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平
摘 要: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技能,而語文的教學是將語言的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對于語言的運用進行傳承,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本質。語言是人們常用于相互交流和情感表達的方式,在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優秀的教學方法傳授學生豐富的語言知識和運用表達技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時效性;民主和諧;樹立自信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中,初中的語文教學也在不斷完善創新,在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方法的運用過程中,經過教師的不斷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案,這種方案能夠從實際出發分析當代學生的特點總結出新形勢的教學方法,該方法能夠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功底,同時引導學生不斷探索、研究、解決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時效性
新課程改革后的現代語文課堂不再是由教師為主體的一言堂模式教學,而是改善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輔助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增強課堂的活躍氣氛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初中學生的思維較為開放,沒有過多模式化的約束,因此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做好教學準備工作,能夠從容解決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并且能夠成功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向。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開拓學生思維,又能更有效地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二、以備好課、上好課為準則,切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我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語文教師作為專業的語言教學工作者也不能做到全面掌握語文課程的全部知識,從容應對學生提出的各類型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只有擁有廣博的語言文化知識,深入研究教學大綱,精心設計課堂的教學方式,才能在課堂上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從而既能夠保持學生的積極開放的思維討論,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順勢利導。抓住課堂的教學重點,才能夠完成高質量、高水準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耐心聽講、提倡學生積極提問就是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三、創設民主和諧的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課上學生配合教師教學提問的學生越來越少。經過科學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生課上的心態不能保持輕松自由,不能發揮學生本身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另外,高年級的教師對于某些學生產生偏見,導致課堂環境不再民主自由。沉悶的課堂勢必會桎梏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隱藏自己的觀點,降低了課堂的時效性。因此,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能夠讓學生保持輕松自由的心態參與到課堂的教學,而不是置身事外。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夠使得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給學生成功的快感,幫學生樹立自信
語文教學就是學習語言文化基礎知識和語言的運用帶來的情感表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尤其是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同的體會和理解都可以稱之為情感的表達過程,因此,對與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絕對的存在。學生往往對于這類的學科感覺束手無策,此時,教師應當發揮其作用,積極回應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切判斷,保持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自信和興趣,體驗語文課程的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快感,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課程,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課堂教學,改善了原有的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為培養合格的社會優秀人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馬占芳.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1(50).
(作者單位 貴州省三都縣豐樂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