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珂++馬瑛++岳瑩


摘 要:克拉瑪依市是一個高度發展的石油能源城市,克拉瑪依市在新疆乃至于西部地區都扮演著重要的戰略角色,同時克拉瑪依市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等挑戰,根據新疆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歷年來產業結構狀況,探討產業結構現狀、特點及其問題,并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現狀;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7-0055-03
一、研究區域概況
克拉瑪依市是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死斠朗切轮袊闪⒑箝_發的第一個大油田,也是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死斠朗形挥跍矢翣柵璧匚鞑窟吘墸姓爡^包括克拉瑪依區、獨山子區、烏爾禾區、白堿灘區以及小拐鄉、烏爾禾鄉。地形呈斜條狀,南北長,東西窄,全市總面積為7 735平方公里,2012年總人口約為375 789人,其中戶籍人口285 837人,暫住人口為89 952人。在戶籍人口中,少數民族72 144人,占25.2%??死斠朗惺侵袊凸I布局中一個重要的戰略城市。
二、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一)歷年來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狀況分析
克拉瑪依市,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1958—2011年以來,一直是“二三一”的產業結構,隨著時間變化各產業比重有所變化??傮w來說,根據錢納里工業化階段理論,克拉瑪依市還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
除了1990年、1991年、1995年這三年,1958—2011年之間克拉瑪依市第一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仍不足1%,說明了克拉瑪依市農業發展滯后。第二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則普遍高于78%以上,說明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化工業是克拉瑪依市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產業。第三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則一直呈波動變化,由建市初期的約4%波動上升到1998年的約21%,然后波動下降到2011年的約10%,這說明克拉瑪依市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滯后,比重較小,發展水平很低。
(二)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現狀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2012年末克拉瑪依市地區生產總值是810.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為6%。第一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為4.62億元,一產增長率為5.4%;第二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為713.07億元,二產增長率為5.4%;第三產業地區生產總值為93.01億元,三產增長率為11%。
由此可以說明,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仍然是克拉瑪依市的一大支柱產業與主要產業??死斠朗械娜萎a業發展不平衡,一、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以第二產業為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產業結構優化的觀念影響,2012年克拉瑪依市第三產業增長率達到了11%。
由圖2可以看出,2012年克拉瑪依市第一產業地區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約1%,第二產業地區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約88%,第三產業地區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約為1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88∶11。
由此可以說明,克拉瑪依市三次產業發展不平衡,產業比例失調。第二產業占絕對比重,產業單一化現象嚴重。
(三)資料來源
(1)2004—2012年克拉瑪依市統計年鑒,用于圖表中數據分析。(2)2004—2013年新疆統計年鑒,主要用于數據的校準。(3)克拉瑪依市2012年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主要用于最新數據的更新與校準。
三、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演變的特點與問題
(一)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演變的特點
1.產業比例失衡??死斠朗械貐^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發展不平衡,導致產業比例失調。2012年末,克拉瑪依市三次產業的比例分別為0.57∶88.07∶11.36,第一產業增加值4.6億元,增長5.4%;第二產業增加值713.4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92億元,增長11%。第二產業占據絕對比例,相對地,第一、第三產業發展緩慢,以第二產業為主。
2.第二產業單一化。克拉瑪依市的二產結構為工業和建筑業,而工業結構則為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污的重工業,其產值的耗能水、耗能量及排污量遠遠大于其他類型的工業,因此克拉瑪依市環境質量受到工業排放的廢水、廢渣、廢氣等固定垃圾的威脅。
3.城市各城區分布較為分散,不利于發展第三產業。烏爾禾區距市區約90公里,獨山子區距市區約150公里,整個轄區地形呈斜條狀,南北長,東西窄,西北高,東南低。從現狀城市用地來看,克拉瑪依市城區用地呈現分散性的特點,這種分散性造成了較低的城市建設水平、城郊基礎設施的不健全,城市體系無法形成。
