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又方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72-01
興趣是學生作文的內驅力。要突破作文這個讓“教師犯難,學生害怕”的難題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讓孩子愛上作文。那么教師怎樣做才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激起寫作欲望,并提高寫作能力呢?
一、及時引導,適時鼓勵
孩子初學寫作,會認為寫作高深莫測,產生畏難情緒,從心里生發出一種厭煩和畏懼感。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孩子寫作的興趣。在開始寫作文的頭幾回,一定要及時引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讓他們覺得寫作并不難,無非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感。正確評定作文成績也是點燃孩子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較高的成績是老師對他們的肯定和鼓勵,他們從中體會到取得成績的歡樂和自信,從而愿意進行創作,樂于寫作。
我曾經教過一班作文水平極差的學生,當我布置他們寫作文,他們對我說:“老師,不寫作文行嗎?寫作文太難了。”為了幫助孩子克服寫作的畏難心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上課了,我特意遲幾分鐘到教室,來到教室門口,我掃視了一下學生,然后怒氣沖沖地走上講臺,用力地把課本擲在講臺上,一拍講臺,大聲訓斥:“你們怎么了?”看著孩子們被震懾的神情,我微笑著說:“剛才老師怎么了?誰來說說?”學生們見狀,噓了一口氣,都紛紛發言,我讓他們把我剛才的所做、所說、神態、語氣和他們的心理活動說具體,然后讓他們把這一情景具體、連貫地寫下來。他們不再抓耳撓腮,而是興味盎然,很快就完成了一篇作文。隨后,我又創設了幾個不同的情景,用同樣的方法指導他們寫作,他們寫作的熱情都很高。這幾次作文他們寫得很好,我給了他們較高的成績,并寫上鼓勵和表揚性的評語,孩子們的寫作興趣被激起了,寫作熱情越來越高了。在課堂上,我對他們說:“同學們,這幾次作文,你們寫得很好,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寫這些作文,你們覺得難嗎?”孩子們都異口同聲說:“不難。”“其實,寫作文并不難,就是把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孩子們開始喜歡寫作了,作文水平也不斷地提高。每次布置周末作業時,他們總會說:“老師,讓我們寫作文吧。”
二、引導觀察,積累素材
細致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他的話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生活是寫作的活水源頭。要把這股鮮活的水源注入到學生身上,就要把學生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引導他們仔細觀察,留心生活,從生活現象的礦藏中發現碎金璞玉,于泥沙混雜中攫取閃光的寶物。然后把頭腦中積累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生活表象進行加工改造,組合成寫作素材,用寫觀察日記的形式記下來。日子久了,學生就積累了許多真實生動而又豐富的寫作素材。這就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瞎編一氣,為躲過一次作文而撒謊,提綱式的幾句話就交差的毛病。
三、指導閱讀,博采眾長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魯迅先生也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閱讀是一種資源,是吸收知識的過程,是作文的基礎。因此,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
首先要把課本閱讀好,理解透徹。現行的各種版本的教材上,所選的課文大都是些名家名篇,實際上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是學生獲取寫作知識,借鑒學習寫作方法的好范例。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作者怎樣選材,怎樣開頭,怎樣結尾,怎樣過渡照應,怎樣寫生動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獲取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培養認識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鼓勵、指導學生廣泛閱讀課外書籍。我每周都安排一、兩節課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還采用多種激勵機制鼓勵他們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強調既要多讀,又要有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從中掌握作文的技巧,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有所感悟,寫好讀書筆記,學會摘錄、仿寫、續寫等。這樣持之以恒,積少成多,學生寫起作文來也就會得心應手,覺得有話可說,有物可寫,解決了學生作文時無從下筆的畏難情緒的難題。
四、組織活動,培養志趣
志趣,是興趣發展的高級水平,是崇高目的和濃厚興趣相結合的產物。如果學生作文目的明確,又有濃厚的興趣,作文志趣就形成了。
為了給學生多創造 “自我表現”的機會,我精心組織一些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志趣。例如:課前的一分鐘演講;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讀比賽以及介紹自己認為最好的書等活動。課前的一分鐘演講效果良好。剛開始時,有些學生不能脫稿,但經過半年多的時間,不但全能脫稿,還有質量,并形成習慣,既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又大大地激發了作文興趣,提高了寫作水平。聽故事是所有學生都喜歡的。“講故事、聽故事”,有利于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培養他們口頭作文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聽完故事,我讓他們續編故事,再講給班上的同學聽,回家講給家長聽。學生從中就得到了鍛煉,收獲多多。
五、加強訓練,逐步提高
人們常說:“多讀心中有本,多寫筆下生花。”要提高作文水平,必須加強日常訓練,它需要學生長期不懈的努力。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欠佳的學生,要使他們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教師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領著學生一步一步去攀登作文高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減小坡度,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進行有序的訓練,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例如要訓練學生認識能力,第一步可訓練他們怎樣認識事件的開始、發展、結果的全過程,第二步再訓練他們去認識事物的重點和細節;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則先練句,再練段、練篇,最后達到完整、規范、生動、色彩分明。
從仿到創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寫下水文,正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明確的模仿對象。而實際上,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學生很好的模仿例文。我們學習了一篇文章之后,弄懂了文章的結構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寫作特色,都可以進行練筆,鼓勵學生學著運用這些知識與方法去實踐,去練習,使之變成自身的作文能力。片斷練習是練筆的一種好方式,所花的時間不長,又達到了練筆的目的。
六、評改結合,不斷進步
作文的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直接影響著作文教學的質量。在作文批改中應該給學生以尊重、鼓勵,實施情感激勵,讓學生越寫越愛寫。在作文講評課上,對寫得好的文章既要鼓勵,又要指出其不足之處,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其不斷地創造佳作;對作文水平較低的學生,要要特別注意挖掘其作文中的閃光點,有時甚至是一個詞、一句話,都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以增強他們寫作的信心。
作文僅評不改是不會有多大成效的,只有評改結合,才能使學生的作文不斷進步。每次習作后,應該要求學生先自己修改,然后同學間互相修改,作文講評后,再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建議繼續修改。為鼓勵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我采用了“獎花制”的作文評分方法。即學生作文第一次成稿獎一朵小紅花,以后每次修改,根據進步程度,酌情獎給小紅花。這樣,讓學生修改、重寫作文,他們不再認為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而是獲取更多小紅花的一次挑戰。采用這種評改結合的方法,從學生的心理上消除了對作文的排斥,促進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用心點燃學生作文興趣的火花,讓學生愛上作文,把寫作文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學生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