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琴
摘 要:第二輪復習是建立在第一輪復習基礎上的深入、綜合和提高,是實現由知識到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階段。目標是重組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完善體系,重點是針對第一輪復習中學生的不足,構建應用性知識體系,并針對考綱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題型重點復習。
關鍵詞:第二輪復習;合理訓練;大綱;效率;基礎
在二輪復習中,要做到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在量化的同時更要做到質化。高三地理任教教師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考試大綱的研究,準確把握高考復習方向
考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應該是高考地理復習的依據。重點研究考綱的要求與變化,把握教學與考試的辯證關系,全方位地感受高考命題的有關事項,進入一種“高考復習”的狀態,這是高效復習的必要前提。
二、以專題復習為主要的復習形式,以話題為中心展開復習
第二輪復習的目標是提升能力,因此專題復習成為復習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辨析各知識板塊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對主干知識進行重組、整合,完善學科知識體系,是對主干知識的深化。在專題復習中,以話題為中心,圍繞話題組織相關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其中關鍵就是設計好話題,既體現高考要求,又具有時代性、新穎性,符合社會主題才能深化主干知識。
三、科學組編試題,合理訓練
在第二輪復習中,編試題遵循三個原則:新編的試題要體現教材的特點,要符合考綱要求和訓練思想,要體現新穎性、準確性與導向性,這樣有助于對知識的梳理、歸納訓練。
在訓練量方面,應注意“度”的把握。應通過一定量的經典習題,檢查學生在復習中的薄弱點,培養其認真、仔細的審題習慣,訓練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答題的規范、嚴謹等應考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應避免猜題押寶,搞題海戰術。
同時除每周文綜訓練外,綜合專題知識,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教學時段的不同需要,將近三年的高考試題,各省區的部分模擬試題進行必要的選擇變形,較好地把握知識聯系的深度和廣度,力求在變化中求深化、細化,使這些試題成為完成教學目標的有效工具,做到做題必有目的,同時重視學生平時練習和考試中的錯誤,指導學生總結做題的經驗和不足,追求把題做“透”、做題必有“收獲”的做題意識。
四、注意講與練的關系,綜合復習與分科復習的關系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訓練運用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技巧、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力求講要講出主線、講出新意和規律,評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特別注意“四評”“四講”,即:評錯誤解答、防重蹈覆轍;評優秀解法,培養創新能力;評新題生題,強應變能力;評舊題新考,增憂患意識。講共性和個性,講思路與規律,講題型與技巧,講發散與變化。
五、注重基礎和網絡結構形成,查難補缺,培養能力
在二輪復習中,教師往往有懈怠的情緒,以為在一輪時已將知識點完全介紹完了,下面應該做試卷鞏固了,其實不然。二輪復習更應突出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就二輪復習中對學生的指導,談談自己淺陋的認識。
1.認真抓好“二講”,夯實學生知識基礎
在高三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根據高效率的原則,實行“兩講”總體指導思想。所謂“兩講”即是“講結構、講規律。”講結構,能使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要擺脫傳統的“知識本位”思想、“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摒棄那種面面俱到只注意零散知識的教學方式,開始時教師應該在復習具體知識之后帶領學生總結知識結構,使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形成知識結構的網絡。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及其體系,而且形成了學生一種學習習慣與思維方法。當然在學生掌握了這種方法之后,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總結其他知識結構。
2.講規律,讓學生兩條腿走路,抓住學習關鍵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發現有很多學生學習地理時只注意記憶一些識記性知識,卻忽視了掌握那些地理規律與地理原理,所以一接觸那些應用地理規律與地理原理解決現實問題的題目就一籌莫展了。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地理規律與地理原理的教學。例如對以下地理規律與地理原理進行重點復習和記憶,要讓學生形成一個框架。
3.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養,力圖形成能力、觀念
地理學習能力是指一般學習能力基礎上而為地理學科所獨有的地理學習與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對地理學工具的靈活掌握運用,包括對各種類型的地圖、地理圖表的判斷、繪制、分析;善于觀察、發現和分析地理現象;善于獲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對種種信息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歸納、評價,并獲得地理結論的綜合思維方法。高考文綜試題提供越來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斷減少對死記硬背內容的考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把握一些重點內容。
(1)精心設計問題
設計問題既要緊扣教材,照顧全面,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又要給學生發揮的余地,題目措詞要通俗、明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難易程度。
(2)靈活恰當的引導、啟發
在指導閱讀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閱讀中存在的疑點、難點做好標記。在組織討論、引導交流中,教師要適當地給予點撥、啟發,不斷加以引導,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3)有的放矢的精講
教師講解的內容要少而精,要針對學生討論的情況進行有的放矢地講解,要講透重點、難點內容。小結時注意教材的整體性,以保證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
(4)合理安排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
指導閱讀、組織討論、引導交流、巧妙點撥、反饋總結五個環節的時間分配要合理和靈活,主要應根據各課的具體內容、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安排。
以上我通過淺敘了在高三二輪地理教學的重要性,反映了高考復習階段的課堂中引入二輪復習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們的學生,無論其處于什么階段,都是要向前發展的。高考不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我們復習課階段教學也不能僅為高考服務,要為學生更長遠的未來服務。
(作者單位 河南省三門峽實驗高中)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