4.產業能耗高,附加值低。加工產品中,以石油資源初級開發及其相關行業產品為主,主要以原油、大宗化工原料及大宗有機合成材料,加工工業發展落后,工業綜合發展程度較低,產業鏈開發不足。
5.生產缺乏靈活性。長期以來,由于能源產業的敏感性,一直以國家集中投資為主,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進行生產和銷售,國家企業比重較高。按隸屬關系劃分,中央、省直屬企業為主,地方工業產值較小。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人力資源管理、資源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遭到制約,產品由國家平價調撥,機構臃腫,后勤服務人員比重較大,潛在的失業現象較為嚴重。
(二)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演變的問題
綜上所述,克拉瑪依市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可能存在以下的問題:
1.產業長期依賴二產,使得城市經濟彈性和回旋能力弱。國際原油市場變幻莫測,當外部經濟發生變化時,克拉瑪依市城市經濟是否能夠承受市場沖擊。后備能源儲量下降及原油成本的不斷上升,給克拉瑪依市的經濟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
2.第三產業發展緩慢,就業崗位有限??死斠朗惺且蛔统鞘?,以石油能源及其相關產業為主體產業,而這一行業屬于資本性密集型行業,其所能創造的就業崗位有限,遠遠不及第三產業。由于重工業占據主導地位,適合于女性的就業崗位更加有限,造成了女性就業率較低,失業風險加大的就業情況。endprint
3.產業結構單一,加大城市經濟波動性。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當市場對少數主導產品需求量和儲量下降時或者供給量增加而競爭加劇時,區域經濟就會因少數主導產品銷售量下降而發展減緩,甚至造成經濟衰退,加大了城市經濟的波動性。
4.地方工業發展落后。由于主體企業占據主要地位,且多為中央及其直屬企業,與地方融合性和協調性較低,無法緩解當地就業問題和投資發展問題,客觀上造成地方工業發展較為落后??死斠朗邢扔衅髽I然后建城的特點,使得市政府著手規劃時,布局的不合理,給城市統一建設和規劃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四、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優化的制約因素與若干對策
(一)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優化的制約因素
1.成本因素。培訓成本制約:工業產業的技術專用性較強,從事跨行業工作需付出較高的培訓費用。高額的培訓成本制約了工業產業的結構調整。
生態環境成本制約: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污的石油產業受到當地資源環境制約,在西部城市尤其是新疆,脆弱的生態環境影響了石油產業的深度加工和轉化。
2.體制因素。體制因素是指經濟體制方面的制約因素。由于歷史社會的原因,克拉瑪依市政府和石油企業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克拉瑪依先有企業后有城市的發展,使得石油企業既承擔了企業的產業開發的功能,又承擔了經濟社會的建設和綜合服務功能。因此,克拉瑪依這種體制不適應現代城市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的要求。
3.區位因素??死斠朗形挥谥袊鞑窟呞?,交通不暢,遠離交通主干線,遠離商業發達地區。區位條件差,因油而建,造成城市區位主要由資源的自然分布而定。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低于生產發展。
(二)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優化的若干對策
1.轉變產業結構,石油產業向深加工型發展。石油產業在克拉瑪依市產業結構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并決定城市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在較長的時期內,克拉瑪依市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難以得到改變。因而,在今后的時期內,克拉瑪依市仍將以石油產業為依托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并促進發展其他主導產業,產業結構向高級化發展。
2.產業結構優化??死斠朗挟a業結構優化是指單純從依賴石油產業逐步發展過渡到綜合型產業的產業結構,才能走出克拉瑪依市的城市發展困局。首先,克拉瑪依市應改變單純依賴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化工業。其次,協調發展第一產業。最后,必須要將第三產業做活。
3.改變城市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分散的城市布局影響了產業結構功能的發展。因此,這就要求一方面做好城市建設規劃,整合產業和城市功能分區,另一方面加強人才引進計劃,特別是完善政策法規制度、促進相關政策為引進人才服務,尊重人才、重視人才、重視人力資源的建設,向資源環境型城市轉變的邁出關鍵一步。
4.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西部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要求產業結構應與當地環境條件相結合,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降低石油開采程度,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在產業發展中積極強調環境保護意識,盡可能地利用對環境保護有利的技術手段和工藝。
5.交流合作,促進技術進步。產業發展離不開市場的更高程度的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及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要加大對外開放的程度,更多更好地利用國外的優秀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有利資源。突破地域限制,加快克拉瑪依市經濟社會與國際先進接軌。
參考文獻:
[1] 拉瑪依市統計局.克拉瑪依市統計年鑒(2012)[K].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21-35.
[2] 克拉瑪依市政府.克拉瑪依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R].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