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英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已經逐漸進入信息化時代,并且這種信息化成為教師、教材和學生之間銜接的橋梁,讓學生的教育環境和學習工具都有了很大地改善。現在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和教育意識都在不斷提高,使得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尤其是作為最基礎的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整合;技術應用
當今社會,科技水平迅猛進步,把教學和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課題。因為把他們整合在一起,會很好地優化教育工具,對教師觀念的改變、良好環境的創建、高效率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為了更好地實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掌握并創新地運用信息技術,把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方面,學生興趣方面,對信息的意識方面等都應該改善和加強。
一、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信息技術課堂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客體,把教學任務中所有的小學內容都要教授一遍,在黑板上每點都列得清清楚楚,這樣的教學方式很浪費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如今信息技術如此發達,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起來,因為它能生動、具體、形象、直觀地再現現實生活中平時接觸不多、比較貧乏的事物和現象,使教材內容真正“活”起來,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當然,并不是說有了現代教學設備就不用黑板教學,只是它能把非重點知識一筆帶過,節約時間多講重點,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注入新的元素,向信息技術課堂靠攏。
比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電子板報評比活動,電子小刊物評比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搞一個小設計的作業,在上課時留有一部分時間展示學生的設計作品,對某些比較好的還要適當地進行表揚,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學到教師講授的知識,而且通過展示各個同學的設計作品,使同學之間還能互相學習和借鑒。這樣不僅可以從小鍛煉學生的膽量,也是對信息技術很好地應用。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工作還是學習,只有讓一個人感興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的潛能,讓能力完全爆發。
當小學語文教師不覺得教授學生知識是一件有樂趣的事時,教授的過程中就很難激發出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而在新課改的感召下,小學語文教材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單一、陳舊的文字材料,正好符合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并且信息化表現力的豐富、交互性的強大肯定給學生增加新鮮感,給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就此條件,將課本中的情景再現出來,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起來,通過一定的手段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變得多姿多彩起來,進而激發學生對小學語文的興趣。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寫景色的文章,如,《金色的草地》,孩子的眼里草地都是綠色的,可能無法想象金色會是什么樣,教師可以搜集圖片做成課件,并利用現代設計的功能加上效果,將課本中表述的文字用流光溢彩的圖畫展示出現,使文章形象化。這樣本來很枯燥的文章通過多媒體的效果使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激發出學生對整個語文學科的興趣。
三、幫助學生樹立信息意識
要想把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很好地整合,必須幫助學生樹立信息意識,真正讓學生從心里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的重要性。所謂信息意識就是在解決學習和生活問題時會想到用信息技術。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心理還很不成熟,對信息資源認識不足,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忙他們樹立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激發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如,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時,首先帶領學生學習雷鋒叔叔感人的故事,了解雷鋒是個怎樣的人,再給學生講解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雷鋒,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讓學生在課下利用網絡資源搜索現代雷婷的例子,并了解他們的感人事跡,讓學生在下一堂課上敘述講解。這樣不僅讓學生樹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意識,而且還能多了解生活,由一個雷鋒了解一群雷鋒,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逐漸增強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地整合需要很多方面的加強,文中有很多沒有談論到的,像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這里就不做詳細介紹。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加強,培養學生不僅僅是關注學生成績這一方面,更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即素質性人才。信息技術能將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為我們由學習單一學科知識向學生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提供了保證。由此條件下我們會更加努力地探索,力求在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這方面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姜靜.構建教育信息化平臺,促進教育和諧均衡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8).
[2]張清學.電子教案是現代教師教學的必備條件[J].教學與管理,2010(7).
[3]白日東.淺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S3).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洋口鎮小學)
編輯 代敏麗