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祥國
任務驅動法在高職院校《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中應用的探究
●肖祥國
《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專業性比較強,理論性比較強,很多教師為此頭痛不已,高職院校教師尤甚,而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文章從任務驅動法在高職院校《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中應用的必要性、步驟以及注意事項進行分析,以便為上高職院校《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的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任務驅動法 高職院校 績效與薪酬管理
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運用一般不如本科院校的學生。有些高職院校開設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根據筆者了解,高職院校的《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還是趨向于理論化,所以學生學習比較枯燥,教學效果不理想。而任務驅動法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任務驅動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把任務驅動法應用到《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中去,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任務驅動法應用的步驟可以分成以下幾個環節:獲得資訊—任務導入—計劃決策—組織實施—檢查—教師評估。
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先提供相應的知識和情景。需要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習更加直觀和形象化。生動直觀的形象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所學的新知識,發展能力。比如說《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薪酬方案設計,教師可以提供薪酬方案包括的內容,薪酬方案設計的流程,并提供一家企業的資料給學生等。接著,教師要布置有關任務。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面臨一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譬如說,為某公司設計薪酬方案。教師提供給學生詳細的企業背景資料,要求學生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去設計符合企業的薪酬方案。問題(任務)的解決有可能使學生更主動、更廣泛地激活原有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并解決當前問題,問題的解決為新舊知識的銜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通過問題的解決來建構知識,正是探索性學習的主要特征。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后,就可以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著手完全相關任務。學生在完全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并予以指導。然后,學生完全任務后,可以拿出與大家進行分享。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
下面筆者以“薪酬方案設計”為例來簡單說明任務驅動法在高職院校《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中應用步驟。
?
通過這種形式,學生可以做到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如需要搜集哪一類資料。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料等,強調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和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解決方案。
第一,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要提供實際可用的背景資料和相關知識,因為這是為第二個環節打基礎。所以教師要真正懂得相關任務是如何操作的,如何完成的。譬如說,教師要同學們為一家企業設計薪酬方案,那么教師要清楚薪酬方案設計的一般步驟。薪酬方案設計,第一個環節就是要了解企業的發展戰略,要明確企業的人力資源戰略。如果教師只是提供了企業的組織構架,讓同學們首先去梳理企業的組織結構,明確企業的職位職責,撰寫企業員工的職務說明書,那么這樣的薪酬方案本身就不合理,因為組織崗位職責確定的前提是部門組織結構的確定,而部門組織結構的確定是有公司的戰略確定的,組織結構是為企業戰略服務的。《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的專業性比較強,要上好這門課,確實不易。所以,很多教師都是以書本上的理論講授為主。這樣的效果不理想,要改變這個狀況,就必須做到“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要做到“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就必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能夠做到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必須在課前認真做好準備。
第二,問題難易程度要適當。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自學的能力,一般而言是不如本科院校學生的,而且《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專業化程度比較高,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的基礎,任務設計要有易到難。否則,反而起相反作用,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譬如,績效考核體系的設計,首先是企業的愿景和戰略的確定。但是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不能讓他們去為企業確定發展愿景和總體戰略以及職能戰略。因為戰略的制定需求用到很多綜合性的知識,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需要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概況和抽象,如行業競爭力的分析,五力模型的運用,很多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都應用不好,更何況學生。所以,教師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家企業的發展愿景和戰略是什么,不要讓學生去提煉企業的發展愿景和戰略。再比如,職務說明書的撰寫,教師也不能讓學生把每個部門的職務說明書寫出來,有些崗位學生是很不容易理解,教師就應該有選擇性地給學生布置任務。
第三,教師不斷檢查學生任務完成情況并予以啟發。任務驅動法的理念很好,但是很多教師應用不成功。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真正落實檢查學生對任務完成的過程,只是布置任務和檢查結果。任務驅動法的學生任務完成過程檢查是非常重要的。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的自我學習效能感比較低,學習自信心比較低,碰到困難,容易退縮。如果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教師的鼓勵和指點,他們就很容易去應付老師布置的任務。由于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對專業的專研精神不夠,對知識的理解缺乏深入的精神,對任務的完成就流于形式。
總而言之,任務驅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高職院校的教師在上《績效與薪酬管理》課程時,把任務驅動法應用到教學中去,能夠真正落實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效果一定很好。
[1] 張麗霞.《商品推銷》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6(4)
[2] 趙亞平.任務驅動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9 (8)
[3] 段利云.“任務驅動法”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9(30)
[4] 郭又榮.淺析互動式教學方法在商務溝通教學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
(作者單位: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責編:若佳)
G642.0
A
1004-4914(2014)03-2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