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貝貝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110045)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民辦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對我國的教育尤其是民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而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民辦高校在英語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高校學生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也日趨提升。 然而,由于生源、師資、設備等各方面條件的制約,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民辦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本文擬對民辦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由于民辦高校屬于自負盈虧的辦學團體, 沒有政府財政的支撐,學校絕大部分收入來源于學生的學費,鑒于此類原因,民辦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普遍低于同類院校的錄取標準,生源質量普遍偏低,學生入學成績尤其是英語成績較差,基礎薄弱,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早已喪失信心和興趣。
由于民辦高校辦學力量等方面的原因,導致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呈現出嚴重年輕化的趨勢:30 歲左右的年輕教師占教師隊伍的的絕大多數。這些年輕教師往往缺乏實際教學經驗,缺乏相應的培訓和鍛煉,教學能力還不能很好的適應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
英語課作為基礎學科,涉及各個專業,教師普遍課時都很多,教學任務一般都在周16 學時以上,有的甚至超過周20 學時。 教學任務繁重,而且幾乎所有的民辦高校都采取坐班制度,教師除了承擔教學任務外,還大都有班主任任務及其他各方面的工作,使得英語教師花在教學上面的時間和精力很有限,幾乎沒有多余的精力去進修和研究教學法,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法,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
民辦高校多以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辦學主線,很多綜合類的民辦高校也是由高職高專院校轉化而來, 因此辦學理念還是會因循傳統。 民辦高校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大多數民辦高校不設置英語專業,英語學科只是作為基礎課程出現。 這樣必然導致學生將英語課程放在附屬位置,體會不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自主性,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 課程設置方面,相對于專業課程而言,一是,提供的教學設備設施落后,二是,沒有考慮到英語課程的特殊性,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方面的要求和其他專業一樣,只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和過級率,忽視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語言的應用性。
教師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充足的合格師資是保證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民辦高校的工作強度給英語教育與教學工作帶來的巨大壓力遠遠超出了現有教師的承受能力。廣大英語教師很少有在職進修、學歷深造的機會,更談不上定期出國提高語言能力,改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可能性。 民辦院校目前還屬于相對弱勢群體,必須加大師資培養、培訓力度,使之盡快熟悉教學的基本規律,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針對教師工作強度大的大問題,充實教師隊伍的數量是解決的關鍵,可以采取如下解決辦法:一是從應屆高校畢業生中挑選優秀者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二是從其他公辦高校聘請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教授做兼職教師,既能充實教師隊伍也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技能;三是提高民辦高校教師的福利待遇,留住優秀人才,使其能扎根民辦教育。
教師應十分注重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要用“師愛”去贏得學生的親近和信任,使師生感情雙向交流,密切師生關系,形成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為此,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民辦高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他們感覺自己與統招的本科生及高職生相比沒有優勢,沒有自信。 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多鼓勵、多肯定的正面激勵機制。 課下教師也應該與學生加強溝通,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愛,讓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的優勢,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 要多給予鼓勵和表揚,正面激勵是學生積極進取的有效動力。
同時,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學校可以在入學初對學生進行英語分層次考試,根據成績將學生分為A、B 等級,進行分層次教學。 對于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可以適當放慢教學速度,增加課時量,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著重加強對英語基礎的掌握與強化;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課本指定內容之外,強化考級能力,擴充對語言和文化相關知識面,重視整體素質的培養和提升。
建立足夠的語音實驗室及多媒體教室,為師生提供便利的英語學習條件。 充分利用多媒體,制作融知識、聲音、動畫圖片于一體的教學課件,放映兼知識、文化等在內的有利于知識增長和語言學習的碟片。這種聲、像與文字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可為學生創造身臨其境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大大增加。 調查顯示, 51%的受測者喜歡在觀看有聲音圖像的DVD 或VCD 片斷后圍繞其主題開展討論。
校園范圍內的英語環境,是指從課堂的教室到教學樓,從圖書館、商務中心到食堂、宿舍、操場。 從標牌、路標、說明、制度到海報、廣告、通知等,都體現出英語的存在。同時,在基礎設施硬件完備的情況下,還要加強內功軟件建設,即學生和教師都應該主動積極地從自身做起,營造學英語、講英語、用英語的活躍氛圍,促進英語學習的興趣。
另外,外語環境和氛圍也是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要函待解決的問題,英語氛圍靠全體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的努力共同營造。 其中,外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很有潛力的。 如能很好利用外教的資源,將使學生受益極大。
顧明遠在2002 年提出,外語教育要傳播知識,培養技能,但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富有前瞻性的思維方式,一種創新的精神,一種價值觀,給學生以人生的啟迪,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自然,正確對待社會,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自己。英語專業的教學改革是一項多元化的系統工程,需要多方位的思考和不斷探索,使得英語專業能為社會培養符合時代需要的復合型、外向型、綜合型、高素質的外語人才。 在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發展過程中,民辦高校必須著眼于學生的持續、全面、和諧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積極構建融“教育、管理、服務、發展”為一體的發展型工作模式。
[1]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Dornyei Z,CsizerK.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Language Teaching,1998(31):117-135.
[3]陳巧云.現代教育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科技,2005,(1):108-110.
[4]王攀豐.試論課程改革于教師角色轉變[J].當代教育論壇,2004,(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