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燕玲
淺議我國民辦高校的院校研究
●申燕玲
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有助于學校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推進民辦高校健康、快速的發展。文章通過分析我國民辦高校中院校研究的必要性和現狀,剖析民辦高校院校研究中存在的科學化管理缺乏、院校研究意識淡薄、研究人員短缺等諸多問題,進而提出我國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有效途徑。
民辦高校 院校研究 路徑
院校研究產生于20世紀中期的歐美國家,90年代初傳到我國。對院校研究的界定,學者們因角度不同而定義多樣。相同點是院校研究通過對高校的內部研究,為高校發展提供有益的信息咨詢,從而改善學校的管理,規劃學校的未來。就像醫生號脈看病一樣,院校研究就是要通過“號脈”找到“病因”,再給出治病的方子。美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過程中,學生人數的驟增、高校規模的擴大,使得各高校在管理和發展方面都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高等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促進了其院校研究的發展。目前,我國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階段,也面臨美國高校發展過程中曾經遇到過和未曾遇到過的很多問題。院校研究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作用也將更加顯現。
雖然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發展的階段,但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仍是稀缺資源,仍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高等教育需求無法滿足。為了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我國的民辦高校迅速發展,為一些高考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滿足了他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對來說,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資源不夠優質。如何使現有的民辦高校教育質量更高是民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國的民辦高校起步晚、發展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更需要院校研究工作的指導,需要科學的規劃和管理,需要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這樣才能少走或不走彎路,才能更好地保證學校朝著正確的方向長足發展。
我國最早在1986年陳學飛《美國教育科學研究的歷史發展與現狀》中已出現“院校研究”這一術語,但院校研究工作卻沒有被廣泛關注。直到2002年以后,我國學者對“院校研究”的認識才進入一個新的階段。①2000年3月華中科技大學成立了我國最早的院校研究機構——院校發展研究中心,他們在院校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創新性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劉獻君、趙炬明、陳敏三位教授在高校院校研究方面更是做了很多開創性的研究,他們致力于我國高校院校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在他們的研究中指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總體環境正發生著三大變化:市場化、大眾化和國際化。隨著高校辦學自主權的擴大和多元化高等教育買方市場的形成,高等學校的改革和發展迫切需要科學的院校研究作指導。當前我國的院校研究應從建立院校研究信息資料系統、針對高校管理中的實際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和培養院校研究人員等三方面著手進行更多研究。②2011年劉獻君教授發表重要文獻指出我國的院校研究已經走過了“初步形成”的十年,即將走向“規范發展”的階段。③在過去的十年里,各高校已經初步明確了在我國開展院校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和院校研究的特征、職能和內容,并對相應的研究理論、研究方法進行了探索。這些研究更多關注的是公辦高校院校研究的開展、進展及重要性問題。
目前,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則頗為鮮見。在中國知網上對“民辦高校院校研究”進行檢索,發現相關文獻非常有限。謝作栩教授在其《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一文中論述了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院校研究”作為一種獨特的研究形式,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高等教育研究”。民辦高校能否準確定位、辦出特色、取決于是否卓有成效地開展院校研究。④羅云,王萍《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思考》一文中論述了開展院校研究是民辦高校進行個性化定位、管理科學化、實現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辦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同時,闡述了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有利條件并從成立機構、培養隊伍、建立院校信息數據庫、創設環境、學習創新等五個方面著手開展民辦高校的院校研究進行了詳細的論述。⑤徐緒卿《積極開展院校研究,促進民辦高校健康發展》一文指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研究應以院校研究為重點,這是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實現民辦高校成功轉型的需要,也是民辦高校提升質量、辦出特色以及加強規范管理、實現管理科學化的需要。⑥通過以上文獻綜述可見,我國很多學者已經意識到院校研究在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在院校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且具有開創性的研究工作,發表了一批研究論文和成果。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的民辦高校也已經意識到院校研究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但真正開展院校研究工作的民辦高校卻寥寥無幾。如果說公辦高校的院校研究已經走過“初步形成”階段的話,那么民辦高校院校研究工作才剛剛進入到關注階段,連基本的起步階段都不算,且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工作會面臨更多問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將更艱難,這與民辦高校的體制、機制、管理方式等有直接關系。只有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促其進一步的發展。
