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思維可視化技術為教學途徑是以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所發明的思維導圖模式為基礎并結合現代語言學習理論、認知心理學、邏輯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為指導整合學科教學,摒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過度關注“知識”卻忽視知識背后的“思維”的“死知識”、即“死學習”過程,主張語言學習以學習者為中心。在學習過程中,以直觀形象的圖示反映并呈現出學生完成任務的邏輯思維,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糾正錯誤的邏輯思維,把學生引導到正確邏輯思維上來,有效解決學生的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對于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為英語完型教學途徑,它所關注的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習者主動參與真實任務的思維導圖所呈現的思維進行分析加之正確思維引導,切實解決學生完型薄弱的問題,提高英語完型能力。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 自主學習者 完型任務 正確思維 提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89-02
一、以思維可視化技術為教學途徑的由來
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是國家教育信息技術研究“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它的教學模式系統是由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技術教育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架構指導的,是以二十世紀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東尼·博贊(Tony Buzan)所發明的思維導圖模式為基礎運用于教學的途徑。 東尼·博贊被譽為英國的“記憶力之父”。很小的時候他非常喜歡學習和記筆記,然而十幾歲時思維變得一團糟,他開始討厭與學習有關的一切事情,特別是記筆記。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他開始在關鍵的詞語和觀點下面畫上紅線,并將重要的地方畫上方框。從此,他的記憶力奇跡地提高了。大一時,他被希臘人的記憶法所吸引,希臘人的記憶基于想象和聯想,他開始尋找一種思維工具,發現最偉大的思想家,尤其是達·芬奇,在他的筆記中經常使用圖形、代碼和連線。這些“涂鴉”使筆記變得生動活潑,而他在發現這些“秘密”的那段時間里經常徜徉于自然之中,這更易于思考、想象和夢想,人的活動一定要反映自然的規律,第一幅思維導圖誕生了。東尼·博贊發明的思維導圖這一簡單易學的思維工具被全世界2.5億人使用。肖恩·亞當在1986年曾預言思維導圖將在20年內成為風靡全球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是一件簡單易學的革命性思維工具。它可以幫助你提高記憶力、激發想象力、制定生活和工作計劃,輕松自如地掌握前程。通過神奇的思維導圖,幫助人們釋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潛在的想象力和聯想力。”[1]
東尼·博贊在著作Use your head中介紹了個例子:一個中等生在臨考大學一年前突然發誓要考進劍橋大學,他的老師和父母同學等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為他從來考試分數都非常一般,對他來說進劍橋簡直就是異想天開。然而,借助思維導圖的幫助,在短短一年的時間,他以4門A、兩項名列劍橋大學第一的成績完成了夙愿——考入劍橋大學。自從1974年Use your head被翻譯成27種語言在五大洲100多個國家以100萬多冊暢銷且需求還在增加。“思維導圖教會你如何思維與學習的技能,提高你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充分使用大腦,增強你的信心和激發大腦的潛能。”[2]
達·芬奇,2000年被選為4年奇才,是把思維導圖原理應用于思維領域的完美典范。達·芬奇的科學筆記充滿了各種圖形、符號和聯想。他在生理學、解剖學、建筑學、繪畫、水下勘探與研究、天文學、工程學、烹飪、弦樂演奏、地質學等領域都有所涉獵[3]。
由此看來,以此為基礎架構思維可視化技術模式與學科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意義深遠,以思維可視化技術為教學途徑促進學生學習能力非常可行。尤其我們教師處在新課程改革時代,要勇于摒棄傳統教學。劉濯源教授說:“傳統教學過度關注‘知識卻忽視知識背后的‘思維,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思維比知識更重要!離開‘思維的‘知識就變成‘死知識,而學‘死知識的過程就是‘死學習!”。
二、思維可視化技術的內涵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于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兩類:圖示技術和生成圖示的軟件技術。從架構模式以來,思維可視化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各領域有著廣泛的運用。圖示技術主要有思維導圖、流程圖、概念圖等。在全國研討會上,思維可視化教學模式得到了高度的認可,且一致被教育界專家認為該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思維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人腦反映客觀世界的過程,而語言則是思維的工具[4]。思維必須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思維可視對于掌握我們的教學對象能否對語言材料正確認識理解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但當學生面對語言材料不積極思維則會導致學生思維能力低下,進而表現為成績不理想,所以敦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思維導圖形式把思維呈現出來,也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手段。
思維可視化技術所運用的圖示技術主要表現形式就是思維導圖(mind?鄄map)。什么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要把信息‘放進你的大腦,或是把信息從你的大腦中‘取出,思維導圖是最簡單的方法,能夠用文字將你的想法‘畫出來。它們都使用顏色,都有從中心發散出來的自然結構,都使用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都遵循一套簡單、基本、自然思維大腦接受的規則。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彩色的、容易記憶的、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它與我們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5]“思維導圖有很多優點,包括節省時間、把想法進行組織和分類、產生新想法、洞察事情的來龍去脈、提高記憶力和注意力、激發大腦的潛能,使自己能夠‘縱觀全局,并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畫思維導圖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樂趣!”[6]可見它有著簡單易學、省時、直觀、清晰、易讀、易懂、易記的優點。興趣可以調動學習能動性。同時學生在以小組活動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也是培養互助合作精神的過程,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完成的思維導圖通過投影儀(OHP)展示,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共享。此外,運用于語言教學的思維可視化技術還有流程圖、概念圖(Concept Map)、表格等等。如下所示:
詞匯樹思維圖貼近自然,形象生動,學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寓學于樂,便于增強記憶力,實現有效教學。
