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業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已逐步成為了當前基礎教育研究的一個焦點,研究性課程所強調的是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該課程。下面本文借助于地方史資源,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探索以及實踐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地方史 資源 高中 研究性學習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25-01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教育改革的深入,學生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等也成為了教育改革研究的重點。從以往我國教育研究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均是從學科課程教學方式這一角度來實施研究,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和教材的改革,使得研究角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出現了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所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地參與至教學活動中,注重的是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利用地方史資源,就高中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進行詳細地探討。
二、利用地方史資源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特征
利用地方史資源來實施研究性學習就是基于教師的指導,學生圍繞地方歷史中某一個特定的歷史課題,借助于調查研究法,通過圖書館或者互聯網等相關方式獲得相應的資料,以解決歷史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該活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特征:第一,有利于操作,所獲成效較為顯著。就調查資料來看,目前在我國高中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方式為文獻查找,即針對某一個歷史問題來實施研究性學習,比如借助于圖書館或者互聯網等來收集相關的資料,對此,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以及學生所在地是否具備所需的這些設施也成為了影響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通過地方史資源的利用來實施研究性學習則可很好地克服這一問題。第二,強化學生對于家鄉的熱愛,以使學生進取精神得到激發。借助于地方史資源來實施研究性學習,時間范圍既可為古代歷史,同時也可為近代歷史,所用內容可以為社會生活,也可為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以及背景等,盡管所學內容的時間較為久遠,但由于事件發生或者人物活動等就在當地,因此拉近了學生和學習內容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同時所得結論也更加具有說服力。
三、利用地方史資源開展高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
基于歷史課改新要求和研究性學習的相關要求,結合相關的研究性學習研究資料以及調查情況,根據學科特點,利用地方史資源開展高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流程主要如下:
第一,準備。該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研究性課題的明確,教師要盡量多為學生提供關于地方史方面的資源以及各種信息,激發學生借助于地方史資源的利用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首先在引導過程中,教師可從學生實際生活與學科特點出發,打破教材原知識序列,對教材中重新進行構思與整理,并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自己能夠發現研究性對象,可將學生興趣作為導向或者將問題作為導向,以此激發學生研究性興趣。 其次,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以及課題,可基于學生自愿的前提下來分組,讓小組成員來共同明確課題以及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同時在學習計劃中應明確小組各成員的具體職責,其中在明確課題時,應基于價值性、繼續性以及可行性等原則來實施。
第二,資料收集與現場調查研究。該階段為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關鍵環節,其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史料獲取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在實施過程中,可基于地方史特點以及研究性學習所具特點來實施調查研究,在調查過程中,應要求學生注意對調查對象的尊重,圍繞主題來實施調查,可將主體換細分為多個小問題,從而達到全面且系統地了解歷史事件的目的。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學生研究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指導,尊重學生自身的自主權,定期進行抽查學生調查研究活動的記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此外,還應做好資料保管工作,在收集資料時,應將收集地方與時間等注明清楚,做好歸類工作,特別是在實地調查中所拍攝的照片以及錄音等相關資料。
第三,交流和成果完成。學生在一段時間的學習以后,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進行交流,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所收集到資料實施初步歸類以及篩選,將一些無效信息或者不科學信息等及時篩除,以此為后續的學習研究打好基礎。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因學生自身知識結構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其對于問題看待的角度有所不同,在交流中必然會出現爭執,發生矛盾,對此教師此時必須要做好相應的調節工作,收集學生不同的意見,取長補短。
第四,溝通和評價總結。在該階段中,所強調的是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的團隊合作觀念,在溝通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出雙向性,讓學生自己來介紹成果,通過各種信息以及見解的交流,完善學習成果。在評價總結過程中,要注意幾個方面的內容,即指標全面性、主體多元性、導向激勵性、方式多樣性以及指向過程性等,在總結評價時,應將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價值作為主要參考的指標,分別從思想教育和社會價值這兩個方面來分析成果。
從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情況來看,對該學習研究可能造成影響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考壓力。鑒于這種情況,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時,首先應該提供一個良好且輕松的環境,基于學校自身的環境、學生實際生活情況等,開展具有特色的研究性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其教育觀念的轉變,加大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創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加強學生研究性學習意識的培養,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應正確引導學生實施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開展相應的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該項活動中來。此外,還應充分挖掘地方各種歷史資源,充分發揮地方史資源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所具備的各種功能,繼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楊敏.湖南常德市高中語文鄉土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屈光壘.新課改背景下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周口市高中歷史教學為例[D].河南師范大學,2011.
[3]邱芳芳.區域人文資源與地方史教學——以吳江市中學地方史教學實踐為例[D].蘇州大學,2012.
[4]張彪.身邊的歷史就是最好的歷史——以江陰鄉土史教學為例[J].新校園(中旬版),2010,(6):107-108.
[5]賈書英.對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的幾點認識[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