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成人的國際漢語教學中,零起點教材的編排設計直接影響著學習者漢語學習的整體水平和教師教學的整體效果。本文以兩本英國漢語教學常用的零起點教材為例,結合筆者在當地漢語教學的實踐經驗,從教學的角度對其進行了比較分析,并為國際漢語教師的教材選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國際漢語 成人教育 初級教材 英國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10-02
零起點教材在整個國際漢語教學系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入門學習的直接依據。而在非漢語環境下,成人學習者迥異的學習目的、復雜的學習背景以及希望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愿望使得零起點教材的受眾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不小的挑戰。在英國,各大學和私立成人語言學校普遍在其零起點漢語課程中選擇麥克米倫公司和外研社于2010年合作出版的 《走遍中國1》 (下文簡稱《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 《體驗漢語:生活篇》 (下文簡稱《體》)作為主干教材。這兩本漢語零起點教材都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媒介,以任務型教學法為編寫理論基礎的,并且具有大量豐富且形式多樣的語料支撐 (例如CD 和網絡資源)。它們的廣泛使用表明其在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了較多積極的作用。筆者就以這兩本教材為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教學使用的角度對其課文編排、詞匯呈現和語法解釋三個方面進行了比較分析,希望可以給同行們在教材選擇上提供一些參考。
一、課文編排
從課文編排的順序而言,兩本教材在單元構架上都分為12個場景,但是從筆者零起點班級成人學習者的學習經歷來看,《走》的12個話題編排順序似乎更符合他們的學習興趣走向(見表1)。不少學習者反映他們更傾向于首先學會簡單的與個人信息相關的表達,然后再進行其它日常生活場景的練習。《走》的第一至五單元正好滿足了這樣的需要,讓學習者學習介紹或詢問姓名、國籍、年齡、職業以及聯系方式的詞匯和句式,因而在零起點前8-10個小時的教學過程中效果十分明顯。80%的學生通過這五個單元的學習,可以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填寫個人信息表格,并能對這些信息進行提問,他們對中文的興趣和學習的自信因此大大提升,幾乎都愿意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相比之下, 《體》 有些場景似乎出現過早,讓學習者感到不適應。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反映詢問“時間”和“價錢”的話題(第二、三單元)緊接在“問候”(第一單元)之后給他們造成了學習上的困擾。雖然這兩個單元以數字為已知語言點連接時間和價錢表達法,但這兩個單元除了目的表達法之外,還涉及單位,服裝、顏色以及基本疑問句結構等“額外內容”。 雖然這樣保證了交際場景的完整性,但對于剛學完基本問候語的學習者而言,所掌握的語法和詞匯遠遠不能夠完成這些場景,很多只能靠死記硬背,學習勁頭大大下降。
二、詞匯呈現
從詞匯呈現來看,兩本教材所提供的詞匯都是圍繞著單元話題的,且在每一個單元中通過穿插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在每個單元的最后,兩本教材都有一個“詞語表”列出整個單元的詞匯,中英文翻譯準確易懂。 然而,根據筆者的教學觀察,《體》 的詞匯量和呈現方式似乎比《走》 更易于零起點的基礎漢語教學。《體》 每單元的詞匯量在15個左右,即使在詞匯最多的第五單元和第八單元,每單元詞匯總量也未能上30個,對于學習時間不多的成人學習者來說掌握較為容易。此外,這些詞匯在詞匯表中還以“主題”或“詞性”分類的形式出現,便于學習者記憶。筆者按照一單元4個小時的量進行教學,加上課后復習,學習者基本可以消化這些詞匯。相比之下, 《走》 的前五個單元生詞數量就非常多了,每個單元都在30個左右,從第六單元開始,課文生詞量陡增,平均48-50個,即使數量在30個左右,詞匯的漢字書寫也必定較為復雜。當然,課文內容也就相對復雜很多,且“詞匯表”中的詞匯并未按一定歸類標準歸類,無疑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學習者的學習量,尤其是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教師和學習者都會有較大的壓力。雖然這些可以看作是對學習者漢語學習的挑戰,但是就筆者的教學經驗而言,他們常常會被 《走》 較大的單詞量給嚇倒,產生畏難情緒。尤其是一周學時只有兩小時的學習者,一旦學到第六單元,便出現較多的曠課狀況,使筆者不得不放慢教學進程。然而在用《體》 進行教學時則沒有這樣的問題出現。
三、語法解釋
從語法解釋來看,兩本教材的語法點都不算復雜,難度很適合初學者。但是《走》的“發現式語法教學”可以說是基礎漢語教學的亮點,與歐洲語言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要求相一致,體現了語言教學的國際化。它先給出一些典型例句,讓學習者根據例句,自己去發現關于所提供語法點的基本規律,之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驗證自己所發現的語法規則。 另外,書后的“語法參考”部分對每一個語法點進行了詳盡的英文解釋,這讓英語國家的初學者能夠很快理解漢語的語法。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語法教學,筆者的學生幾乎沒有抱怨漢語語法結構難懂的,相反,還常說漢語的句法簡單。相比之下,《體》的語法講解仍以傳統的PPP模式(Present Practice Produce)為基本理念。即便如此,語法條目在課文中卻僅以“注釋”的形式出現,讓語法點在直觀上被大大“弱化”了。語法練習也設計得比較單一,以改寫句子為主,不容易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在本書“語法參考”部分所有的語法點全用目的語解釋,這常常讓英語國家的初學者不知所云,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筆者在自己的教學中也發現,如果用《體》 進行語法教學,學習者的問題可以說是接踵而至,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去解釋,而學習者對漢語語法的掌握程度卻仍然不容樂觀。
四、總結與建議
綜上所述,從課文編排、詞匯呈現和語法解釋三個方面來看,這兩本成人零起點基礎漢語教材各有其優缺點。于是,根據教學對象的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供國際漢語教師同行們參考:
如果教學對象是一周學時超過4小時,且有很強漢語學習動機的成人學習者,使用《走》 一類的教材作為綜合科教學是十分理想的。其無論從話題編排和語法解釋上都能讓學習者很快上路。至于詞匯量過大這個問題,由于學時較多,學習者努力,所以基本可以克服。
如果教學對象是一周學時低于4小時,且背景復雜,學習多憑興趣的成人學習者,不妨考慮使用像《體》 這一類型的教材作為藍本。尤其是詞匯教學,因為這本教材一般不會造成學習者的畏難情緒。但是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習者偏好的學習話題,盡量使用發現式的方法進行語法講解,這樣能更好地使學習者受益,獲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蘇丹潔.中外合編漢語教材的新探索——《走遍中國》主編訪談[J].國際漢語,2011, (1), 99-103.
[2]丁安琪.國別漢語教材編寫的思考與探索[C].世界漢語教學學會,2011.
[3]汪娓娓.如何提高非漢語環境下漢語教學的效果 [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 (6), 18-21.
[4]李征.淺談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 [J].教育教學論壇,2011,(1), 150-153.
作者簡介:
劉麗莎,女, 四川宜賓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