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幼兒園課程的編制中,音樂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常會涉及到是以兒童興趣經驗為主還是以學科邏輯為主來選擇和組織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問題。本研究探究了幼兒園教師對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方式的傾向性意見,為幼兒園課程音樂教育活動的選擇和組織方式提供了如下建議:1、以兒童興趣經驗為主線編制音樂教育活動,同時兼顧音樂這一學科的知識邏輯。即,將能融合在主題中的音樂活動編入主題之中,此外另立音樂活動分冊,為教師提供具有學科邏輯特征的音樂活動,作為可供教師選擇與生成教育活動的課程資源。2、在音樂教育活動的選擇和組織過程中,應特別關注音樂教育活動的素材、形式以及配套操作材料的經典性和豐富性。
【關鍵詞】音樂教育活動 選擇和組織方式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07-02
一、問題的提出
在幼兒園課程的編制中,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方式是遵循學科知識的取向還是兒童興趣經驗的取向上存在爭議。例如,主題式課程一般以兒童的興趣經驗為主要出發點,在內容整合時比較注重橫向聯系,若從縱向知識邏輯體系的角度來看,主題與主題之間缺少學科邏輯上的漸進。而音樂知識和技能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我們的學習要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要有前后鋪墊。我們應該考慮在把不同的內容進行橫向聯系的同時,怎樣保持音樂學科邏輯之間的貫通。
本研究期望能發現一線教師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看法,以便為課程組織方式的確立提供一點有價值的信息。
二、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通過問卷調查教師對不同內容選擇與組織方式的音樂教育活動大致的認識態度,即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兒童音樂學習是應該以培養興趣為主,還是學習一些音樂常識為主;對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方式的傾向性意見:教師傾向于使用已經預設好的、內容詳細的音樂教育活動,還是傾向于使用可以自選和利于生成的音樂教育活動。研究中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
(二)訪談法
進一步深入了解上述所述問題,了解教師對不同內容選擇與組織方式的音樂活動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建議等。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
調查發現,不同學歷、職稱、年齡班和音樂素養的教師在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上基本偏向于培養兒童興趣。對于不同教齡教師的看法,經過方差分析,P值為0.039<0.05,這說明不同教齡教師的看法有顯著差異。接著又進行了事后均數重比較(LSD),結果顯示:教齡在1—5年的教師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與20年以上的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教齡在11—20年的教師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與20年以上的教師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因此,訪談對象的選擇應注意選取不同教齡的教師。以下僅列舉對不同學歷教師的統計情況,其余情況及相應分析在調查結論里進行說明:
2.對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方式的傾向性意見
不同學歷、職稱、教齡、年齡班、音樂素養教師的態度基本偏向使用能有預設規定好的教育活動。以下僅列舉對不同學歷教師的統計情況:
通過研究總結出以下結論:教師對兒童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總體傾向于以培養兒童的興趣為主;對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方式的傾向性是希望使用基本預設好的音樂教育活動。在上述分析的各種因素中,僅有教齡對價值定位主效應顯著,因此訪談對象的選擇要注意涵蓋不同教齡的教師。
(二)訪談結果與分析
訪談對象為10位幼兒園一線教師和1位副園長,涉及到三類不同的經濟區域,包含了不同教齡的教師。
建構合理的音樂教育活動,不僅要考慮解決兒童經驗興趣和學科知識邏輯二者之間孰輕孰重的問題,預設和生成之間比例關系的問題,而且音樂學科特點的特殊性問題還要求我們考慮課程建設中的其他音樂專業問題。訪談就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