三、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行動研究之完型教學途徑探究
1.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完型教學途徑探究的背景
首先,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對于21世紀人類發展則具有越來越關鍵的意義。所謂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人,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之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學習工具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他才能積極參與社會的發展,并能終身學習[7]。語言是思維工具,反之思維可以促進語言的掌握。語言與思維相輔相成,但要依賴學生的主動性。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的主體,學生主體性的基本特征表現在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方面。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習方式要有效,有效的核心是“學生的參與”。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才能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第一輪課改洪流中,摒棄傳統英語教學、使學生達到新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成為我們教師面臨的巨大挑戰。成績上去是學生能力提高的一個表現形式,尤其是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完型及閱讀題。相比較而言,學生的完型能力較弱,但怎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不是僅僅依靠老師確實是很大的一個難題。有沒有一個較好的教學途徑改變這一現狀,思維可視化技術可嘗試性與學科整合課題研究給我們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2.思維可視化技術運用于英語完型教學的實踐研究意義與方法
完型填空是一種立意新、要求高的綜合語言測試題,這種題型既考查學生的語法、詞法、句法、習慣用法等英語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又考查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具體來說,這種題型是從語篇角度綜合測試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詞匯的掌握和對英語習慣用語的熟練程度、以及語法規則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也考查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另外學生在完成完型任務時還會涉及到邏輯思維方面,把握語篇脈絡、主旨方面等問題。而最為關鍵的一點是學生面對的每一篇要完成的完型填空材料是屬于線性文本材料,它過于單調。人們在學習時,大腦接受外界的刺激越鮮活,越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學習效果越好,效率越高[8]。線性結構文字單色,忽略重點、圖像、色彩、視覺等重要信息,使學習者難于把握重點、建立聯系、展開分析、建立聯想,這在某種 程度上限制了大腦的活躍思維,降低了學習效果。
綜合諸多問題,一方面教師了解學生完成完型任務的思維活動頗為重要,而思維這一抽象的東西通過思維導圖可視化就便于讓老師了解把握學生的思維動態,及時引導學生到正確的邏輯思維軌道上;而另一方面,在處理完型材料時,教師采用制圖教學。“制圖教學以空間形象思維為主要的思維方式,為幫助學生思維和理解,直觀教學成為制圖課程的重要教學原則。實際上,思維導圖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學習、思維的可視化工具,它源自腦神經的生理思維模式和人類多感官的學習特性,采用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的收放自如的方式。”[9]教師向學生解釋思維的內涵,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滲透,引導學生制圖建立空間形象思維,提高空間形象思維能力。采用直觀教學,對于材料中的詞匯及習慣用語以通過思維樹圖制圖學習中記憶,學習中理解,深入淺出,走出思維定勢,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習與教學效果。可要求學生制作不同完型文章體裁的思維導圖,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涵蓋各要素及特點,概念、內容等有機的聯系,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充分調動大腦機能,在邏輯與抽象、抽象與形象之間發揮潛能,為高效學習服務。
四、結束語
思維可視化技術以上個世紀60年代的思維導圖為基礎并架構模式作為一個教學途徑,經過長期的實踐研究證明是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的較高效的思維工具和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加之思維可視化軟件的問世,對思維可視化技術的應用給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工作都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在教學中引入思維可視化技術和思維導圖手段,可以使學生節省時間、集中注意力、提高記憶力,促使學生對自己的思想進行梳理并使它逐漸清晰,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收到教好的效果,幫助學生不斷挖掘自己的思維潛能,更有效、更迅速地學習以良好的成績通過考試和提高創造能力。促進了教師轉變角色,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有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對促進高效課堂有著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英)東尼·博贊著,張鼎昆、徐克茹譯《How to Mind Map》Tony Buzan 20022005,4。《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思維導圖叢書)ISBN7-5600-4782-3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Tony Buzan 著《Use Your Head》( Mind Set Series) BBC Active,2006 1-159 插圖版,修訂版。
[3]Tony Buzan《Use Your Head》( Mind Set Series) BBC Active,2006 Page55 。插圖版,修訂版。
[4]高名凱、石安石主編《語言學概論》中華書局 1963年6月第1版,1979年3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統一書號:K9018·63 第四節 Page 38。
[5]Tony Buzan 2002(英)東尼·博贊著,張鼎昆、徐克茹譯《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思維導圖叢書)《How to Mind Map》2005,4。ISBN7-5600-4782-3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Page3 。插圖版,修訂版。
[6]同上。Page27。
[7]《新課程標準》(2012)
[8]《開發大腦》[M].溫寒江、連瑞慶著。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68。
[9]同上。
[10]圖示1-2取自《English Vocabulary in U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521 66435 7paperback。
作者簡介:
張玫(1964,7-),女,高級教師,從事高中英語教學,貴州省骨干教師,英國里丁大學訪問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