1.民辦高校缺乏科學化管理。目前,家族化管理是許多民辦院校的主要管理方式。如何在家族化管理中融入現代大學管理模式,使家族化管理和現代大學制度實現有機結合?這是民辦高校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民辦高校的管理體制不健全,缺乏強有力的管理機構,缺乏政府的規劃和調控,學校的規模、數量、層次及辦學模式等方面無法統籌,因而辦學者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⑦民辦高校缺乏科學管理,使得我國民辦高校的發展長期處于無序的狀態。這使民辦高校的院校研究工作難度增大,民辦高校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原始數據、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異常困難。
2.專業人員短缺,機構不健全。我國民辦高校由于其自身的體制導致其師資隊伍不穩定,員工流動性大,要形成一支由專業人員組成的相對穩定的研究團隊則更是難上加難。院校研究的專業人員在學歷上有較高的要求,一般要具有博士學歷。同時,此類專業人員要有豐富的高校管理和研究經驗,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獨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他們的研究成果才更容易跟實際接軌,才能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的學校管理中。這樣“高學歷、高能力”的雙高人員不好招、即使能招到也很難留得住(民辦高校教師的編制問題沒有解決)。因此,目前開展院校研究的民辦高校多是外聘一些公辦院校的專家學者針對本校的某些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真正擁有自己的一支研究人員隊伍的民辦高校很少,幾乎沒有。
2009年我國高校有2305所,而我國的院校研究機構還不足1000所。⑧許多民辦高校根本就沒有專門的院校研究機構或者只是掛了一塊“牌子”而沒有實質的組織機構。當然,民辦高校院校研究機構的不健全或者缺失,跟民辦高校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員有密切關系。民辦高校院校研究的專業人員以外聘的專家學者居多,鮮有自己的專業人員和研究團隊,建立專門的院校研究機構而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這只能使研究機構形同虛設,因此,民辦高校院校研究機構在很多學校缺失。
3.辦學者對開展院校研究工作熱情不高。民辦高校的辦學者多數把精力放在學校規模的擴大、生源和教學等方面,很少真正地去潛心研究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內部問題。當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出來后,才急于應對,效果也不一定好。學校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和特點,學校培養人才的周期長,產生的社會效益短期內很難顯現,因此,辦學者更應該增強憂患意識(不僅僅是招生方面)和長遠發展的意識,對學校中存在的顯性和隱性問題都要做認真的分析和研究,把學校的近期發展目標和長遠的發展規劃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辦學者真正重視院校研究工作,才能推進此項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1.建立常態化發展的信息數據庫,提高管理的科學化。以規模擴張為先導,以外延式發展為主的民辦高校在辦學環境、發展歷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對于兄弟院校成功的辦學經驗可借鑒的方面較少,這就迫使民辦院校必須走一條管理科學化、發展特色化的道路。因此,民辦院校必須通過開展院校研究,研究本校實際問題,解決發展難題,走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學校管理和院校研究時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建立常態化發展的信息數據庫。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當務之急是要建立一個完整、準確的有關本校各方面信息的數據庫,要將數據收集作為一項常規的、系統的工作來抓,要注意及時更新各類數據,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系統性,這是民辦高校院校研究的基礎。④同時,這種信息數據庫的建立也有利于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學校作出任何的管理決定都應基于對各種研究數據分析的基礎上。
2.配備穩定的專業人員。院校研究必須遵從科學研究的一般要求和程式,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特別是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系統收集數據的基礎上,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論證。⑨因而,院校研究通常需要專業化的研究人員才能勝任。這些專業人員包括學歷、學科背景和從業經驗三方面的資質要求。從事數據收集和溝通協調的行政人員具有碩士學歷即可勝任,而核心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仍需具備博士學歷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具有豐富的高校管理經驗的專家學者負責則更為穩妥。
民辦高校自身沒有或者短缺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可以通過外聘一些有豐富高校管理經驗和研究經驗的專家和學者組成研究團隊,開展院校研究。同時,民辦高校必須注重培養自己的專業化的研究隊伍。外聘的專家學者在做院校研究的時候,僅僅針對學校面臨的某一問題做具體研究,研究的連續性不強。另外,外聘的專家學者始終是高校組織的外部人員而不能真正地身處其中,對一些問題的研究高度可以達到,而研究成果在實際的應用還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因此,民辦高校應該通過招聘一些具有良好專業教育背景的人才,使其在資深院校研究人員的“幫、帶”下,迅速成長。學校要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學習和科研機會并加強同行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幫助他們成長、成熟,使他們盡快成為學校院校研究的中堅力量。要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能夠潛心搞研究。
