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胤
【摘要】鑒賞就是鑒定和欣賞,是人們對藝術的感受和感知。鑒賞能力可以體現一個人的藝術修養,而美術課是培養鑒賞能力的有利陣地,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陣地,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使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提高,使他們形成健康的審美觀。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真正認識到鑒賞課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并喜歡鑒賞課。
【關鍵詞】美術 鑒賞課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97-01
如何上好高中的美術鑒賞課?這是我們教師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我們要知道高中的美術鑒賞跟初中的美術不同,不要求學生學習作畫的技巧和技法,需要的是我們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的審美活動。簡單說就是讓學生看,邊看邊學習!所以,單單是把文字內容告訴給學生是不夠的,下面我就來探討下如何上好美術鑒賞課。
一、美術鑒賞課是人文教育
鑒賞課,其實就是一種感受和理解、感情和認識相統一的精神活動。因此學生通過鑒賞課受到的教育過程表現為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即對人的思想情操的陶冶過程。教師在講述中應聲情并茂、語言形象、富有激情、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學生則可以通過學習,認識到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以及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這種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及其對社會的獨特貢獻。
例如,齊白石老人的《河蝦圖》,將中國畫獨特的技法發揮自如,水墨酣暢淋漓,寥寥幾筆,幾只生動可愛的河蝦便躍然紙上,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頗有鄉土意味。董希文的《開國大典》 ,采用西方油畫的表現技法,中國人喜用的大紅作主色調,中西結合,恰到好處的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站起來的氣魄和信心。雕塑《艱苦歲月》 ,生動再現了長征途中的一位紅軍小鬼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國新古典主義油畫,達維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表現的是三兄弟臨戰前的悲觀場景,烘托出了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大無畏精神。
中外歷代美術作品很多,通過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了解世界歷史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世界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古今中外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
二、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中應有自主性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地接受過程,而應是一個參與過程。只有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了,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教師應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轉變觀念,應由知識的占有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任務由過去的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信息的優化選擇為主。美術欣賞課必須依賴學生的主動 ,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對作品講解,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感受。
我采取的教學策略如下:(1)講解作品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收集與作品相關的知識點,盡快縮短學生與作品產生的距離感,并對作品產生興趣。(2)談談對作品的感受,第一印象或直覺。(3)引導學生從色彩、線條、造型、構圖上思考。(4)必要時,在欣賞后,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等方式。這樣可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三、美術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美術課應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靈活獨特的思維得到發展,最大限度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同時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新觀念得以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成果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
美術欣賞和美術實踐的教學是不能分離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學生有了美術實踐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認識美術作品;例如教學《中國古典繪畫》中,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國畫作品,用精彩作品吸引學生,緊接著播放些畫家創作作品的過程,然后,學生可以拿起毛筆親自實踐下,當然,不一定馬上就會出好的作品,但親自動手實踐帶來的切身體會,是僅僅靠言語說教所無法替代的。最好可以把學生的作品和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做出評價,這樣,學生的創作性思維的火花,就會在欣賞、創作中迸發出來。
四、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提供更廣闊的創造空間
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闊視野,提供更廣闊的創造空間,充分發揮現代化多媒體手段,使同學們更直觀感知客觀事物,這樣會達到身臨其境、事半功倍的效果。動畫片、電子游戲、影視節目、廣告片、互聯網等,這些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都會給學生造成巨大影響,無形中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美術就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就應努力,發掘學生的多方面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和個性和諧發展。讓學生具備發現美的能力,在鑒賞中陶冶情操,感受藝術的魅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教師要為學生營造鑒賞的環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藝術,得到熏陶。同時還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達到鑒賞課的目的,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鑒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