計量失效的情況,這個時候又需要人工復位,因此要檢測負荷檢測儀計量的可靠性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2.2 影響售電側的因素
對低壓用戶進行管理的時候,關聯到了兩個管理系統,一個是工程生產管理系統,另一個是SG186營銷業務應用系統,新用戶通過內容管理系統錄入的時候,要經過數據庫再進入工程生產管理系統,將導入的數據與工程生產管理系統比對,可觀察到其因為通過的流程不同,所以,用戶圖形和信息有可能無法匹配。在處理線損不合理臺區時,有可能出現兩個系統里面的資料不對應,或者不符合實際的情況。新裝用戶有可能沒有關聯到相應臺區,因此,相關臺區的售電量就會少計算;還有一種情況是用戶信息關聯到了錯誤的臺區,讓兩個臺區的線損不正常。因此,要保證線損精細化平臺使用數據的準確和真實,就必須要保證現有用戶關聯到正確的臺區。
用戶表計的實抄率對于線損精細化平臺的應用來說,有更高的要求,因為進行估計抄表或者沒有抄表時,就會導致用戶電量的數據不準確,從而對線損計算產生重大的影響。很多情況下,因為線損偏差太大,進行復查審核的時候,都發現是因為抄表工作人員工作不負責,進行了估抄。
2.3 系統配合對線損精細化管理平臺影響因素的分析
有關規定表示,低壓客戶按照容量分為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低壓小用戶是每個月內進行抄表,而低壓大用戶是月末進行抄表,然而,在線損管理系統中,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是共同存在的,兩種用戶抄表時間不同,存在著時間差。
QS表示的是臺區供電量,QC表示的是臺區售電量,低壓臺區的線損率為:q= (1)
如果低壓小用戶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時,平均用電量分別是Q'ui(i=0~m'),Q'fi(i=0~D-m');低壓大用戶工作日和休息日時,平均用電量分別是Q''UI(i=0~m''),Q''FI(i=0~D-m''),其中,D表示的意思是線損周期長度,m'和m''分別表示的低壓小用戶和低壓大用戶線損計算周期內工作日的天數,因此,這個臺區的總售電量就應該是:
(2)
負荷檢測儀線損計算周期采用低壓小用戶抄表周期,那么,在不考慮線路損耗等一些外界因素的情況下,此時的臺區理論線損率就是0,那么供電量就應該是:
(3)
將(2)、(3)式代入到(1)當中,可以得到臺區計算線損為:
q=
(4)
因為Q''ui>Q''Qfi,從(4)中得出,當m'和m''相差越大,那么系統計算時的誤差也就越大,因此,這種情況下不能反映臺區線損的狀況。
當m'=m''時,q=0。因此,因為抄表同時性對基礎數據平臺線損計算結果有直接影響,所以在計算的時候,要嚴格控制抄表的同時性。根據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只有同時對臺區低壓大用戶和小用戶進行抄表,才能減小線損的計算誤差。
3 對線損精細化基礎數據系統未來規劃
現在的用戶表計一部分用的是微機抄表,用這種方法抄表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對電量實際抄表的情況不能很好的控制,第二個方面是就算正常抄表也不能做到和售電量完全同步,因此,按照國家電網的發展和規劃,將采用智能標記,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上面所說的問題。它主要是通過交互的方法,讓用戶在長期或者短期的情況下改變用電的模式,對短期容量短缺和電網升級投資的減少有非常大的改善作用。
就目前來說,組網方式已經實現了智能化,對變壓器分布廣的問題進行了解決,如果在技術上能夠實現負荷檢測儀和用戶智能表之間的實時通訊,那么,高級測量體系對低壓用戶的覆蓋就完全不是問題。
4 結束語
智隨著智能電表的廣泛應用,配合光線通訊和無線專網建設,供電公司將逐步實現遠程抄表。進而及時、準確無誤的獲取用戶的電量信息,提高線損計算的準確率。
參考文獻
[1]劉振艷.淺談農村電網線損及降損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7).
[2]李小龍,張旭輝,曾岸理,等.小電源接入配網后的線損理論計算方法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