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野烽
由于各地教學資源的不均衡和各科目重視程度的不平等,我們的美術教學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地域差異,教學新時空給了我們教師把握教育動態、了解教學先進理念、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素養的嶄新平臺,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最新最先進的教學信息。
前些日子,我登錄教學新時空觀看了名師課堂的兩節美術課,一下子被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觀摩的兩節課分別為:蘇州蘇苑中學的張云芳老師《與梵高的心靈對話》;南京瑯琊路小學黃黎敏老師的《月亮 你好嗎》。通過觀摩,我總結了如下幾個感悟。
一、課的設計——定向思維與發散思維
通常美術課的設計是先預設好教學目標,然后通過上課達到這個教學目標就算完事,但聽了兩位教師的課以后才知道,一堂課并不是完成一個教學目標這么簡單,而是通過事先設定的教學目標并通過上課衍生出更多意料之外的目標,然后讓學生的思維拓展到課外去,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素養。這才是我們要的美術課堂!課的設計變為了:預設目標——衍生目標——拓展目標。《與梵高的心靈對話》是高中鑒賞課,在欣賞完課后,張云芳老師談了對課堂設計的想法。她是以梵高向日葵和自畫像來作為范例進行教學。以觀察身邊的同學和觀察畫家為切入口,以課堂中有效的留白,為思維形成一個空間。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平時的教學,有沒有“設計”?有沒有有效“設計”?最后她還談到了教師要帶學生走出課堂,延伸課堂。比如創造性地臨摹梵高的作品等,能讓學生思維走得更遠。我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讓學生思維走得更遠,也就是發散思維吧!
二、課的對比——高中抑或小學
名師課堂正如其名,讓我真正見識了名師的風采,把課上得這么好,真是不容易。高中欣賞課和小學繪本教學課是兩節課型完全不同的課,但兩節課讓人聽起來都是那么的舒服,正如主持人徐淳對張云芳老師的評價:“授課的藝術——藝術的享受,課堂教學能讓人覺得舒服,這是一個高度?!?/p>
語言的魅力:兩位教師上課時的語音、語調、語速等都讓人感覺很舒服,像是講故事娓娓道來。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的。
思路的清晰:無論是欣賞課還是繪畫課,每一環節都條理清楚、步步緊扣,自然而然地把整個過程梳理過去,不留一絲痕跡。
目標的達成:預設目標衍生出更多目標,讓學生思維放寬,眼光放遠,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授之以漁”。
課堂信息量大:如何讓我們的美術課堂承載更多更好的知識,讓學生學起來不累,讓知識在不知不覺中灌輸給學生,這也是我們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
三、課的評價——亮點中的亮點
(1)評價不是隨便說說的。(此處評價為專家對課的評價)我認真聆聽了專家對兩節課的評價,并作了記錄。我非常佩服傅幼康、徐淳、奚傳績等專家和老師對授課教師的評價,他們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
(2)評價是建立在自身扎實的專業基礎之上的。奚傳績對張云芳老師課的內容的評價充分反映了他對本課所提到人物、作品等的熟悉程度,挖掘的深度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的。因此,也給我們教師一個警醒:課余時間只有多閱讀,才能提高我們的專業素質,才能提升我們的專業素養,才能上出更好的課,才能對別的教師的課有更合理的評價。
(3)評價具有方向性。專家對課的評價是具有一定方向性的,他們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做到怎么樣的規范才是比較合理的,因此,他們的評價很有針對性。
①強調教師的導向作用。如傅幼康提到黃老師的課中要注意板書規范性,書寫格式一定要從左到右,讓學生關注規范性。這讓我們了解了上課的嚴謹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給孩子們起榜樣作用的,平時在生活中我們看似平凡普通的細節在課堂上卻不能馬虎,不能因為我們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而誤導了學生。
②強調課的三維目標,突出重點。奚傳績講到欣賞課的任務:了解美術的藝術語言,強調作品觀察入手,抓住線條、色彩、筆觸三方面。如果光強調學生自主發表看法,看起來很活躍,其實過分強調想象化是不行的,要深入觀察。在40分鐘內把梵高講透很難,照顧的面很多,所以本課重點不是很突出,因為時間問題而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讓學生了解梵高的生平或者說沒有強調梵高的生平。對于奚傳績的建議,張老師提出課后還要反復去磨課,力爭把本課上得更好。
③評價的多角度性。奚佳績在評價張云芳老師課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也給觀眾們上了一堂課,他花了較多的時間把梵高講得很透,并從作品和人物關系角度進行點評的;徐淳是從經典作品選擇的角度來點評的;薛金緯是從課的新意角度來點評的;傅幼康是從《課程標準》的角度來點評的。在課的評價方面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
四、課的展望——《新課程標準》的實施
從傅幼康對兩位教師的課的點評上來看,他非常滿意兩位教師無論從課題的選擇還是經典作品的選擇等,都符合《新課程標準》。
(1)拓展學生審美視野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標準。在初中教材中專門有人物欣賞課,有梵高的畫,張老師是把這個內容作為校本教材來用。從繪畫、雕塑等來看都有很多典型作品,經典作品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2)資源整合突出了課程的愉悅性。兩位教師的課有一個共同點非常值得我們教師學習,就是課程資源的整合,它能給我們的美術課帶來愉悅,孩子們能在這樣的課堂上享受快樂。
例如黃老師的課:傅幼康說這是示范性的課,這節課突出了月亮的主題,月亮是孩子喜歡的內容和資源,是拓展和延伸的課題。通過神話傳說、繪本的創作等,明確教學目標和方法,享受創造的快樂。
以上是我對教學新時空名師課堂兩節課的感悟。作為一線美術教師,我們在的工作中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擾和挑戰,名師課堂給我們的啟示并不僅僅是學習,更多的是感悟,是指引我們對學習對生活對工作的一種積極態度。
(江蘇省啟東市百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