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作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作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生物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其中的很多知識,都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新課程指導下,應如何聯系生活實際,活學高中生物呢?
一、聯系生活實際,記憶、理解生物知識
生物學屬于理科課程,因此,具有嚴密的邏輯推理性。知識的內在聯系性、規律性和系統性,學習每個知識點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同時生物學的名詞、概念較多,知識也比較零碎,又具有文科課程的特性,也就是需要記憶的內容較多。鑒于生物學科的上述特點,要學好生物學,首先就得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理解,二是記憶。
例如,在學習“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時,可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①當你的右手被針扎了,你會立即把右手縮回來,不會縮左手,也不會縮左右腿,而且能清楚指出針扎的位置;②某患者注射甲狀腺激素后,細胞代謝加強加快,不會特指某一個細胞,也不是立即發揮效應。通過以上聯系,便可化抽象為具體,從而輕易地突破“神經調節反應迅速、準確;而體液調節反應緩慢,作用范圍廣泛”這一難點。
在學習“蛋白質的功能”時,亦可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翠云煮面條。(“翠”聯系蛋白質的催化作用;“云”聯系蛋白質的運輸作用;“煮”聯系蛋白質是組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面”聯系蛋白質的免疫作用;“條”聯系蛋白質的調節作用。)通過以上聯系,便可化零碎為完整,從而輕松牢固地把“蛋白質的功能”記住。
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
近年來,生物高考試題以現實問題立意,成為高考命題的又一特點。這其中,有不少題目的情境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以求考查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鑒于此,要學好生物學,就應在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多聯系生活實際,培養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呼吸作用”時,可聯系生活中常見的例子——①為什么冰箱的冷藏室可以達到果蔬的保鮮?大棚的蔬菜,為什么夜間要適當降溫?可以推出呼吸作用的強度和溫度有關。②手上有傷口時,為什么要用透氣的紗布或是創可貼來包扎?主要是避免厭氧細菌的呼吸繁殖,因此可以推出呼吸作用和氧氣的濃度有關。③花盆的下面為什么有個小孔?是避免水分過多,抑制了根部細胞的無氧呼吸。由此又可推出,呼吸作用的強度和水分有關。④干種子的儲藏,為什么必須強調干燥?其實這些都與避免微生物的呼吸有關。在生活實踐中,我們要多聯系生活實踐,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可聯系生活實際,提出一些相關的生物學研究課題,以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接近真正的科學探究,從中體會科學家對一些問題的探索思路,理解科學探索的一些方法。例如,一些同位素標記法的使用;孟德爾的”假設—演繹法”。
總之,學習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才能使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和生活實際聯系到一起,達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境界。
(作者單位 山西省呂梁市文水中學校)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