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娜
摘 要:本文先闡述了三本教育與其他一本、二本、高職類教育的區別和三本院校自身的優勢,并分析了三本教育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提高三本教育的一些建議,對完善和提高三本教育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三本教育;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
一、高考錄取
大學的一本, 二本, 三本、專科是指高考錄取批次。一本是指第一批次錄取的本科大學,大多數是全國重點大學有很多是
211、985等院校;二本是指第二批次錄取的本科大學,大多數是一般的綜合性大學;三本是指第三批次錄取的本科大學,大多數是一些大學自主自辦的二級學院或者獨立學院等;專科,大多數是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普通高等專科學校。
二、政策的區別
三本院校的招生是通過學院辦學所在的省市,根據參加全國高考統一招生的招生計劃的基礎上,實施降低分數的方式進行的。三本院校的畢業生將獲國家承認的學歷證書。與學校本部畢業證書不同的是,其畢業證書上加蓋的是某某大學某某學院印章。三本學生學費偏高,目前師范大學三本學生的學費為每學年12000元,二本學生一般為3500元。三本學生可以同樣享受所在高校的圖書資料等其它一切校內資源。
三、與傳統的本專科院校的優勢
第一,辦學性質。普通的三本院校與傳統的本科院校所培養學生的目標略有不同。三本院校,既注重于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培養面向科研崗位和基層職業崗位的科研型、實用型、技術型的全能型人才。第二,社會的認可。專科院校的學生比較適合于那些需要專業人才的企業或者單位。普通三本院校的學生則二者同時兼備,在注重理論的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三,發展空間。普通三本學生與傳統的本科院校的一本二本學生相比,在知識理論方面并不落后于,在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方面更勝一籌。
現在我們再來談一下三本教育的人才培養問題。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三本學院生源存在 “三多一低” 現象。在這些學生中有的是高考發揮失常的;有的是對自己要求不嚴,形成了散漫、懶惰、任性的壞習慣的;有的則是在父母壓力下很不情愿地進入三本院校學習的。他們來上三本難免有一種失落,在思想上有一種自卑感,雖然他們中的許多人也很愿意學習,但是學生入學成績低、基礎差,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一種無奈,造成課堂講授內容不能及時消化,致使學生考試成績不及格多,獲取畢業證、學位證困難,導致家長和社會對三本學校也有看法:認為三本學校培養的學生質量差、在社會上沒有用。這樣下去,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培養,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將三本院校人才培養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對其進行理論研究,制訂相應的教學措施,從多方位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調動這些學生自身潛力,激發其努力學習的自覺性,把握住學生的新情況、新特點,對學生開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第二,培養計劃修訂的必要性。一些用人單位對三本學院畢業生采取歧視政策。究其原因,主要問題在于學校是否對學生進行了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加工、培養,而這個問題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培養計劃的修訂。三本專業是應社會需求而設立的,但人才培養又具有滯后性。當社會對某種人才需求增加時,三本學院就會設置并招收此類專業,但是這些學生在四年學完后是否還是社會需求的人才就與當時的情況以及人才培養的質量有關。三本院校在制訂培養計劃時由于比較倉促,一些專業將二本的培養計劃直接用于三本人才的培養, 顯然生源質量不同,接受同樣的知識能力也會不一樣。
第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三本院校是在原有學校本科專業的基礎上創辦的,許多代課教師具有碩士或以上學位,由于三本專業的招生規模增大,各個高校新進教師較多,許多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就走上講臺,對教學不是很熟悉。有些教師講授知識的方法簡單、手段單一,不能很好利用多媒體和板書去完成教學內容,在學生的作業和課后的輔導方面工作不能做到位。作為教師,應該因材施教,不能在接受能力上將他們一視同仁,應該有區別;同時還必須經常講授質量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要與學生探討教學內容和方式,尋求一種他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完成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靈活采用多種方式,如教學理論培訓、教學方法交流等。
第四,改善配套教學設施。三本院校招生規模增很快,教學配套設施也會影響到人才的培養。學生的住宿條件、就餐環境、運動健身設施、實驗實踐條件、教室環境、圖書資源等,都是完成學習必不可少、 至關重要的因素。
因此,提高“三本”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必須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明確的教學定位,符合“三本”學生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切實有效的實施思路、切實管用的學校內部教學質量監督保障體系,才能培養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適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謝作栩.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2] 楊清軒.“三本”院校人文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