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
為了滿足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對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認識為基礎,從優秀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管理制度改革等多個方面思考并探索了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具體措施。
創新實踐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創新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是我國當前時代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學生培養中,提出了“培養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特色發展,服務航空航天民航,面向全國、面向世界”的人才培養理念,體現了堅持高層次、高素質、多樣化、創造性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
人才培養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指導下,在實踐中形成的將教學活動諸要素聯結起來的結構和實施教學的程序和方式。建國初期,為了滿足當時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國家確立了專才培養模式,這在當時人才緊缺的時代發揮了巨大作用。1983年,國教委提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培養為四化服務的人才上來,學校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指明了教育要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重要內容的思想。在21世紀的今天,隨著國家對創新人才的高度需求,各高校都在試圖突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理念,探索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王冀生教授給教育理念下了這樣的定義:“教育理念則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規律的基礎之上的。”他又補充說明:“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遠見卓識,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因此,大學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以學生前途與社會責任為重心,以一定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為基礎,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的一種具體要求。
二、創新人才個性化培養
創新人才培養除了要堅持人才培養的共性要求,如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一定的知識水平、一定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等;還要求大學確立自身的個性化人才培養要求,從而體現大學自身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
從學校辦學的角度,個性化人才培養,需要遵循“一切為了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主動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尊重學生意愿和選擇,創建多樣化的培養條件和包容性的制度環境,為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展創立濃郁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生態空間。
三、創新人才培養的具體實踐
1.優化優秀生培養機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采用分級教學、建立長空學院等多種模式不斷地開展優秀生培養。為了進一步提高優秀生培養的質量,學校提出了多種優化途徑。在培優班建設方面,更加強調了特色培養,探索并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培優班,構建了拔尖創新人才個性化培養體系。繼續推進教學名師授課計劃,重點推進研究性教學改革,增設新生研討課、學科研討課、研究方法論課程,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加強導師制建設,更好發揮導師在指導學生專業學習、學術研究方面的作用。
2.建立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
確立實踐教學在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系統、多元、規范、開放”的要求,整體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在專業總學時中的比重,加強實驗教學方法改革,提高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面向一、二年級學生開設演示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課程,開發創新性實驗。
新生研討課是由各學科領域的教授結合科學研究的前沿、熱點問題,面對低年級學生開設的課程,通過學生在研究討論、進行知識建構和價值認同、體驗科學研究方法、提升自身能力的一種自主學習過程,強調師生互動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演示實驗課程旨在促使新生了解、體驗科學實驗現象與過程,涉及多個學科,以實驗教學中心為依托,遴選出若干典型演示實驗。在新生中開展演示實驗課有助于構建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思維能力有積極作用,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作用。
3.創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首先,要實施創新學分制,加強個性化培養機制的建設,壓縮必修課程,增加選修課程,在選課程、選教師等方面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間,為學生建立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條件。其次,大膽進行考試制度改革,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和要求鼓勵和允許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如開卷、半開卷、討論口試、大作業或大論文等,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再次,加強本科生導師制度的管理,通過導師制使學生在課程學習、課外學術活動、畢業設計等環節中實施個性化培養。
加大對本科生創新教育的投入力度,學校和學院均可設立創新教育專項經費。向本科生全面開放各級各類創新實踐教育平臺,將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放在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上。
建立創新教育激勵機制,在教師中開展創新教學觀摩競賽類活動,將教師開展創新教育活動的情況納入工作考核范圍。探索學校教學科研獎勵政策,對積極參與創新實踐活動和取得突出成果的學生和指導教師給予資助和獎勵。
四、實踐中面臨的挑戰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教師形成創新型教育理念,摒棄傳統、落后的教育行為,建立個性化全面發展教育觀,破除靜止的知識觀,樹立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學生觀,樹立重視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質量觀。
長期以來,大學教育主要還是延續了一種“應試教育”的模式,以講授、灌輸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以理論考試為主要的考核手段,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和個性發展的多樣性。要改變這一現狀,一方面,需要教師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課堂教學不應該簡單地照本宣科,應當多花心思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和實際運用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大膽地改變傳統的學習質量評價方法,傳統的質量好壞往往由考試分數的高低來評價,這樣做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強烈的敵對情緒,壓抑了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
2.學生對學習的認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本科生選課方面,均采取學生自主網上選課的方式,從學生的選課和退課情況來看,學生在選課時往往主要考慮是否剛好湊夠畢業所要求的學分或課程的難易程度和通過率,并不關心自己對什么課程感興趣或自己希望深入了解什么方向的專業課程。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學生對學習普遍缺乏自主能力,以修夠學分和提高績點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殊不知在今后進入工作或社會時績點的高低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要解決這類問題,一方面,學校可以給學生配備導師,由導師帶領學生多了解課程學習以外的科研領域和實際應用領域,多參加課外科技活動;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開設一些關于就業指導、職業規劃類的課程和講座,加大力度實施校企合作計劃,加大大學生科創項目投入力度,讓學生多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劉智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和實施要點[J].中國大學教學,2011,(1):13.
[2]王冀生.現代大學的教育理念[J].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9,(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