3.轉變辦學觀念,創出辦學特色。很多民辦高校在與公辦院校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無論從辦學積累、辦學實力和條件來說都處于劣勢,如何實現與公辦院校的錯位競爭,發展自己的特色。這是民辦高校需要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俗話說“有舍才有得”。民辦高校的辦學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更要集中力量,找準自己的發展特色,加強特色學科建設,真正做到“人有我特”。民辦高校具有較強的市場導向特征,更要以面向地方社會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作為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的指導思想,合理設置專業,規劃專業發展,整合優勢學科資源,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創建品牌專業,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高專業建設水平。
民辦高校本身先天不足、后天發展緩慢,沒有更多的外援,沒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借鑒,發展只能靠自身去探索、去奮斗。院校研究則是一種基于本校真實情境的“自我研究”、“自我診斷”,只有立足本校實際、研究本校問題,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⑩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一個個難題的攻克,學校才能朝著健康的、有特色的方向長足發展。因此,民辦高校的辦學者和管理層更要深入地認識高等教育的規律,加大院校研究的力度。
我國高等教育正處于大眾化發展階段,民辦高校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迎來其發展的高潮期。同時,處于高速發展期的民辦高校也會遇到諸多問題,怎么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將成為我國民辦高校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民辦高校只有通過院校研究來認真研究、分析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
4.豐富院校研究的功能。公辦院校研究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本校的管理和決策提供一種切實有效的途徑;二是通過實證研究,將現代管理理論特別是高等教育管理理論應用于本校實際工作,指導本校發展和改革實踐。
民辦高校不應陷于公立高校院校研究的范式之中,而要突出民辦高校院校研究的特色和優勢。(11)為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發揮院校研究的功效,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院校研究中專業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通過對學校的戰略規劃、教學科研(特色專業、精品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校企合作)、學生事務等方面做認真的調查和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形成有利于學校管理層決策的信息和建議。這樣民辦高校開展的院校研究不僅能促進學校自身的科學管理,也有利于發展自身的科學研究,實現科學管理和教育研究的雙重功能。
5.制度和組織保障。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指導學校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這是需要制度保障的。沒有制度的推進,這種富有生產力的科學成果很難演變為實際推動學校發展動力的決策。院校研究是一種以應用為目的的咨詢研究,其功能的發揮還必須建立在院校研究人員和高校管理者之間良好合作和有效溝通的基礎上。為了充分地發揮院校研究的作用,必須建立起一套能夠保證研究者與決策者之間實現直接聯系的制度,從而提高學校領導者和教職員工對數據和建議的利用率,真正做到院校研究成果“有所用”。
盡管學校領導者的個人意識可以促進學校某些工作的開展,但只有借助科學系統的組織設計,才能真正把院校研究內化到學校的管理組織結構之中,成為學校管理決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才能使院校研究真正穩定持久地履行其職能。科學規范的工作制度設計將會通過組織中正式的權利結構與規章制度來推動學校院校研究工作的開展。
2005年華中科技大學的劉獻君教授發表《大學教育研究機構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院校研究》中指出,決策者和研究者都要通過轉變觀念、認識并明確大學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創造的過程,要通過制度設計,使院校研究活動“組織化”。②可見,要充分發揮院校研究在高校中的作用,必須有制度和組織的保障。
美國院校研究的成功實踐表明,院校研究對于現代大學管理的作為,需要借助于各高校的制度設計和組織保障才能使其功能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發揮。當然美國和我國國情不同,高校發展歷史、體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我們只能從美國高校院校研究工作中吸取有益于我國高等院校發展的經驗、不斷總結適合我們自己高校發展的辦法,才能真正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
注釋:
①蔡國春.美國院校研究的性質與功能及其借鑒[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4
②劉獻君,趙炬明,陳敏.加強院校研究:高等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2):54-58
③魏念寧.中國院校研究工作有效性的分析與制度設計[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④謝作栩.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與可能性——讀朱玉同志新著《樹人為本》[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06,6(1):7-9
⑤羅云,王萍.民辦高校開展院校研究的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7(28):72-74
⑥徐緒卿.積極開展院校研究,促進民辦高校健康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7(6):53-57
⑦余鐵男.我國民辦院校發展的瓶頸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07(18):141-142
⑧曾慶吉,周浩.論民辦高校院校研究水平的提升策略[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4):23-25
⑨周川.院校研究的性質與特征[J].教育研究,2003(7):32-36
⑩曾慶吉,孫凱.民辦高校院校研究探析[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2):307-308
(11)王洪才.院校研究——轉向還是逃避[J].集美大學學報,2006.7,(4):3-8
(作者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責編:若佳)
G64
A
1004-4914(2014)03-1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