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林
摘 要:新課改是面向全國各地施行的,但是至今,偏遠地區還是存在一些教學問題,尤其是枧槽苗族山區的一些教學現狀仍然不容樂觀。由于師資力量比較短缺,學生家離學校比較遠等一些客觀因素導致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學生數學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新課改的這種新教育方式還是難以在這些地區具體實施。因此,以下關于枧槽苗族地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結構改革進行了一些具體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結構;改革
針對枧槽苗族山區這樣比較偏遠的地方,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更是能解決教學質量低下這一燃眉之急的最好解決方法。而且對于這些民族地區的數學質量的提升更是新課改的焦點。那么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教學效率的低下,就得從學生基礎薄弱等原因入手,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結構。大力推行更具有創新性的課堂教育結構,使學生的基礎知識打扎實的同時,更具有各方面應對社會發展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結構中的問題所在
1.教學中一些教師的教學理念不能夠及時跟隨課堂的改革,不能與時代保持同步,對于當代學生的特點,教師還是以與以往屆學生“一視同仁”的態度來進行教學。對于一些數學理論,缺乏引導學生自己去推理,不能夠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最典型的勾股定理a2+b2=c2,教師如果想讓學生能夠在做題過程中很好的應用它,教師就應該將其來源以及推導過程細致的給學生進行分析與講解。如:運用二次函數設定點坐標為(- , ),將此坐標代入頂點式或者一般式進行推導,y=ax2+bx+c,將x,y用二次函數的定點坐標代替,最終兩邊消除得出a2+b2=c2,這樣的學生對這個數學結論的應用一定會比直接給出勾股定理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這是當前初中數學中的關鍵問題所在,教師缺乏對知識點的深層次剖析。
2.課堂教學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初中數學中幾何圖形的學習也是初中數學的一個重要板塊,而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有關房屋面積以及家中某家具的具體占體面等等關于數學問題實踐應用時,學生很難將數學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也是當今數學教育中的又一大教學問題。
二、出現這些教學問題的原因分析
由于枧槽苗族山區地域比較偏遠,地方發展還不是很超前,所以師資來源還比較短缺。由于師資力量不夠,教師所授學科專業不對口,導致教師自身素質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使用不當,不僅不能使學生改正缺點,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學生也沒有動力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積極的配合。另外,學生的父母長年外出務工,學生成為留守兒童,導致家庭教育缺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因此,久而久之,就會使教學效率逐漸低下,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越來越弱。這些在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的解決,就會導致學生的素質越來越低,教學質量越來越差。
三、課改后的新課堂教學結構
那么,針對以上這些日常教學中日益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新時代中教學改革這一潮流的洗禮,新的課堂教學結構又逐步走入了全國各地,當然也包括枧槽苗族山區等比較偏遠的山區。以下就是新型課堂教學結構的歸納。
1.講解與討論互動型教學結構
雖然說教學的改革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人公,但是教師的講解是不可以完全被取代的。因為畢竟學生的一些認知能力以及知識面還是有限的,教師的講解還是不可忽視的,但是又不能繼續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因此,既要實踐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又不能完全脫離教師的講解。那么此時,只有將課堂教學結構改變為教師的講解與學生自主討論互相結合起來,構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既能保證學生正常獲取知識來源,又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時代要求。
2.分清層次,互相促進的探索討論教學結構
在枧槽苗族山區這樣的地方,“學生多,教師少”是最為明顯的特點,再加上每個班級學生的成績差別很大。因此,對于上述兩種情況,不僅僅是我們這一偏遠地區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許還有更多的地方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基礎好的越學越好,基礎差的也跟著一起蒙混過關當“南郭先生”。那么,新教學結構的引進就是要避免好學生和差學生兩極分化。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基礎之上,按照學生的基礎知識能力以及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來進行分層次形成小組,這個分層次并不是讓學習好的學生就和學習好的學生為一組,學習差的學生就和學習差的學生為一組。這樣的分組會使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挫,使學習差的學生更加沒有學習的動力。分層次教學實質上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混合起來。例如,讓一個聰明但是不愛動手練習的學生與一個勤奮但是由于學習方法不對或者學習效率不是很高的學生一起配合,這樣的相互促進勢必會使學生不同方面都有所改進,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這樣的教學結構是當今最為短缺的教學結構。
總而言之,對于枧槽這樣的苗族山區的教學更應該給予更高的關注,而且針對當今的教學形式,大膽探索各種教學方式來改變課堂教學結構并且實踐于山區的課堂教學,是最能提升當前教育質量的一種方式。同時,針對教育中的問題應該及時的改正,例如對于教師素質上有一個硬性的要求等一系列問題。總之,培養優秀的下一代是每個教師肩上最重要、最光榮的使命,而且有更難、更艱巨的教學任務還在等待著教師去發現、去實踐。教師要勇于接受新教育理念,大膽嘗試,時刻與教育的發展保持同步。
參考文獻:
[1]張艷棉.幾何畫板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設計研究[J].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2]曹勇.小軟件作用大:幾何畫板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8).
[3]龍華萍.平面直角坐標系下點運動產生的動態幾何問題[J].中學數學,2010(18).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枧槽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