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才 王林玲
【摘要】以花卉學、基因工程為例,總結介紹了近幾年來全校通識類公共選修課的授課經驗。授課教師應在課程授課內容、授課方法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注意課程內容的科普性、適用性,授課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靈活采用多種考核方式,以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的。
【關鍵詞】公選課 花卉學
【基金項目】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研究課題(2013Y0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13-01
以人為本是現代大學的理念之一。在加強學生專業學習的同時,課程設置多元化,開設公共選修課,是實現“通識教育”,拓寬學生知識面,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不同學科的交叉滲透,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1]。多數高校的公選課開設的主要程序為:先由教師自愿申報,再到學校主管部門審核,確定開課的課程并向全校學生開放,最后學生在教學網絡點擊選修。由于許多高校開設的公選課時間不長,教學管理的經驗不足,在公選課教學組織的環節中存在公選課涉及范圍小、學生選課受限制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上公選課逃課現象嚴重、公選課的教學和考核過程缺乏監控等問題[2-3],同時在公選課的授課方式、授課內容、教材選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結果導致公選課教學質量不高,遠未發揮其在實現教育理想中應有的作用。因此,加強公選課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已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結合我們在花卉學、基因工程公選課教學近十年的經驗教訓,探索公選課教學的一些改革,并在上述公選課的授課方式、授課內容、教材選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一交流。
一、公選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培養目標
轉變教學觀念,以人為本,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滿足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求,促進學生不同學科的交叉滲透,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為目的,改革教學方法,建立能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綜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有堅實專業知識、技能,又有寬闊知識領域,思想深度,能適應社會多方面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二、公選課教學的授課方式
1.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
傳統的課堂教學對知識傳授的系統性、連續性以及重點難點掌握較具優勢,但容易流于呆板,保守,往往缺乏生動性趣味性,比如本地沒有的花卉、基因工程中的工具酶的結構、載體構建過程,課題上難以生動描述。多媒體教學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把多媒體的各個要素按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并通過屏幕或投影機投影顯示出來,上述內容教學過程生動直觀,一目了然。但多媒體教學往往時間太長,而公選課課時較少,因此必須兩種有機結合、適當使用,或者向學生介紹一些網站,讓學生課余時間觀看。
2.課堂教學與實地現場教學相結合
公選課教學的學生由于知識結構貯備往往不充分,在知識的理解方面較專業課難,比如各種花卉,在課堂上盡管看過圖片,了解了其用途等知識,但掌握不牢,常常下課即忘掉大部分。我們在花卉學的教學中,采取課堂教學與實地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帶領學生參觀公園,在校園內辨識各種花卉,了解其栽培養護、常見用途、搭配。因為天天都可以隨時接觸,學生對之理解掌握就比較容易。
三、公選課教學的授課內容、教材選用
1.適應學生的知識程度
公選課教學的學生來自不同專業,本身對公選課知識了解不多,如果一味強調專業性,學生學習理解難度太大進而影響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知識性與趣味性、科普性結合。在花卉學教學上淡化栽培育種,重點講授花卉辨識、花卉欣賞和使用,而只要正確辨識花卉,在網上現在基本可以查找到學生喜歡的花卉的栽培育種知識。在基因工程講授方面重點在大家比較關心的轉基因技術、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等問題,而對基因工程的原理、方法、具體過程就只作一般科普介紹。在教材選用上以科普性類的書籍為主,也可以介紹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書籍讓感興趣的學生課外學習。
2.注意實用性與“通識”性相結合
公選課教學的學生選擇課程的目的除了對其感興趣以外,常常還想了解一些實用知識。因此我們在花卉學的教學中特別詳細講授室內觀葉植物、盆栽,還對干花、插花等也作重點介紹。同時,我們還在花卉學的教學中對花卉的欣賞,花文化比如花詩花詞、散文、花韻花語、十大名花等也重點講授,以達到觀賞花卉對陶冶人的性情,純潔人的心靈的重要目的。
四、公選課教學的考核方式
公選課的考核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學習目的能否達到,培養目標是否合理都必須進行考核。我們的公選課教學改革了考試考查方式,一是開卷與閉卷考核結合:除了通常的閉卷考核方式外,采用課程論文、調研報告、花卉品種描述、花卉欣賞的詩詞散文等開卷方式減少對學生記憶性知識的考核;二是筆試與實驗實作結合:花卉學考查除了筆試外,還采用制作干花、插花作品,陽臺花木布置設計等方式;三是平時與期末結合:教學中加強對日常教學環節的考察,強調日常學習的重要性,增加課堂討論環節的比重。花卉辨識隨時進行,課外也可以抽查,鼓勵學生課外查找優秀插花作品、設計。
我們的公選課教學特別是花卉學公選課已經進行了十年,每學期都有學生選修,極受學生歡迎,學生缺課、逃課現象少有發生甚至有外校老師帶學生旁聽。也發生過外專業學生畢業后拋棄原專業工作而從事花卉業的現象,對此我們不鼓勵,但作為公選課教師也有幾分欣慰與自得。
參考文獻:
[1]關勤. 加強公選課建設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J].浙江工程學院學報, 2004, 21(4): 371- 372.
[2]李文博, 馮祖琴. 高校公共選修課的管理對策[J].中國科教博覽, 2005, (4): 59- 61.
[3]淺析高校公選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9:132-133.
作者簡介:
羅安才(1962.8-),男,主要從事植物生理學、花卉學教學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