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研究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中面臨的困局,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以此推動農村、農業的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農民;美麗鄉村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4-01206-02
基金項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廳課題:“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薛亨微(1976- ),女,浙江溫州人,講師,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推進“美麗鄉村”計劃,是當前我國農村建設的重頭戲,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要想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宏偉藍圖,做好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關鍵,因為農民是農村發展的主體和原動力。“美麗鄉村”的建設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思想問題解決了,才有干事業的動力。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對農民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有效發揮其主體地位的功能,“美麗鄉村”建設的效果才能真正體現。因而,在“美麗鄉村”建設計劃實施過程中,首要任務是要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這對于“美麗鄉村”的發展建設意義重大。
1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美麗鄉村”建設的雙向互動
1.1加強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在“美麗鄉村”計劃推進中,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激發其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其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力量。
1.1.1培育農民的民主意識,增強農村社會的凝聚力。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對當前農民普通關心的切身利益進行權衡,在村民中普及民主選舉、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將全局的民主意識傳達給農民,并內化為農民的信念和習慣,加深農民的民主意識。通過民主意識的培育、加深,最大限度的考慮到農民的利益訴求,使農民對共同的政治規范、社會生活規范、價值準則加以認同。增強農村社會凝聚力,以此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1.1.2激發農民的主觀能動性,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美麗鄉村”建設能否順利推進,農民的思想認識舉足輕重。農民是農村發展的第一要素,能否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事關“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敗。“美麗鄉村”建設會涉及到農村多方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必然牽涉到不同的利益主體,農村的發展與農民個人利益的關系如何認識,農民的利益訴求如何協調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發揮。通過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平衡各方利益,充分聽取訴求,能最大限度激發廣大農民的主人翁責任感,充分調動農民參與農村政治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將個人奮斗目標和村莊建設目標協調統一。
1.2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保障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環境提升、產業發展、人居建設、文化繁榮”為總要求,為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經濟、政治、文化的保障。
1.2.1“美麗鄉村”建設拓展了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美麗鄉村”建設是具體的、歷史的,但是其精神是永恒的。“美麗鄉村”建設除了巨大的物質投入外,還需要有強大的精神支撐。在“美麗鄉村”建設的大背景下,農民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民主意識等被極大的激發出來;同時,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為了要適應“美麗鄉村”建設中經濟基礎、社會環境、傳播載體等的深刻變化,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等需不斷豐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需不斷拓展。
1.2.2“美麗鄉村”建設為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厚實的基礎。“美麗鄉村”建設涵蓋了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為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政治條件、文化氛圍。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通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搞活農村經濟活力,提高農民純收入。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成果,增強農民群眾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為進一步開展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厚實的基礎。
2“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2.1生態保護責任的教育當前,農村的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江河湖泊受到嚴重的污染,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到農業的生產和農民的生存;更不要說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建設目標了。因此,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向農民傳導生態保護理念,正確認識自然,樹立生態的可持續發展觀。以身作則,在日常的生活和勞作中,自覺、主動地樹立生態保護觀念和生態意識,并將之付諸行動。
2.2法制觀念教育“美麗鄉村”建設涉及到多方面的改革,改革需要依法推進,法制建設也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部分。因此,趁“美麗鄉村”建設之際,對農民開展普法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將民主法制教育滲透到農民生活當中,讓農民自覺守法、科學用法,使其成為具有較為完備的法律意識的現代農民。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過程有條不紊地開展。
2.3科學文化教育當前,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普遍不高,提升科學文化素養的要求,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顯得尤為迫切。針對當前農民存在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有待提高的問題,思政工作者需要切實維護農民基本文化權益,對農民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通過對農民的科學文化教育,實現農民的全面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3“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局
