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蘭秀
閱讀與創作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學生寫文章,總覺得才思枯竭個性阻滯。這只說明一種現狀:我們的學生視野狹窄,閱讀量少。如何讓閱讀為寫作服務?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方面走進閱讀,豐富文章素材,讓文章變得流光溢彩。
一、精讀經典,人有我新,增添文章的厚度
如何使文章有厚度呢?我們可以舉行名著名篇名刊閱讀活動。
1.課本素材細節化,加強傳統經典閱讀
很多學生寫作素材枯竭時總喜歡用課本素材湊。真正會使用課本素材的人,應該是選取某一個角度細化自己的感悟,能挖掘新意的東西,而不是眾所周知的情節。一考生的《瞬間與永恒》寫三國視角就非常獨特:是非成敗轉頭空,正是這些瞬間變成一種永恒。
一心只讀考試書是無法蟾宮折桂的。2004年福建高考作文那么多人都砸在魯迅身上不能引起我們的反思。考生不讀《三國》《紅樓》,不認亮瑜,寶黛;不讀文化經典,不識孔孟莊。一些理科生壓根就沒聽過。
這是一種文化的悲哀。今天,很多名著和經典已經搬上了我們的課堂。可是,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一切為了考試。為了不容易的10(名著)+6(經典)分,除此以外,他們不知道還有什么更多更好的價值。
閱讀是一種自覺。閱讀讓我們享受四季的美好。我們閱讀的經典,是不會隨著時間而褪色的,它只會在歲月的長河中更具光彩。
2.閱讀流行經典,積累有血有肉、詳盡生動的素材
很多好作家能把新鮮事物表現的繽紛有趣。他們會特別關心一般老百姓十分關注的人和事。要么歡欣鼓舞,悲觀沮喪;要么幽默調侃,憤怒赍張……它總能反映一個時期內的社會情趣和一般老百姓的思想情緒,它是流行的,又是經典的。讀這些作品會讓我們臉頰生香。當閱讀要為寫作服務的時候,我們常常可以閱讀李敖、龍應臺、于丹、余秋雨等人的作品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含量,增加自身文章的厚度。
二、網讀萬象,人無我有,閃耀思想的光華
1.關注現實,顯示思想水準
現實可關注的話題很多。關注競爭、發展、危機。特別是危機,當小悅悅事件浪起,當又一個老人摔倒,當又一個好人被訛,我們會在筆下質問:“中國,你的道德底線究竟在哪里?”同樣,關注中國夢,我們的眼光自然會去直視我們曾經的或是剛產生的夢想。
南方都市報、人物周刊、看世界、讀者、新華文摘等是最能讓我們煩躁的心沉寂下來的讀物。它們可以讓我們用更冷靜的眼光來審視這個世界,服務于寫作,文章的角度也獨到新穎。
2.精心儲備,有力張開文本
讀好一本書,會引領我們走進一個領域,一個文化名人或時代名人,那些閃耀著智慧的詩句名篇會時時浸染自己。一本好書,會讓我們的思想有厚度,思想有光華。
精心儲備素材,文章就會顯示我們的思想水準。2008年全國卷2高考滿分作文《我們繞開了什么》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寫作文時,中國的小學生最多意識到,我是個用眼看世界的孩子,而美國小學生則意識到我是一個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
好素材又如一片沃土,她會孕育出參天大樹。我們要經常盤點自己壓箱底的貨有多少,精心儲備,有力張開文本。
三、細讀美文,人有我優,增添才情
借閱讀拓展寫作思維,激活思想,提升價值取向,儲備素材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借閱讀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要細讀美文,人有我優。
最動人的文字,是用心血澆灌出來的。丁梅《遠方的遠》會讓每個人落淚:“男人指著遠方告訴小女兒:‘那里,是遠方的遠,爸爸要到那兒去。爸爸的爸爸,也就是你爺爺,一個人在那兒寂寞了,想爸爸了,所以,爸爸決定去看他。等你長大了,爸爸想你了,你也會走這么遠,去看爸爸的。
不久,男人去了……小女兒不悲傷,她知道,那里,就是遠方的遠,是爸爸在的地方。有一天,他們會在那里相聚,到那時,她一定要告訴爸爸,她一直一直過得很快樂。”
……
沒有才情心性的文字,是乏味的。也喜歡村上春樹的文字:“春天的原野里,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只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對你說:‘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玩好嗎?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玩了整整一天。你說棒不棒?”村上充滿才情的文字,能使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煥發。
閱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盡心閱讀,讓那些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叩響靈魂:盡心閱讀,讓閱讀為寫作服務。盡心閱讀,盡心寫作,我們的文章才能顯示出人格與風格的精彩。
(作者單位 福建省武平縣第二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