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守衛
【摘要】在邊遠山區,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加之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外出務工,農村居民養老問題逐步凸顯。本文通過對鶴峰縣太平鄉中坪村、奇峰關村、三岔口村和樅陽坡村的實證調查,對邊遠山區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進行了細致地梳理,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邊遠山區 農村居民 養老
【中圖分類號】D6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25-01
當前,中國農村養老問題較為嚴峻,而且,農村的養老風險仍在不斷積聚。如何建立農村養老相關制度,保障全體農村居民老年后的基本生活,成為了中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內容。同時,它也成為中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轉型、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問題的現狀
通過對鶴峰縣太平鄉中坪村、奇峰關村、三岔口村和樅陽坡村四個村的走訪,我們發現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的自然狀態沒有根本改變
所謂養老的自然狀態是指“靠子女養老”的傳統方式沒有改變。通過對4個村的走訪,我們發現,絕大多數村民還是認同老人的養老依靠子女這一觀念。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認為,老人進養老院是逼不得已的事情;二是鄉政府雖然建立了福利院(專門供孤寡老人和孤兒生活的地方),但是因為資金缺乏,投入不夠,容量十分有限。
(二)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的現實困難逐步加大
由于邊遠山區自然條件較差,外出務工收入已經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這一現象加劇了農村居民養老的現實困難。一是空巢老人成為田間勞作的主要勞動力。二是空巢老人成為留守兒童的主要監護人,身心壓力增大。三是部分身體狀況欠佳的老人生活十分困難。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打工的經濟收入也十分有限,根本沒有辦法承擔養老的義務。這種的情況在我們走訪的四個村普遍的存在。
(三)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的制度保障仍然缺乏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1年“三農”工作的意見》(鄂發[2011]2號)明確提出: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全省農村低保再擴面增加20萬人,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做好孤兒保障工作,切實維護孤兒的基本生存權益。關注和改善農村老弱病殘、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生存狀況。”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這些政策的執行,農村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將得到有效地改善。但是,目前關于山區農村居民的養老政策仍然缺乏。
二、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問題的原因分析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邊遠山區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成因復雜。既有經濟收入偏低的原因,也有居民觀念陳舊的問題。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一)邊遠山區農村居民收入仍然處在較低水平
在我們走訪的4個村中,中坪村和奇峰關村因為地勢平坦,土地肥沃,陽光充足,加上靠近國道沿線,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于三岔口村和樅陽坡村。但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外出務工。從總體來看,四個村的居民收入目前仍然偏低。這些山區農村的自然特點,成為居民養老延續自然狀態的成因。
(二)邊遠山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仍然十分落后
我們走訪的4個村目前都還沒有村級集體經濟。村級活動經費仍然主要依靠上級政府劃撥,數量十分有限,尚不可能用于居民養老支出。值得指出的是,樅陽坡村正在開采礦產資源,由一個宜昌的企業家投資開采重晶石,目前已在樅陽坡村開設加工廠。據村主任介紹,這是村里極力爭取的結果,這也為以后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打下了基礎。
(三)實現土地流轉后的相應保障措施不夠完善
為了發展經濟,鶴峰縣提出了“發展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產業走”的戰略。中坪村和奇峰關村平地較多,連成一片,地理條件較好。按照縣里的統一要求,中坪村先后發展了茶葉和煙葉等項目。奇峰關村先后發展了煙葉、茶葉和苗圃等產業。這就涉及到農民土地流轉的問題。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最初簽訂的租賃合同顯示出對村民不利的一面,尤其是租賃費用實行的固定制,而不是隨著物價的上漲而上漲。這個給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困難,因為老人不能參加務工,僅僅依靠租賃費用維持生活。
三、解決邊遠山區農村居民養老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建立農村居民養老的制度保障
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障問題只有納入到政府整體的社會保障政策中才有可能徹底地解決。從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村民們對黨的政策十分擁護,認為這是開天辟地的好時代,尤其是免除農業稅并實施糧食直補政策后。但在邊遠山區,部分村民生活仍然艱難,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養老問題。因為目前的低保政策實施過程也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二)進一步建立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體
目前,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已經得到了較好地解決。但是在我們走訪的四個村中,都還沒有村級集體經濟實體,通過這一途徑解決養老問題還無從談起。政府應該積極制定政策和措施,利用自然村的優勢自然資源,積極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的建立并不斷壯大。只有建立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才能更好地解決山區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
(三)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的相關保障措施
土地流轉盤活了土地,實現了規模經營,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效益。但是,實現土地流轉客觀上并沒有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的相關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土地流轉的合同細節。二是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應該將集體經營權轉讓給本地農民,或成立專業合作社。三是租賃土地的承包人應該對村里的養老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央提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特別是要適應統籌城鄉發展新形勢的要求,抓住社會保障制度薄弱環節加以推進,開展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
參考文獻:
[1]劉斐,梁山.河北省農村居民養老保障問題探析[J].天津農業科學,2011,(1):61-63.
[2]王成艷,張格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問題和對策研究[J].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04,(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