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成
摘 要:曾有科學家預言:生態危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環境問題已是關乎人類生存的世界性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環境教育是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教育為手段而展開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過程。而這教育手段則應是多種多樣的,新課改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盡力將環境教育滲透在其他學科的教學當中。著重探討如何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由此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的興趣以及環保意識的增強。
關鍵詞:環境教育;環保意識;責任意識
一、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意義
1.什么是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是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一種教育,是培養人們具有理解和評價人、文化及其同環境之間相互關系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的過程。它也包括要人們遵循為保護環境所作的決策及行為準則的教育。
2.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還未形成,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最活躍,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和影響,以至于形成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有一些學生環境教育缺失,造成思想狹隘,對于環境的破壞不以為意,甚至故意為之。所以,如何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不僅是家長和社會的責任,更重要的陣地在學校,物理教師的責任也是不能忽視的。
二、在物理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具體方法和途徑
1.提高物理教師自身保護環境的覺悟及對環境教育的認識
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教師應首先進行自我教育,使自己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濃厚的愛護環境的情感和高度的責任感,這樣才能把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和祖國的建設大業自覺地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2.鉆研大綱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
在教學內容中去挖掘有關的教育素材,比如,在講“蒸發”時,可對學生進行節約水資源的教育;在講電池時,應對學生說明電池對環境污染很大,廢舊電池不可亂扔;講噪聲時,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噪聲的危害,要講文明,不要故意亂喊亂叫,制造噪聲等。
這種教育應該是滲透性的、潛移默化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受,而不是刻意的、生硬的說教。通過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這些內容,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勤奮學習的急迫感和責任感。
(作者單位 遼寧省沈陽工業大學遼陽校區)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