3.1農民的價值取向日益多元,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趨復雜多年的改革開放,激發了農村的經濟活力,同時也造成了農村公眾價值觀念的改變,使農民思想活動的自主性、可選性、差異性日益凸顯,農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傳統樸素思想觀念日益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部分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出現滑坡,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逐漸抬頭,對社會公益事業不上心,艱苦奮斗精神缺乏,法律意識淡薄。農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集體主義價值觀也一樣受到沖擊,在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時,往往更加注重個人利益,而不顧集體利益。由于價值多元,利益訴求多樣,導致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極大挑戰,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復雜化。
3.2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受領導干部和農民的重視隨著農村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也很容易被農民所接受,而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卻被逐漸忽視。很多地方都將經濟指標作為考量干部政績的主要依據,導致不少基層領導干部只注重抓經濟,輕視思想政治教育。從事基層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職人員嚴重不足,且多為基層干部兼職。在這僅有的人員中,又暴露出理論素養差,文化程度低等問題,根本無法勝任復雜多樣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一些農民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存在只管“利益”不管“主義”的現象,其思想觀念、個人行為較大程度受個人經濟利益所左右,對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足。由于農民和農村基層工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導致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被邊緣化。
3.3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當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內容空洞,工作方法普遍缺乏創新等問題。一方面,針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取舍沒有征詢農民的意見,沒有結合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內容毫無創新,難以勾起農民的興趣并深入他們的內心,絕大多數農民也只是敷衍配合,應付了事。大多存在內容與實際脫節,走過場、做表面文章,導致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浮于表面,難以有效回答和解決農民群眾的思想困惑。另一方面,教育的方式方法簡單,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缺乏足夠認識,只注重單向灌輸,忽視了雙向交流、多向交流。許多農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停留在過去的經驗層面,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難于達到良好效果。
3.4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缺位,載體落后要想把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好,就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機構、專門人員和必要經費支持。但由于各類條件所限,相當一部分地區的農村,政工干部嚴重不足,素質偏低,對“美麗鄉村”建設政策學習不夠,理論功底不扎實,工作效能差,無法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教育和指導。甚至有些地方的思想政治工作竟然由村干部或退休老干部來做,很難勝任當前越來越復雜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缺乏必要的教育經費等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西部農村地區,不少農村連最基本的教育場地都不具備,更別談電腦、圖書資料了。一些地區雖然設有傳統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比如黑板報、宣傳欄、組織開會等,但利用效果不甚理想,難以引起農民群眾的興趣。在有些地區或者就直接荒廢,成為擺設。由于保障機制缺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了必要的支撐和保障,使得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難于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4破解“美麗鄉村”建設中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困局的對策
4.1提高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加大投入各級黨委尤其是基層黨組織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即把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農村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并付諸實際行動。使人們深刻認識到黨和國家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讓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引起農民的興趣。首先,要有政策的保障。需要明確各思政工作者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處的位置、享有的權利、肩負的責任,并以法律、文件形式給予保障。對于農村政工建設這一戰略性任務而言,保障機制應當健全,并要持續性的發揮作用。其次,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提高公共財政用于涉農文化支出的比例,使農村思想文化建設所需的經費有所保障。在公共財政偏緊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積極的引導,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形成多渠道投資,加快農村文化基礎建設,為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場所。最后,應加大物資投入,可設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基金,中央和地方財政定期定額撥付,實行專款專用。同時,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中的宣傳力度,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吸引社會力量的支持,確保農村思想政治工作資金充足、設備齊全。最后,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專兼隊伍必不可少。要大力選拔一批有德有識的中青年人才,充實農村專職政工隊伍,優化農村政工隊伍結構。
4.2豐富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提高農民的素質社會在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單一的載體形式應該有所變化。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的作用,將思想政治教育以農民樂于接受的形式,寓教于樂,把有效性寓于到農民喜愛的文化工作中來。首先,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不斷創新。用自己的創新思想來推動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自己的創新理念來改變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陳舊的內容。其次,發揮好電視、網絡、微信、微博、QQ等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創新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利用自媒體時代的便利,隨時隨地的對農民進行正能量的引導,切實提高農民的素質和覺悟,增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