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林
摘 要:創新教育是當前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點,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的課題。但是,在新課程標準下,由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向培養能力轉換的視閾下,如何在當前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值得教師深入研究分析。下面主要從轉變以往的授課理念、培養創新興趣,激發創新熱情以及教勵學生大膽質疑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授課理念;創新熱情;大膽質疑
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國家富強之本,只有創新才是發展的道路,學校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基地,需要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的課題,并積極地進行實踐。但是,在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傳統教學中落后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方法依然存在,嚴重制約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授課理念,培養學生創新興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一、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授課理念
教師的教學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影響著學生在未來接受知識的導向,如果教師的教學思維過于落后,那么學生對知識的了解也會處于比較陳舊落后的狀態。因此,物理教師應該深刻了解新課改教學思想,重新正確認識高中物理課程,積極參與課后培訓,豐富自身的專業水平,將原有的知識涵養加以更新,明確教學目標。還要對教學經常進行反思,這樣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判定一名教師教學有效性的考查目標則是批判反思,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是從客觀的教學反思中得到的,這樣物理教學才更有實效性,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
提高。
二、培養創新興趣,激發創新熱情
人類在實現自我層次的過程中需要創新,創新會激發人類對現狀的不滿足,內心也會因為缺乏創新而產生不平衡狀態。如果恢復心理平衡時運用已有的方法和手段仍無法滿足內心的不平衡感,只有更新舊的方法或尋找新的手段。這也是創新所需要的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創新熱情、興趣和信念。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平衡內心對創新的不滿,只有當自己被需要或被體現自身價值時才會激發創新興趣。教師面對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的人生觀、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其次則是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一個勇于探索自身創新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的人,不管在人生、社會甚至是大千世界的各個領域都會把好奇心放在首位。好奇心是從母胎自帶而來的,后天也可以對好奇心進行培養。培養好奇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遇到任何事時都會下意識地詢問“為什么”,跟隨這個“為什么”會發現不可想象的答案。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中不僅要將大自然的神秘、物理學的美妙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更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創新活動是智力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結合體,也是智力激發的過程。歷史上那些具有創造才能的人,他們之所以有那么偉大的發明,創造動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各個環節都涵蓋著創造者的人格魅力和情感因素,形成最生動和豐富的創新潛能。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創新的前提是敢于質疑,真理的形成就在于學會思考,從思考中發現疑問,從疑問中勇于探索知識的奧秘。在這個過程中也能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教師在鼓勵學生質疑的同時還應尊重學生理解的自由,允許學生在適當的范圍內把握和理解知識,對學生在探索中出現的錯誤要正確對待,不能讓學生認為不受重視而放棄創新欲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把質疑列入其中,可分為四個部分:①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發起疑問,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物理問題的思索。②鼓勵學生之間積極爭辯,遇到問題時最好能讓學生各抒己見。③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善于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疑問,之后根據疑問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問題。④教師要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設問。比如,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實驗現象和發展過程進行預測和猜想,之后再進行實驗觀察。學生在觀察時必定會產生疑問,教師這時可以借助實驗來分析學生的疑問,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觀察實驗現象。例如,靜電平衡、導體平衡時電荷在哪里分布呢?實驗目的隨著問題的提出也逐漸明朗了。教師與學生一同討論分析演示方案,這樣就間接地將觀察思考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的觀察、分析及實際動手能力都在這個過程中都得到了培養。所以,學生在提出新方法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幫助,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得學生在今后面對物理問題時可以得心應手,增強學習自信心。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高中物理教師更要在教學中改變以往的授課觀念,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興趣,激發學生創新熱情。唯有創新才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大保障,教師應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創建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此來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熊亞莉.淺談高中物理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3(8):125-126.
[2]姜立芳.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芻議[J].高中數理化,2013(2):124-125.
(作者單位 四川成都經開區實驗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