1.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兒童音樂學習價值定位該何去何從
教師1:“音樂是什么?是唱唱跳跳開開心心愉愉快快,要讓孩子自由。我就喜歡按照孩子喜歡的來上。”
教師2:“不要過多的折磨孩子,在幼兒階段應該給他們更多音樂的快樂和體驗。”
……
通過訪談發現,大多數教師比較支持以兒童興趣經驗為主來組織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主題式課程的組織方式符合兒童興趣經驗,但其中的音樂學科邏輯知識有所欠缺。在以主題為主線的趨勢下,需要一根輔線的形式來保留音樂學科本身的系統性問題,不要因為強調兒童的經驗和興趣,而完全忽略了音樂學科的知識。
因此,應用以兒童興趣經驗為主的主題式課程來組織音樂教育活動內容,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帶有游戲性和趣味性的音樂素材,提供全面完整的音樂知識供幼兒體驗感受及學習,努力使其呈現系統性。從這樣的趨勢中我們能夠看出,教師希望將音樂知識科學地匯聚于“一根輔線”上,而以主題的內容學習作為主線,保持音樂與其他學科相互融合的態勢。
2.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預設為主還是生成為主
教師3:“新教師剛到工作崗位都很茫然、困惑,他們要請教我們。我們不可能天天指導他們,不現實。在有限的時間內怎樣提高工作效率,讓他們成長的更快,你必須要讓他們手頭有東西拿了就能用。對于青年老師來說,教材中課例多一點,百分之七十給我們固定的,百分之三十給創新。就說這個教材拿到就可以操作,哪怕第一天上崗,給她一本書,一個教具,就不要讓她用過多時間去準備。她這個教案還沒熟呢,你又去搞那個了。”
……
通過訪談發現,大部分教師傾向于使用預設規定好詳細內容的參考書。
因此,理想的課程設計,應該兼顧不同發展水平的教師,即既要有利于高水平的教師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和余地,又要讓一般的教師能在“保底”的前提下有所依靠。所以,我們除了可以在教師參考用書中提供一些詳細預設的教案范例之外,還能提供可以自選的音樂材料來給高水平的教師選擇和發揮。
3.課程建設中音樂部分的其他專業問題
通過訪談發現,教師們普遍反映希望音樂素材的選擇要具備經典性,音樂配套操作材料要全面性,音樂教學形式要多樣化。
(三)研究結論
1.以培養滿足兒童的興趣需要為主作為音樂學習的價值定位,同時兼顧音樂學科邏輯。
2.理想的課程設計應照顧到所有教師的需求。在主冊中提供一些詳細預設的教案范例,在分冊中提供可以自選的音樂材料來給高水平的教師選擇和發揮。
3.音樂課程應最大程度保留住經典的音樂素材,配備完整齊全的配套材料(例如掛圖、幼兒用書和音像資料),利用豐富的教育形式來完善課程,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
四、研究結論對課程編寫實踐的啟示
(一)以培養兒童興趣的價值定位進行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建構合理的課程體系來協調學科邏輯和兒童興趣的矛盾——用主題式課程的形式來激發孩子的音樂興趣,同時,為了最大程度的保留音樂本身的特征,用分冊的形式保留住被教師在課上忽略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利用主題為主,分冊為輔的形式開展音樂教育,不失為一種平衡二者關系的辦法。
(二)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可以以基本預設為主
音樂教育活動主要用主題的方式開展,主題中的教育活動內容應該進行詳細的預設和規定。而音樂分冊屬于“音樂教育的課程資源”,供教師在實施主題活動以外或在實施主題活動中選擇使用,或引發生成性活動。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80.
[2]王秀萍.論音樂課程的內容編制特點[J].音樂研究季刊,2002,(4):8.
[3]虞永平.論幼兒園課程中的主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2,6:13-15.
[4]王春燕.關于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的設計[J].教育導刊,2004,7:36-37.
[5]王懿穎.談談幼兒園主題性音樂活動[J].中國音樂教育,1996,3:18-20.
[6]朱家雄.從教學活動的結構化程度談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J].學前教育研究,2003,(10):5-6.
[7]Lane F. Birkel.(1974).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Organization of Curriculum.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 welfar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1-12.
作者簡介:
李芳,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助教,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