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 要:一線教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正處于發展階段的初中生。課堂效率的高低對于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以及對今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深遠影響。在教學中通過課前精心備課、課堂中有效語言的輸出和合理利用合作方式,并在復習階段認真總結,教授給學生良好的復習方法,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關鍵詞:備課;語言;英語教學;合作方式
上學年,我校進行了新一輪更深層次的課程改革,這對于我校教師來說是挑戰。因此,需要我們認真對待,積極參與,獲益頗多。在這項活動中我體會最深的就是提高課堂效率所產生的巨大收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一、精心備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成績,必須要備好課。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嚴格按照要求備課標、備教材、備教參、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同時備各種考試題和輔導學生的方法。在上課之前我會精心地準備每節課。為了把知識講活,我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運用教學技巧。爭取做到每節課都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讓學生享受課堂,喜愛并期待著我的下一節課。
集體備課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成效,更能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認真落實課改要求,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在集體備課時總是能看見老師相互學習的身影。組里無論是哪位老師優異成績的取得,也都得益于大家的智慧,經驗以及無私的付出。
二、有效語言的輸出
課堂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0分鐘,教師的語言點綴著教學的全過程,成為一種感性的潛移默化的強大力量,從知識、情感、意志三方面塑造著學生,其魅力是其他輔助的手段無法比擬的,尤其是鼓勵性的語言。我非常喜歡使用鼓勵性的語言,無論學生是回答對問題還是做對一道題目,我都會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贊賞。這種語言正如精靈,它的力量真的很神奇。你會發現受鼓勵學生的臉上總是充滿自信與幸福。學生樂于去學、去做,繼而會喜歡這門課,喜歡這個老師,那么師生合作學習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記得班上有位男生,性格內斂,口語表達能力非常的差,跟他談心時他說對說英語總有一種懼怕心理,怕讀不準被老師責備,同學恥笑。面對這種情況,我一方面給他做示范,一方面緩解他的思想壓力,給他及時的鼓勵,鼓勵他利用一切機會說英語。在最終的口語考試中,他得到了滿分。
三、上好復習課
初三年級第二學期一開學,各科就陸續進入到復習階段,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高效率地完成復習任務呢?上個學期,本人在我校開了一節縣級初三英語復習研討課。下面就以這節課為例介紹我對上好復習課的看法和做法。這節課所要復習的內容是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主要談論的是過去和現在的變化。如何上好這節課呢?我想首先要了解學生,畢竟學生才是復習的主體,抓住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復習,這樣講與練才有針對性,才會使學生有收獲。通過調查,我把基礎知識翻新、引申,把知識點串起來,將題型拓展,以舊帶新,由易到難。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就利用學生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創造新穎的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和游戲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這節課上有這么一個環節。在復習完整個單元考點后,通過對比三個小鎮過去和現在的變化,運用現在完成時及相關的知識把變化表達出來。我的設計是,假如你是一名記者,在通過采訪了解情況之后,能不能用流利的語言向我們匯報一下這種變化。接下來,分組討論,各組派個代表,小組PK。學生迅速動了起來,有翻書找素材的,有寫草稿的,都忙得不亦樂乎。到了展示的時間,大家都為自己組的小記者加油助威,各位學生的表現都非常好,大家都給予熱烈的掌聲。有一位男生無論是口語表達還是語氣神態都堪稱出色。我隨即又對他進行了采訪Would you like to be a reporter?他的回答非常的堅決Sure,問及原因他聳聳肩,Because I love the job, I want to be the best reporter in the world. So I will work hard for my dream.他的豪情鼓舞了很多學生。我向全體學生問了個問題Do you want to work hard for your dream?回答當然是肯定的。OK,lets come on!
就復習課練習這一部分,我認為無論是基礎知識復習還是語法點的復習,一定要有Real time practice及時訓練,這一部分非常有必要,只講不練或者全部講完再練,不如把課堂分為很多小塊,便于復習更便于學生的消化。關于練習我不是只就題講題,而是縱觀全局,找出各知識板塊的聯系。尤其注意瞻前顧后,環環相扣,形成知識鏈,注意每個部分前后的聯系。及時進行必要的鋪墊,為后面的練習做好充分準備,而后面的復習則要扣準知識點、反復深化,使復習內容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每節課的結尾都利用思維導圖回顧這節課的知識點,做到首尾相連。
新課改勢在必行,作為一線教師,我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正處于發展階段的初中生。正所謂沒有永遠的博學,只有永遠的學習;沒有永遠的聰明,只有永遠的思考;沒有永遠的智者,只有永遠的學者。我一定會真誠面對每一位學生,不斷鉆研、探索,去發現、去耕耘、去創新。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新世紀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